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標準化管理是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有效利器,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以標準化保障均等化,是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基石。
◆關鍵詞:標準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均等化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北京市“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及北京市《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全市各級文化部門積極開展公共文化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把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與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提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增進市民群眾文化福祉結合起來,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針對基層文化部門,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同時,更需要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管理體系,以此來夯實基層文化工作日常管理基礎,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總結近年來工作經驗,逐漸摸索出一系列基礎性條款及對應指標。經過認真梳理,目前主要是對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服務供給、品牌文化打造、文化隊伍建設、文化工作檔案及文化工作評估等六個方面進行系統的標準化管理設計,即“六個一”標準化管理綱要。
一、打造一個文化主陣地 建立健全“1+N”文化設施建設體系
鎮(街)綜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室建立健全“1+N”文化設施建設體系,即“一個文化主陣地”、“N個拓展空間”?!耙粋€文化主陣地”是指以鎮(街)綜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室為主陣地,充分利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空間,組織居民積極開展自娛自樂、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為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性和便利性,主陣地應落實六大功能空間和九項信息公示。六大功能空間具體表現為:文化體育活動空間即多功能活動廳;書刊閱覽空間即圖書館(室);教育培訓空間即輔導培訓室;網絡信息服務空間即公共電子閱覽室(共享工程服務點);無障礙活動空間即特殊人群活動空間、無障礙通道;室外活動場地即戶外文化廣場。九項信息公示包括門頭牌匾、免費開放時間、各樓層功能分布圖、規章制度、服務、工作人員名錄、近期活動、群眾意見反饋渠道以及咨詢或監督電話公示?!癗個拓展空間”指鼓勵通過設立分中心、共建共享、政企合作等多種方式,對現有公共文化空間進行拓展,對現有文化設施進行補充,以此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二、推出一份文化菜單 建立健全“6+1+X”文化服務供給體系
鎮(街)綜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室建立健全“6+1+X”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即完成“6+1”類文化服務固定動作,適當增加X類文化服務自選動作?!?+1”類文化服務固定動作是指圖書報刊借閱、文藝演出、電影放映、文體活動(含特殊人群文化幫扶)、公益培訓講座、展覽展示等六類基礎公共文化服務,加上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網絡提供的固定終端、網絡電視、手機等多種數字化服務。X類文化服務自選動作是指有條件的鎮(街)綜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室可根據群眾的實際需求和自身的服務能力,適當調整或增加“X”類自選文化服務的內容與數量,開展群眾文藝活動指導、黨員教育、校外教育、老年大學教育、科學技術和衛生保健等多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類型。
三、培育一批文化品牌 建立健全區域特色文化體系
以培育區域品牌文化為抓手,依托區級重點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新國門、南中軸、南海子等品牌文化傳播,推進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各鎮(街)、行政村(社區)依托區級品牌文化、傳統節日、重大慶典活動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區域特色文化內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每個鎮(街)、行政村(社區)形成一個品牌活動,形成“一鎮(街)一品、一村(社)一品”的特色文化發展格局。在樹立品牌的同時,不斷搭建各類活動平臺,確保經常化、規范化、多樣化發展,也結合自身特色找準與各類群眾文化工作有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與“我們的節日”、志愿服務、“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道德講堂等主題活動有機結合,一脈相承,精心構筑起融合交流平臺。
四、壯大一支人才隊伍 建立健全“1153”文化隊伍建設體系
實施“1153”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即建立一支文化工作者隊伍、一支文化志愿者隊伍,組建五支鎮街級業余團隊、三支村社級業余團隊,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鎮(街)綜合文化中心要求配備3-4名文化干部,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室配備1名以上文化組織員,應具有基本的文藝技能,熱愛公共文化事業,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善于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熟練使用現代化辦公設備。建立不少于1支文化志愿者團隊,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遵循自愿、無償、利他、平等的原則,定期開展或參加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組建不少于5支鎮街級和3支村社級群眾業余團隊,做到三個穩定:一是相對穩定的成員,人數不少于10人,并有1-2名在本地有一定影響力的文藝骨干成員;二是相對穩定的場地,有固定的日?;顒訄鏊?三是相對穩定的活動,團隊排練及演出常態化。各級政府要引導、輔助群眾業余團隊做好團隊建設、管理及活動組織等工作,提供活動場地、設備購置、培訓指導、演出機會等多項支持。
五、規范一本檔案材料 建立健全文化臺賬規范管理機制
為進一步做好基層公共文化基礎性工作,促進工作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各鎮(街)綜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室要規范整理相關檔案資料,建立健全文化臺賬規范管理機制,推動基層文化工作有序開展和長效管理。相關檔案資料主要包括設施建設類臺賬、服務供給類臺賬、組織支撐類臺賬、資金人才類臺賬,以及公共文化評估標準、資源整合、特色工作等其他類臺賬。要求各單位有專人負責檔案資料的管理,記錄及時準確,內容真實完整,責任單位明確,時間節點具體,操作簡單容易。檔案要定點存放,無關人員不得隨意移動、查看。重要臺賬必須以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保存。此外,還應定期對臺賬進行審核整理,定期檢查臺賬記錄內容,確保臺賬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
六、落實一套評估標準 建立健全“3+1+X”文化工作評估體系
實施“3+1+X”文化工作評估工程,即定期對區級館、鎮(街)綜合文化中心和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室三級文化單位和一支基層文化組織員隊伍進行工作評估,同時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常態督查、效能評估工作。要求以年度或半年度為單位,科學合理設置指標,客觀評估三級文化單位的設施建設情況、政策任務落實情況、服務供給情況、隊伍建設情況,基層文化組織員的專業技能水平、本職工作完成情況、組織協調能力,以及上述內容的群眾滿意度。三級文化單位和一支組織員隊伍應注重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實效,強化對日常工作的過程管理,積極配合評估工作,做好日常工作臺賬建設,重視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此外,還應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監督檢查,引入第三方監測,建立重大文化項目的考核機制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眾評價機制,并將評價結果作為獎懲依據。在“3+1+X”評估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可有效提升各級公共文化設施管理水平,提高服務供給質量和服務效能。
綜上所述,對基層公共文化工作實施“六個一”標準化管理切實可行且勢在必行。標準化管理是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有效利器,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以標準化保障均等化,是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基石。只有建立符合地方標準、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系,制定一套與時俱進、內容嚴謹、數字明確的系列指標評定標準,才能進一步鞏固基層文化工作基礎,促使公共文化設施運轉高速有效,促進文化服務供給豐富多樣,真正實現文化事業充滿活力、文化設施為民所用、文化服務解民所需,為達到文化樂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終極目標保駕護航。
作者簡介
張穎(1983.03-),現任職于北京市大興區文化館,職稱為館員(中級),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