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蘇,蘇 珍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體檢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隨著飲食結構變化和生活壓力上升,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癌癥等慢性病發生率日漸上升,然而其通過早檢查、早診治可有效預防控制,故定期健康體檢極為重要。但有調查發現,社區居民中約有96.60%認為體檢十分重要,卻從未做過體檢,而農村居民中約84.91%認為健康體檢極為重要,但僅有1.26%左右的居民過去一年接受過體檢[1]。故我國居民健康體檢情況亟待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居民健康體檢行為為臨床關注重點。階段變化理論指出,個體行為改變需經多個行為變化階段實現,健康干預者需在不同階段實施針對性干預方案,以實現個體化、階段性的健康教育。但其作為一種綜合心理學的行為改變理論,個體層面上預測、解釋、描述行為變化效果顯著,然而面對群體時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會占用干預者較多時間、精力等。健康小屋是根據2009年衛生部77號文件創建的系統,現階段,我國仍處于初期運行階段,有關報道較少。有學者指出,健康小屋作為一種由多種國內外先進體檢儀器組成的健康體檢系統,對社區多發病、常見病,尤其是慢性病早診治、早發現、早預防有重要價值[2]。本研究為探討基于健康小屋的階段變化理論式干預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104例中老年健康體檢者,其中2018年6月―2018年12月間52例為傳統組,接受常規健康干預;2019年1月―2019年6月間52例為階段式組,接受基于健康小屋的階段變化理論式干預。傳統組女23例,男29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59.24±6.53)歲,文化程度:25例中學及以上,27例中學以下;階段式組女22例,男30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60.74±6.68)歲,文化程度:24例中學及以上,28例中學以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1)納入標準:年齡>45歲,無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疾病,且配合度良好者;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者。(2)排除標準:合并表達力、判斷力、理解力障礙者;合并嚴重心理、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嚴重病變、惡性腫瘤、肢體殘疾者。
1.3.1 傳統組 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宣傳健康體檢知識,內容包含健康體檢疾病知識、作用、間隔時間、健康生活方式、常見慢性病知識和疾病譜變化等。
1.3.2 階段式組 采用基于健康小屋的階段變化理論式干預。(1)建立健康教育團隊:基于“健康小屋”創建專業健康指導小組,并培訓階段變化理論干預方法,確保可順利實施健康指導。(2)評估:采用自制健康體檢行為問卷評定研究對象行為變化階段,查找影響體檢的危險因素;問卷內容有:“你了解健康體檢知識嗎?你認為體檢有益健康嗎?你于健康小屋接受過體檢嗎?你定期接受健康小屋體檢嗎?”采用5級(0~4分)計分法,前意向階段≤3分;意向階段4~7分;準備階段8~11分;行動階段12~15分;維持階段16分,并據此制定相應干預方法。(3)前意向階段:舉辦健康教育座談會,宣講健康體檢知識、疾病譜變化,例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不具有傳染性,但其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若能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能顯著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干預5次。(4)意向階段:告知大多疾病經早檢查、早診斷、早發現可實現有效控制、預防,并以實例說明;同時告知腫瘤疾病經定期體檢可被早期發現,便于早期科學診治,且早期治療能延長生存期、提升生活質量。干預4次。(5)準備階段:告知疾病預防重要性,由經濟方面著手,例如早期查出高血壓,每日僅需幾塊錢就能穩定血壓,對生活工作無影響,但若進展至晚期,可繼發腦出血、冠心病等,不僅會增加治療費用,還會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給予健康行為、知識指導。干預3次。(6)行動階段: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告知常見慢性病早期癥狀,指導做到早發現,并調動社會、家庭支持系統作用,以指導健康行為、知識。干預2次。
(1)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行為改善情況。(2)以自制健康體檢調查表評定健康體檢認知情況,內容包括健康體檢知識(25個題目)、疾病譜改變(15個題目)、慢性病知識(20個題目)、健康行為知識(26個題目),回答是為1分,否為0分,分值越高預示健康體檢認知越好。(3)比較兩組干預前后體檢情況。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健康體檢行為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干預后階段式組健康體檢行為優于傳統組(P<0.05),見表1。

表1 行為改善情況 例(%)
干預前兩組健康體檢知識、疾病譜改變、慢性病知識、健康行為知識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健康體檢知識、疾病譜改變、慢性病知識、健康行為知識評分升高,且階段式組較傳統組高(P<0.05),見表2。
表2 健康體檢認知(±s) 分

表2 健康體檢認知(±s) 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 P<0.05。
時間干預前組別階段式組(n=52)傳統組(n=52)tP干預后階段式組(n=52)傳統組(n=52)tP健康體檢知識8.75±2.04 8.21±1.86 1.411 0.161 17.43±4.28a 11.57±3.46a 7.678<0.001疾病譜改變5.86±1.02 6.05±1.22 0.862 0.391 10.38±2.34a 8.15±2.18a 5.028<0.001慢性病知識13.12±2.63 12.89±2.54 0.454 0.651 17.67±3.20a 15.08±2.96a 4.285<0.001健康行為知識13.87±3.49 14.35±3.61 0.689 0.492 21.58±4.03a 17.98±4.20a 4.460<0.001
干預前兩組體檢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階段式組體檢率為88.46%高于傳統組的65.38%(P<0.05),見表3。

表3 體檢情況 例(%)
隨疾病譜改變,既往危害人類健康的肺結核、霍亂等傳染病發生率顯著降低,而慢性病患病率明顯增加,已成為危害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3]。健康體檢指在身體未出現明顯癥狀時全面篩檢全身重要器官,繼而明確機體各指標有無異常,經定期體檢能發現尚處于1、2階段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腫瘤,增加疾病治愈概率。
社區居民普遍存在體檢認知不足、知而不行現象,尤其是中老年人受文化程度、經濟等因素影響,保健意識更差[4]。故臨床應做好輔助護理工作,以提高中老年人健康體檢認知,糾正健康體檢行為,繼而為預防慢性病提供可靠保障。健康小屋是一種健康體檢系統,由國內外10種體檢儀器構成,可實現建檔、檢測、管理、分析、歷史數據查詢目的,經健康體檢,可全面了解、掌握轄區居民健康情況,盡早發現健康隱患、疾病線索,分析、匯總、篩查出慢性病及高危人群,對社區多發病、常見病,尤其是慢性病預防有重要價值。如今,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升,越來越多居民已不僅僅滿足于“無病”狀態,更加渴望更高生活質量、更長壽、更健康。因此實施“健康小屋”服務更加契合人們需求。徐益榮等[5]研究指出,社區老年居民接受健康小屋下的理論模型教育模式可有效改變健康體檢行為,繼而可為疾病預防、健康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階段式組健康體檢認知評分高于傳統組,行為改善程度優于傳統組,體檢率高于傳統組,可見應用基于健康小屋下的階段變化理論式干預有利于提升中老年體檢者健康體檢認知,促進健康體檢行為改善,提高體檢率。分析原因在于階段變化理論式干預是一種基于心理學的健康行為改變方式,根據個體行為變化過程敏感性,制定相應干預方法,可有效促進行為改變[6]。另外將個體行為分成前意向、意向、準備、行動、維持5個階段,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可切實滿足患者需求,提升教育效果,相較于傳統教育模式,其更具針對性、個體性,因此能幫助提升健康體檢認知,促使自覺糾正、改善體檢行為[7]。
綜上所述,中老年人群接受基于健康小屋的階段變化理論式干預能增強健康體檢認知,改善健康體檢行為,有助于慢性病的管理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