楊倩倩
◆摘? 要:家國情懷教育是指將家庭、國家和個人連接起來作為一個整體而開展的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與家國情懷教育有更多對接點,教師借助學科教學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內容,符合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實踐價值。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家國情懷教育;滲透途徑
愛國主義教育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每一位中學生都是社會的一員,都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便在今后投身祖國建設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家國情懷不僅僅應該體現在學生思想態度的轉變方面,而且應該表現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之中。
一、挖掘教材資源 引入家國情懷教育機制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有固定教材,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可以為教學設計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特別是家國情懷教育機制的引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對接教材內容,順利啟動家國情懷教育機制是教師需要直面的課題。家國情懷教育不能淪為說教,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處理,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環節,在深度學習和探究中建立家國情懷認知。例如,在學習《堅持改革開放》這節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同學們結合歷史所學知識來梳理偉大祖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程。從這一系列偉大飛躍的過程中來進一步感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一個又一個奮斗目標的具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同學們認真研讀教材內容,體會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的過程中,黨和國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深度感知目前國家日益強盛的現狀,從一系列偉大發展變化之中,激發同學們對于祖國的熱愛,更好地通過教材知識內容來增強家國情懷體驗,形成濃濃的愛國之情。
二、開展個性教學
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開展個性教學,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主動運用各種知識和能力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各種能力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思想價值觀念和積極態度。例如,在學習有關網絡安全的內容時,考慮到小學生大多喜歡通過QQ、微信等途徑交朋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享網上交友經歷的小組討論活動,由學生各自講述網上交友故事和自己總結到的常識。在了解各種經歷后,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認識到網絡交友的虛擬性,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樹立正確的網絡使用觀念,學會在網絡中加強自我保護。完成個性化課堂的打造,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利用平臺促進師生、生生交流活動,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學習情況編制學習時間表,通過網絡答疑解惑的同時,隨時隨地通過與教師溝通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擾,能夠使學生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三、注重道德品質培養 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道德品質是人最基礎的品質,它在人的一生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道德品質的培養要從小抓起。道德品質的培養不能單純地局限于課本的理論知識上,而是要應用到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實際生活中,更加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因為道德與法治來源于真實生活,也將服務于生活,所以將道德與法治課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道德品質可以被分為兩個方面:道德行為和道德意識。道德行為包括道德習慣、道德行動和道德言語。道德意識方面主要有道德認識、道德意志、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這些都是建立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層面,也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需要培養的方向。因此,教師要注重這些方面的培養,使學生逐漸完善這些方面的道德品質,不斷形成良好和完善的價值觀。
四、創設生活情境 豐富家國情懷教育體驗
家國情懷教育包含豐富的愛國主題,教師要避免說教,創設更多鮮活的生活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自然接受家國情懷教育內容。教師投放故事、再現情景、組織角色演繹、設置辯論話題、實地觀察調查等,都能夠給學生帶來心理沖擊,讓學生在深入學習、互動中豐富家國情懷認知體驗。家國情懷教育未必要講什么大道理,而是要對接鮮活的生活,讓學生由此建立有形的、立體的家國情懷。例如,在進行“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中秋情境,向學生展示中國臺灣中秋賞月、中國澳門小朋友玩花燈、中國香港舞火龍迎中秋、成都中秋放河燈、廣州坐船賞月德,以及學生實際過中秋節時的場景,也可向學生播放玉兔搗藥、嫦娥奔月等傳說動畫。全面激活學生的情感與思維,再進一步提出問題:“你知道哪些與中秋節有關的知識?”“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不同地區的中秋節是否一樣?”“你對中秋節有怎樣的看法?”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教材內容、情境資源,從不同的方向角度來進行分析和交流,以期能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五、結束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內容,與教材高度契合,具有極為廣闊的對接空間。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國情懷教育素材,結合實際生活,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深化家國情懷認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玉萍.小學道德與法治視域下家國情懷的培養[J].教育觀察,2020,9(47):86-88.
[2]莊燕.道德與法治教學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探析[J].求知導刊,2020(41):43-44.
[3]江美華.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J].小學時代,2019(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