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聯霞
(臨夏州人民醫院,甘肅 臨夏 731100)
宮頸錐切術具有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因此術后臨床效果較好。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護理措施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1]。
選取臨夏州人民醫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宮頸錐切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33.2±2.8)歲。觀察組年齡23~43歲,平均年齡(33.7±3.1)歲。兩組的年齡以及其他基本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所選患者均進行了宮頸細胞學檢查,并在知情的情況下簽署了同意書。本次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委員會要求。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有認知等精神障礙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術前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手術過程。手術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術后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隨時關注患者的個體情況[2]。
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干預,主要護理措施如下:(1)認知及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及其家屬的文化水平以多種方式向其講解宮頸疾病的基本知識、手術過程以及注意事項,同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的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緩解壓力,調整心理狀態,使患者積極配合完成手術[3]。(2)行為護理干預。術后醫護人員及時告知患者在手術一周后出現脫痂或出血均為正常現象,以免患者由于擔心而過度焦慮。同時告知患者術后會有陰道出血癥狀,一般在5天后會自行停止,若此期間陰道出血量過多,超過正常經期的出血量,需及時進行檢查治療。術后囑咐患者短期內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以及體力勞動,禁止長時間站立。三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及坐浴,以免影響傷口的恢復甚至造成二次創傷及感染[4]。(3)飲食護理干預。術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多吃富含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日常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對傷口恢復造成影響[5]。
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記錄并比較兩組術后陰道出血情況及出血時間,同時根據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術后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比較,調查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檔次,以100分為滿分,分數低于70分者為不滿意。

患者出院后,觀察組有3例出現陰道出血,對照組有10例出現陰道出血,觀察組出現陰道出血的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陰道出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陰道出血情況及出血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后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護理滿意率比較 例(%)
隨著宮頸疾病發病率的不斷增加,宮頸錐切術已經成為臨床婦科最常用的治療手段[6]。盡管宮頸錐切術有操作簡便、創口小易恢復等優勢,但在手術范圍方面會受到較大的限制,加上女性的宮頸組織解剖結構以及供血方面較為復雜,往往會增大手術切除范圍,導致術后陰道出血量增加[7]。臨床上通常將術后陰道出血分為以下三個階段[8]:(1)近期出血。術后3天內出現陰道出血,血量與正常經期基本相符,與術后宮頸局部小血管未全部閉合,紗布脫落導致的出血有關。(2)中期出血。術后21 d內出現陰道出血,與結痂部位和下方組織分離導致的創面未完全愈合有關。(3)遠期出血。術后1個月甚至超過1個月出現陰道出血,與感染或創口未愈合有關。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均實施了相應的護理措施,觀察組出現陰道出血的患者顯著少于對照組,觀察組出院后的陰道出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采用優質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減少術后陰道出血的發生,縮短出血時間,加快患者的恢復進程,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同時,治療期間全面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對宮頸錐切術患者治療期間實施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減少術后陰道出血,縮短出血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