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 耕

葉劍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原北方文藝出版社編輯牛耕,組織出版了愛國將領程潛先生的一本詩集,其中的題簽是葉劍英元帥親筆書寫。詩集出版后,稿費的發放卻是一個難題,他是如何處理的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程潛先生的一本詩集。在此之前,只知道程潛先生是一位戰功卓著的軍人,而作為詩人的程潛,從來沒有聽說過。軍人寫詩,能寫出什么花樣來呢?帶著好奇和疑惑,翻開詩集的前幾頁,讀過幾首詩之后,我不由得精神大振,立時產生了對詩集和詩人刮目相看的感覺!
程潛先生寫的不是白話詩,也不是一般的律詩,而是一種帶有古老韻味的詩體。讀他的詩句,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漢代《古詩十九首》的獨特魅力:平實、質樸、不加雕飾、深沉而有力度。
得到這樣的佳作,對一個編輯來說,喜悅程度不異于中了頭彩。讀過程潛先生的詩集之后,趕緊起草審讀報告,上報領導準備出版,與此同時我又請深諳詩詞格律并對民國歷史頗有研究的沈抗先生組織人力,為詩集做注釋。
《程潛詩集》很快被批準列入當年的出版計劃,社領導為這本書的出版開了“綠燈”,裝幀設計、版式安排、排版印刷,一律優先放行。
在各項工作基本就緒之時,我收到了程熙大姐(程潛女兒)的函件。打開信封,真是又驚又喜,程熙大姐寄來的是葉劍英元帥為《程潛詩集》的題簽!葉帥本身就是一位高水準的詩人,他為程潛先生的詩集題簽,更能為詩集增色多多!
《程潛詩集》終于面世了。葉帥蒼勁樸實的字體,在色彩清雅的封面設計映襯之下,顯得格外動人。詩集采用大32 開本,文字全部豎排,盡量貼近程潛先生古樸平實的文風。第一版印刷一萬多冊,在當時(1984 年)也算是不小的印數。
作為這本書的責任編輯,審讀過樣書之后,就要安排發放稿費了。那時,我們出版界已經很重視出版物的經濟指標。應該說,《程潛詩集》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效益均相當可觀,但這本書的經濟效益并不十分樂觀。詩集定價人民幣2 元,總收入2 萬元,但其中的32%作為發行費用,要付給新華書店。由于全書采用豎排,加大了印制成本,書價的50%以上須打到印刷廠的賬上。同時,出版社還要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三扣兩扣,兩萬元人民幣所剩無幾!
好在程潛夫人郭翼青女士早就聲明,出版這本詩集,不要稿費。沈抗先生組織的注釋班子,大都是相熟的朋友,對稿費并不苛求。如此,我的精神負擔減輕了許多。
然而,葉帥的稿費怎么辦呢?總不能不發吧?如果發,按照國家出版局發布的稿酬標準,書籍題簽的稿費低得可憐,10 元不到。這和葉帥題簽的實際價值相差得也太多了。所以,社里有的同志提出,特殊的事情特殊處理,應該再找上級部門的領導,多發一些稿費。
商量《程潛詩集》稿費發放及標準時,社領導態度十分明確:出版社里有規定,稿費的發放由責任編輯提出,再經領導審批后發放。
這樣一來,無論事情多么難辦,都需要我這個責任編輯獨自承擔了。當時,大家的頭腦還沒有現在這樣復雜,我簡單想了一下,決定稍稍提高一點標準,給葉帥的題簽發15 元稿費。
稿費發放單需要填寫作者詳細地址,我是這樣寫的:“北京中央軍委辦公廳轉葉劍英同志收。”
我想,葉帥那么大的名氣,郵局肯定能把這點錢送到。隨同稿費寄給葉帥的,還有5 本樣書。據程潛先生家人介紹,葉帥看了樣書很高興,讓秘書打來電話表示感謝,還說一定仔細閱讀全書,學習程頌公(程潛字頌云)的詩作。但那15 元稿費的事,老人家則一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