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 南方周末實習生 黃佳鈺發自江蘇泰州

遺體告別儀式當天上午,泰州市民自發來到廣場上送別徐鏡人。
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 ?圖
不只泰州,連西邊揚州、鎮江兩市花店的素色鮮花,也被買空了。26000余個3米高的祭奠花籃,圍繞揚子江大禮堂鋪就一片蜿蜒數百米的花海。
這個金碧輝煌的大禮堂見證過無數輝煌。往年集團年會或重大慶典,他都會站在這里唱起嘹亮的紅歌,而他留在塵世的最后一面,也是黨旗覆身躺在大廳的花海中央,菱形水晶燈閃耀著斑斕光芒,傾灑在整個大廳之上。
2021年7月12日,這位被譽為“板藍根大王”的醫藥大佬,在新疆出差途中突發心梗去世,在數千位市民的深夜守候中,返回了位于江蘇省泰州市的老家。
作為江蘇省泰州首富,徐鏡人在2020年的胡潤百富榜中排名第91位,身家470億;他一手創辦的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揚子江藥業),綜合營收超千億,比貴州茅臺還高,實屬國內藥企的“隱形巨鱷”。
77歲仍“坐鎮”一線恐是無奈之舉。2015年藥審改革開始以來,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醫藥行業政策密集出臺,顛覆了仿制藥原有研發和銷售模式,以揚子江藥業為代表的一批傳統藥企,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
行業巨震之下,“主心骨”突然辭世,“權力交接”備受外界關注。7月29日,揚子江藥業發布公告,選舉徐鏡人49歲的兒子徐浩宇擔任公司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總經理。揚子江藥業正式迎來“藥二代”掌權時代。
對于未來發展,揚子江藥業拒絕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要求。無人知曉揚子江藥業的“緘默期”會有多長,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位醫藥“老兵”的故去,標志著醫藥行業一個傳奇的終結——有制藥行業人士評價:藥界傳奇,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告別“老徐”
整個城市都在為徐鏡人的辭世而忙碌。
泰州高鐵站“趴活兒”的出租司機,一見下車乘客,便主動詢問是否來參加“老徐”的喪禮。從高鐵站到揚子江藥業所在的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單程打表約100元。
他們口中的“老徐”,就是一手締造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相比1996年才由揚州市劃分而來的泰州市,揚子江藥業成立于1971年,可謂這座城市的第一張“名片”。正是在揚子江藥業的龍頭效益下,醫藥制造成為泰州市支柱產業——醫藥產值占到江蘇的三分之一。
“現在泰州市的中產家庭,大多有揚子江藥業的相關背景?!庇惺忻窀嬖V南方周末記者,徐鏡人對員工很厚道,根據業績,銷售團隊獎金“上不封頂”,2000年初,就有員工能拿七八萬元的月薪,是當地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
揚子江藥業總部所在的高港區,常住人口為26萬,僅揚子江藥業就有員工1.6萬名。集團總部周邊2公里內的幾十家酒店、商業體、醫院、學校、幼兒園等,都要背靠揚子江藥業“吃飯”。
得知徐鏡人靈柩歸來的7月12日深夜,不少市民自發聚集到揚子江大禮堂門前。為祭奠意外身故的董事長,揚子江藥業徹夜點亮了占地兩百多萬平方米的廠區明燈,按當地的說法,這是要為亡者照亮歸途。
7月13日-16日,在37℃的高溫暴曬與超大暴雨中,每天數萬人排著長隊,5人一排進入靈堂所在的揚子江藥業大禮堂,跪拜或獻花致哀。面對各界吊唁人士,泰州的花圈店都忙了好幾個通宵,甚至請叔伯朋友幫忙扎花圈、寫挽聯。
多位接近徐鏡人的受訪者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徐此前并未出現健康“警報”,比患癌癥多年的妻子還更健康,突然身故的消息令人驚訝,“我整宿沒睡著”。
據悉,與徐鏡人相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張伯禮均發來唁電。一位前來吊唁的醫藥企業創始人甚至感慨,“千億規模,不帶一分錢走啊,太拼了。”
7月15日下午,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也專程到泰州慰問徐的家屬,談到徐鏡人發展民族醫藥、促進地方經濟、惠及民生大眾,是江蘇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
多面徐鏡人
當地人談起徐鏡人,總會最先介紹揚子江藥業位于高港區的豪華總部。沿泰州港向北5公里,原本的鄉村荒灘上,“生長”著一片有歐陸式長廊連接、中西式建筑相結合的“工業花園”。
揚子江藥業有很多標志性建筑:斥資300萬建成的東方紅廣場上矗立著毛主席銅像;高58米的鐘樓“世紀鳳鳴塔”有歐式白色石柱,底座卻是仿天壇的設計,再加上“龍鳳堂”的中式宮殿建筑,黃瓦覆頂、碧水環繞,儼然微縮版“紫禁城”……
徐鏡人的一處辦公樓設計更獨特,外觀與美國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幾乎一模一樣。工作人員說,大部分時間,徐鏡人就居住在揚子江藥業總部里,住所樓下有會議室,方便他召集會議,主持工作。
相比外人眼中的“地方首富”“坐擁宮殿”等豪奢形象,徐鏡人的身邊人卻提供了另一個版本:自律、節儉、低調。
“我們跑一輪全國分公司,大約要連續出差20天,他經常訂早上五六點的航班趕會議,連團隊里的90后都吃不消,想調休兩天,他卻能直接投入新工作?!痹谛扃R人身邊工作數年的揚子江集團前員工陳若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和大多數中國老人一樣,徐鏡人會把“中午剩下的飯菜,晚上熱熱再吃,偶爾飯后散步時會哼幾句老歌”。他身邊的人注意到,徐身上一件中山裝穿了很多年。
他也會“像家里的爺爺一樣關心下屬”:經常提醒身邊的年輕人,黑眼圈太重,要注意休息調養;見到沒成家的,張羅著要介紹對象;見到不愛運動的小胖子,告誡影響健康可不好……
徐鏡人行事非常低調。除了愛在集團年會上唱《九兒》《呼倫貝爾大草原》等歌曲外,只在每年兩會期間、地方商會或企業內部活動上,留下寥寥幾段影像。
陳若汐說,曾有員工勸徐鏡人像馬云、劉強東等民營企業家一樣,站到臺前為企業代言,均被老板拒絕。他甚至宣稱:揚子江藥業不合資、不上市、不兼并、不接受風險投資,公司具體財務信息也鮮少公開披露。
一個骨子里低調的企業家,為何又將工廠建得如此獨特? 陳若汐給出了兩點解釋:首先,徐鏡人認為把中藥生產企業,放在中式古典建筑中更能體現傳統中藥的韻味;其次,徐對中外建筑格外熱愛,“公司里的每一棟建筑,都由他親自參與設計”。
早在2007年,揚子江藥業官網就宣稱,獨具特色的揚子江藥業人文景觀,是泰州工業旅游的一張獨特名片。徐鏡人的目標是:“讓人們一提到泰州,就想到揚子江藥業”。
絕境中發現機會
在遺體告別儀式上,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這樣評價徐鏡人:“他生于農村,心系群眾,擔任企業負責人的48年間,從不拖欠員工工資,在海外沒有資產,也沒有存款,是泰州大地上孕育出的時代英雄?!?/p>
在成為醫藥“巨鱷”之前,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創業者”,徐鏡人走過很多曲折道路。
有感于民眾連感冒藥都買不到的現實,27歲的徐鏡人于1971年創辦了“泰興縣口岸鎮工農兵制藥廠”——六間平房、幾口大缸、幾臺簡易的設備,這就是揚子江藥業的雛形,首批產品即為治療感冒、扁桃體炎等呼吸道感染的百乃定以及百爾定兩款中藥注射劑。
沒成想第一次“生死存亡”來得如此之快。1981年,全國假藥、劣質藥盛行,國務院提出“嚴禁鄉鎮一級開辦制藥廠”,徐鏡人多方奔走將藥廠轉并到縣辦,改為“泰興藥廠口岸車間”,才得以保留。
低調和親善,是熟識徐鏡人的人最常提及的兩個詞,但他身上又有軍人出身企業家的共同特點:務實、敢拼敢闖,善于在絕境中發現機會。
七年后的1988年春天,上海暴發嚴重甲型肝炎,徐鏡人帶領員工奮戰數月,加急生產出385萬包板藍根干糖漿,為上海甲肝防治立了頭功,獲封“板藍根大王”稱號。
剛剛名聲大噪的揚子江藥業,轉年就遇風波。因公司產品質量被舉報,徐鏡人被迫離開崗位。揚子江藥業官網的記載是,徐因“莫須有”的誣告,受到不公正的處理,直到1993年才恢復職務。
“復出”的徐鏡人隨即拿到中醫泰斗董建華“胃蘇飲”的秘方,研制出治療胃脘脹痛的胃蘇顆粒,成為揚子江藥業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新品,以億級規模的銷量挽救了公司危局。這也讓徐鏡人堅定了“請名醫掛帥,讓絕技顯靈”的中藥開發戰略。
徐鏡人身邊的人說,雖然徐鮮少接受媒體采訪,卻堅持每天讀報。即便年紀大了不會上網,仍要求公司職員把重要文章打印出來,逐條研究。
這種對社會時事、醫藥政策的敏銳貫穿他的一生,也讓公司幾次拔得頭籌。1999年,揚子江藥業抓住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5年間投入5億多元進行GMP建設;2009年,利用新醫改啟動、基藥目錄落地契機,揚子江藥業加大化藥仿制藥領域投入,一度把仿制藥賣到了58個國家。
銷售網絡無孔不入
揚子江藥業上一次成為全國媒體的焦點,是在2021年4月15日,收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罰單的時刻。
根據通報,2015年至2019年,揚子江藥業在全國范圍內通過簽署合作協議、下發調價函、口頭通知等方式,與藥品批發商、零售藥店等下游企業達成固定藥品轉售價格和限定藥品最低轉售價格的協議。上述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相關條例,揚子江藥業被處以7.64億元罰款。
陳若汐透露,公司內部會議上,有員工對這一處罰結果憤憤不平,但徐鏡人安撫下屬:“既然是我們對國家法律學習得不夠透徹,那就老實接受懲罰,改正之后,錢還可以再賺。”
事實上,對銷售渠道及價格的管控能力,一度是揚子江藥業最強大的“成功之道”。
在中國,處方權幾乎完全掌握在醫生手上,面對同一種藥品、多家藥企生產的同質化競爭情況,醫院的銷售渠道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軍人出身的徐鏡人反復提到用毛澤東思想管理企業。1927年的“三灣改編”,是中國共產黨“支部建在連上”的開端,徐鏡人則在1995年提出“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一個巨大且相對分散的銷售體系,組織為“成建制的集團軍作戰”。
揚子江藥業的銷售隊伍多從本地招募,再進行“家族式”培養,然后分派到全國二十多家分公司組成的銷售網絡。對于要拿下的公立醫院,“醫藥代表”往往能將醫院上下人脈摸透,給予更高的“返利”,且以“打包”形式讓所有品種一起進醫院,以幾個利潤表現好的品種,帶動整體銷量。
對于在一線開拓市場的銷售人員,徐鏡人不吝惜重金獎勵。銷售實行承包制,銷售人員只有基本生活費,工資從銷售額中提成,“下不保底,上不封頂”。在此政策刺激下,銷售人員買下數套房產,送兒女出國留學,是常有的事。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吳躍農用“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來形容揚子江藥業的銷售體系和營銷策略,這是其產品迅速對接市場、暢通暢銷的保障。
不過,這一利器遇到了新挑戰。在國家財政部嚴控醫藥行賄的背景下,近年來揚子江藥業多次卷入現金行賄案例,風評急轉直下。特別是,疊加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新政陸續出臺,揚子江藥業的傳統業務更迎來幾次三番的打擊。
“怎樣把創新藥做得跟仿制藥一樣牛”
2021年6月底,揚子江藥業召開了年中會議,77歲的徐鏡人進行了90分鐘的工作總結,那是江蘇省藥品監管局泰州檢查分局局長翟耀華最后一次見到徐鏡人。
會上,徐披露了揚子江藥業2021年上半年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同時對下半年推動中藥、化藥、生物制藥“三藥并舉”的工作進行了安排。“一位老人有這樣的雄心壯志,還是很振奮人心的?!钡砸A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不過,正如揚子江藥業員工所說,現在揚子江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在當前的政策環境影響下,“怎樣把創新藥做得跟當年的仿制藥一樣?!?。
翟耀華表示,近年來揚子江在新產品研發方面投入的力量很大,幾乎每個月都有2-3個國家藥監局的檢查組來進行檢查,對于發現的問題進行督查與整改。
據了解,徐鏡人曾提出要投入200億進行創新藥研發,他亦計劃“十四五期間爭取有10個以上的創新藥上市”,為加快進軍生物醫藥領域,他投51億建設圣森生物產業園,原計劃2021年底就會落成。
業內普遍認為,徐鏡人做中藥出身,能在近八旬之際,帶領公司做出這一系列轉變,實屬不易。但揚子江藥業這幾年留給外界的印象,仍然是一個仿制藥和中成藥大戶。該公司研發負責人就感到頭疼,傳統藥企“尾大難掉”,轉型創新藥研發的難度并不啻于重新創業。
怎樣讓公司的錢花得值? 選擇哪一條創新藥研究管線更有前景?首先,做生物仿制藥。揚子江藥業與來自冰島的愛沃泰克(Alvotech)公司合作,在中國推進8種生物類似藥的商業化;其次,做創新藥。2021年5月,揚子江藥業在國內上市了有史以來第一個1類新藥:注射用磷酸左奧硝唑酯二鈉。
徐鏡人膝下有一兒一女。此前,兒子徐浩宇在采訪中說,父親因年輕時吃過虧,所以管理風格保守,堅持不上市。徐浩宇則認為未來上市和兼并收購是必須的,真正要想把醫藥產業做強做大,可以在健康領域發展,不僅做藥,還能做機械、健康保健品等產品。
多位揚子江藥業內部人士談到,徐鏡人晚年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在揚子江集團總部內的龍鳳堂中藥項目上,他希望把這個占地1500畝、總投資50億元的廠區,打造成全國首屈一指的現代化中藥智能工廠。
“父親高標準嚴要求每一個揚子江人,連我這個做兒子的,在第一次提交入黨申請書的時候都被駁回,直到一年后達到了標準,他才同意我的入黨申請?!痹谛扃R人遺體告別儀式上,徐浩宇說,“父親永遠是我的偶像?!?/p>
直至告別時刻,在金碧輝煌的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前,飄揚的國旗和降下一半的企業旗幟,仍在致敬這位制藥老兵未竟的雄心。伴隨著其子徐浩宇的正式接班,或許預示著另一場改革的到來。
(應采訪對象要求,陳若汐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