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嶸
開封市中醫院,河南 開封 475000
2型糖尿病(T2MD)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引起其病癥的主要原因在于β細胞功能出現問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無法正常降糖,最終導致血糖水平升高。但機體如對分泌正常的胰島素無敏感性,則會造成胰島素抵抗,也會誘導血糖升高。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體現在消瘦、口干、乏力等,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郁的癥狀[1]。針對這一疾病,常規的護理方式即合理安排飲食、鍛煉及用藥,但此護理方式效果輕微,無法調動患者治療疾病的積極性[2]。因此,本研究就首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形式護理健康教育對其護理能力及疾病知識水平的影響作出探討,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9月—2018年5月開封市中醫院收治的150例首診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75例。觀察組男38例,女37例;年齡42~63歲,平均年齡(52.56±10.12)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5.52±1.13)年。對照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45~60歲,平均年齡(52.78±7.33)歲;病程3~9年,平均病程(5.98±1.5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者;②患者及家屬均了解并同意本次研究;③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并可正常溝通者。(2)排除標準:①具有精神疾病者;②無法配合者;③具有腦血管疾病史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當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強調飲食的合理性,督促患者加強鍛煉,并于每周六、日各開展一次健康教育宣教課,連續護理一個月。對于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多形式護理健康教育:(1)為患者建立專門的護理小組,向患者發放糖尿病手冊,每日針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詳細的記錄,并針對病情的發展做出相應的分析與對策。(2)使用一定的溝通技巧與患者搭建一個信任的橋梁,向患者宣教關于疾病的知識,包括發病的機制、治療方式、預防措施以及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等。(3)指導患者用藥,當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做出相應的處理對策,并定期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測量,適當的時候需要進行足部護理。(4)叮囑患者合理安排飲食,禁食高糖分的食品,盡量不食用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動物內臟等。鼓勵患者堅持每天有氧運動一小時。(5)平均每周對患者進行宣教關于糖尿病知識、健康教育知識等,現場留有一定的時間解答患者的疑問,連續宣教一個月。(6)患者出院后跟蹤隨訪三個月,對患者的各項指標持續關注。
(1)血糖水平:FBG指標:7.0~8.4 mmol/L為輕度增高,8.4~10.1 mmol/L為中度增高;>10.1 mmol/L為重度增高。PBG指標:≤7.8 mmol/L為正常,7.8~11.1 mmol/L為異常,≥11.1 mmol/L為糖尿病。(2)采用ESCA(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共分為4個維度共43個條目,4分/每條目,總評分172分,分值越高,自護能力越強[4]。(3)采用自擬的疾病知識水平量表,主要包括合理飲食、合理作息、運動鍛煉、情緒控制、遵醫用藥等,通過20道題目對患者進行現場問答,每題1~6分不等,得分越高掌握度越高。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FBG、PBG比護理前降低,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水平指標對比(±s) mmol/L

表1 兩組血糖水平指標對比(±s) mmol/L
注:相比本組護理前,a P<0.05。
時間護理前組別對照組(n=75)觀察組(n=75)tP護理后對照組(n=75)觀察組(n=75)tP FBG(mmol/L)6.12±1.22 6.13±1.65 0.042 0.966 6.01±1.76 5.31±1.74a 2.450 0.016 PBG(mmol/L)12.22±1.85 12.38±1.79 0.538 0.591 11.92±1.53 9.87±1.42a 8.505 0.000
觀察組護理后自護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護能力對比(±s) 分

表2 兩組自護能力對比(±s) 分
時間護理前組別對照組(n=75)觀察組(n=75)tP護理后對照組(n=75)觀察組(n=75)tP自我概念22.13±5.11 22.22±4.36 0.116 0.908 22.15±4.63 29.46±5.02 9.270 0.000自護責任感19.48±7.15 18.15±7.63 1.102 0.273 19.58±7.36 30.17±6.05 9.626 0.000自護技能28.45±4.65 26.89±4.14 2.170 0.031 29.44±4.84 40.93±4.09 15.703 0.000健康知識水平34.48±5.12 33.15±5.05 1.602 0.111 37.49±4.03 46.91±6.44 10.734 0.000自護能力總分86.15±13.02 87.31±12.87 0.549 0.584 99.20±10.64 113.15±13.03 7.182 0.000
對照組疾病知識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疾病知識水平對比(±s) 分

表3 兩組疾病知識水平對比(±s) 分
時間護理前組別對照組(n=75)觀察組(n=75)tP護理后對照組(n=75)觀察組(n=75)tP合理飲食1.95±0.74 2.03±0.87 0.607 0.545 3.13±0.95 5.32±1.03 13.535 0.000合理作息2.11±0.85 2.12±0.99 0.066 0.947 3.21±0.74 5.71±1.18 15.544 0.000運動鍛煉2.13±0.91 2.28±0.95 0.988 0.325 3.33±0.85 5.94±1.27 14.791 0.000情緒控制2.14±0.99 2.28±0.84 0.934 0.352 3.41±1.05 5.52±1.36 10.635 0.000遵醫用藥2.16±0.88 2.06±0.93 0.676 0.500 3.55±1.17 5.47±1.26 9.670 0.000
2型糖尿病又稱成人發病型糖尿病,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內分泌科疾病,多發人群主要為35~45歲之間的肥胖者、具有家族遺傳史者以及中老年人,對于首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時年齡多為55歲以上。主要由于體力活動過少、肥胖或應激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重,從而引發2型糖尿病的癥狀發生[5]。其臨床癥狀主要歸結為“三多一少”,即吃多、喝多、排尿多及體重減輕。對于治療2型糖尿病主要通過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來緩解患者的病情,但有時患者需要更進一步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6]。
多形式護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新型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其護理模式主要是在短期內采用宣導糖尿病知識的方式讓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更加了解,并通過宣教掌握關于2型糖尿病的預防措施,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達到提高患者自護能力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可見控糖效果顯著;觀察組患者的自護能力及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水平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多形式護理健康教育可以使護患關系更加親密,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糾正以往不良行為,改善自護能力[7-8]。原因在于多形式護理健康教育中通過從各個方面對患者的綜合自護能力進行改善,并開展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讓患者對于疾病的了解更加深刻,對防護措施也有一定的準備,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從而提高患者自護能力。
綜上所述,多形式護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