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 邊

破產有兩種,一種是“第七章破產”,也就是根據《破產法》第七章,除了助學貸款和贍養子女不給你免除外,其他的直接免掉,但有個前提,你的收入得比當地的中位數低才行,比如當地整體的中位數在5 萬美元左右,你一年的收入低于這個數,才能給你免。
當然,你申請破產的時候,借錢給你的人也會到現場。如果人家不同意,你就不能破產,得按照“第十三章破產”走破產程序。也就是說,你的收入并不低,所以不能直接免除債務,申請了這種破產,借錢給你的人不能再騷擾你,但是你得承諾在幾年內還錢。
美國現在申請破產的,70%是“第七章破產”,也就是說,大部分都是低收入者。
破產后,這個人名下所有資產都要被清算,除了他的狗給他留下,存款用來還債,其他如房子、車等都可能要被拍賣(當然,也可能根據當地州法律,給你留下房子),拍賣的錢還給債權人。
破產申請成功,接下來的7年時間會遇到這些麻煩:限制高消費,只維持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每年賺的錢多出來那部分都還債了。幾乎告別信用生活,不能貸款,不能辦信用卡。破產這件爛事不屬于個人隱私,在網上可以查到,后續找工作和租房都會受到影響。
你可能納悶了,欠錢不還,7 年后又過上了正常生活,考慮過被欠錢的人的感受嗎?我找專業人士問了一下,說是美國人有兩方面考慮:首先,欠錢還不上,不應該一棍子打死,確認還不上,繼續逼他也沒什么意義,不如放一條生路。因為有這個制度存在,大家會考慮借錢出去的風險。美國講究“自我負責”,你把錢借給可能還不上的人,就要反思自己的問題。美國人確實很少互相借錢,一般是刷信用卡。其次,最關鍵的,破產這事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操作空間很小,你去申請破產,往往是真混不下去了。
對那些富人來說,破產就是另一碼事——美國富人們會把財產分成一塊一塊的,作用類似于郵輪的隔離艙,其中一塊爆了,不會影響到其他的。破產制度對這些人來說就是個工具,用來保護財產,破產制度本身就是資本家們推動通過的。比如特朗普就玩過5 次破產,對他們來說,破產制度幾乎就是個法律漏洞。
破產制度加上基金會制度,簡直是人類法律史上的一個奇觀——你把你名下所有的錢都“捐”了,“捐”給一個不屬于你的基金會,然后哪天你破產了,還可以繼續用基金會的錢混下去,基金會就是你的儲蓄罐。
2016 年,網上有文章提到美國社會的一個基本事實: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拿不出1000美元應急。
我問了一些美國人,他們確實沒有1000 美元,身邊的人也沒有,絕大部分家庭都沒有,跟收入高低沒關系。
后來我才明白,他們是對未來很樂觀,覺得美國會一直繁榮下去,工作總能找到,將來的日子不會跟現在有什么不同,要跟自己妥協,要接納自己,想買什么就買什么。
一個美籍華人說,美國人承平日久,沒怎么經歷過苦日子,自然對未來很樂觀。
當然,使用信用卡本來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分期。
有個美國教授說,美國人陷入經濟痛苦的本源就是數學差,算不清楚信用卡分期的貸款利率。
美國的東西都不太貴,所以,廣大美國人民一言不合就刷卡。刷完之后,想起下個月可能還不上這個月的賬單,于是就分期,準備慢慢還。一筆分期可能不明顯,這玩意兒多了,效果可就不一樣,慢慢就入不敷出,反正每月工資都還給銀行,生活只能靠信用卡,買大件就得分期,分期后就更沒錢,越陷越深。
如果一個人用了信用卡不失業,每月緊張點一般也不會出什么問題,一旦失業,麻煩就大了;如果找不到工作,麻煩就更大了。2008 年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一夜之間,百萬美國家庭申請破產,往往都是借信用卡還不起造成的——很多人信用卡欠了大量的款項,現金流斷裂,很快就扛不住了。
申請破產的時候,一般債權人都會到場,如果他們不同意,你就不能免除債務。但信用卡公司一般都會同意,因為他們發卡的時候已經把這部分違約率算進去了,那么高的利息,本身就預留了違約空間的。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美國的立國思想是源自清教徒,他們對生活的基本要求就是只能有工作,不能有任何娛樂。這樣一群人是怎么過渡到現在這種狀態的呢?
1952 年的時候,美國家庭欠債規模還不到收入的40%。之后一直在百分之六七十徘徊,到了1990 年開始瘋狂攀升,2000 年左右突破100%,賺的錢還沒有債務多。巨大的債務把美國拖下了泥潭,引發2008 年經濟危機。
為什么1990 年之后美國人的債務突然高歌猛進呢?因為蘇聯解體了,美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人的實力和信心達到巔峰,對未來的樂觀預判讓他們變得無所顧忌,整個社會急劇地變得過度消費。
除了醫療和信用卡,房貸和助學貸款也是導致美國人破產的重要原因。房貸導致美國人破產容易理解,因為貸款貸太多還不上。助學貸款導致美國人破產,我們似乎理解不了——接觸過美國人后就能發現,他們的助學貸款比咱們的金額大得多,通常一對夫妻要還到35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