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弼豪,徐浩,羅麗華,范昱鑫,楊卓霖,王月婷,季天潤,康煜坤,韓雪英*,郭抗抗*
(1.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2. 深圳海關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廣東 深圳 518045)
豬圓環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于1991年在加拿大被首次報道,它不僅是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主要病原,而且與豬皮炎與腎炎綜合征、豬呼吸道綜合征、增生性壞死性肺炎和先天性顫抖病及繁殖障礙綜合征等有重要關聯。2000年,由該病毒引發的相關豬病在我國首次報道[1],現如今PCV2已在我國豬群中普遍流行并嚴重危害我國生豬養殖和貿易的發展[2]。因此,加強生豬豬群中PCV2尤其是其亞型的監測和防控顯得尤為迫切。
PCV2為無囊膜的單股環狀DNA病毒[3],其病毒基因組全長1 767 bp,含11個開放閱讀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以編碼的Cap蛋白ORF2最為重要。Cap蛋白大小約27.8 ku,是介導PCV2進入宿主細胞的衣殼(結構)蛋白,同時也是PCV2全基因組中變異程度最高的蛋白。鑒于Cap蛋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ORF2毫無疑問成為了研究PCV2整個基因組變異的首要靶基因[4]。
為深入掌握陜西部分地區屠宰生豬PCV2的流行和遺傳變異規律,本研究對2018—2019年采自陜西部分地區屠宰生豬的血液樣品進行PCV2檢測,對部分陽性樣品ORF2基因進行擴增測序、序列比對及遺傳變異分析,通過探討上述地區PCV2毒株流行和遺傳變異情況,進而為該地區PCV2感染的針對性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2018年10月—2019年3月,課題組共對陜西省咸陽和楊凌的生豬屠宰企業進行了15次采樣(每次20份),合計采集血樣300份。血樣豬源來自漢中、安康、商洛、銅川、寶雞、咸陽和楊凌等地。
病毒基因組提取試劑盒由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產;2×TaqPCR MasterMix以及凝膠回收純化試劑盒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DNA Marker DL 2000購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
參照湯智慧等[5]設計血液樣品PCV2檢測用引物。上游引物PCV2-F:5′-GTGGTCTACATTTCCAGCAGTTF-3′;下游引物PCV2-R:5′-GCTCAAACCCCCGCTC-3′。
參照GenBank中PCV2分離株(AF381175.1)設計ORF2基因擴增用引物,上游引物PCV2-Cap-F:5′-TTAAGGGTTAAGTGGGGGGTCTTTA-3′;下游引物PCV2-Cap-R:5′-ATGACGTATCCAAGGAGGC-GTT-3′。引物合成由英淮捷基貿易有限公司完成。
血樣在-80 ℃與室溫間反復凍融3次后,按試劑盒說明書提取病毒DNA,提取物-20 ℃保存。
以PCV2-F/R為引物,參照湯智慧等[5]的反應條件進行病毒PCR檢測。
反應體系:上游引物1.0 μL、下游引物1.0 μL、2×TaqPCR MasterMix 10.0 μL、樣品DNA模板1.0 μL、補足ddH2O至20 μL;
反應條件:95 ℃ 5 min;94 ℃ 30 s,56 ℃ 30 s,72 ℃ 40 s,40個循環;72 ℃ 10 min。
選取20份PCV2陽性檢測血樣,以PCV2-Cap-F/R為引物擴增ORF2基因,并按試劑盒說明書純化回收相關反應產物。
反應體系:上游引物1.0 μL、下游引物1.0 μL、2×TaqPCR MasterMix 10.0 μL、樣品DNA模板1.0 μL、補足ddH2O至20 μL。
反應條件:95 ℃ 10 min;95 ℃ 30 s,58 ℃ 30 s,72 ℃ 1 min,32個循環;72 ℃ 10 min。純化回收產物經載體連接、感受態轉化、抗性培養和PCR驗證后測序。
對獲得的ORF2基因進行序列比對和構建遺傳進化樹,以獲知PCV2陽性樣品中ORF2的同源性和遺傳變異情況。序列比對用12株國內外PCV2參考毒株(GenBank),見表1所示。

表1 豬圓環病毒2型ORF2基因序列分析所選參考毒株基因型及登錄號
300份屠宰生豬血樣經PCV2-F/R引物擴增后,有38份血樣在332 bp處獲得了特異性條帶,與預期目的條帶大小一致。部分血樣病原學檢測PCR結果見圖1所示,PCV2病原學檢測陽性率為12.67%(38/300)。

N. 陰性對照;P. 陽性對照;M. DNA Marker DL 1000;71~91. 部分屠宰生豬樣品
從38份PCV2陽性樣品中選取20份(SX-HZ-P1、SX-HZ-P2、SX-AK-P1、SX-AK-P2、SX-BJ-P1、SX-BJ-P2、SX-BJ-P3、SX-BJ-P4、SX-SL-P1、SX-SL-P2、SX-SL-P3、SX-SL-P4、SX-YL-P1、SX-YL-P2、SX-YL-P3、SX-YL-P4、SX-YL-P5、SX-YL-P6、SX-YL-P7和SX-YL-P8),以PCV2-Cap-F/R為引物擴增ORF2基因,均在大約750 bp附近獲得了與預期大小一致的特異性條帶,經測序驗證,擴增產物均為ORF2基因,且產物大小為702 bp(圖2)。

M. DNA Marker DL 2000;1. 陰性對照;2. 陽性對照;3~22. 20份陽性樣品
20份擴增的ORF2基因間序列比對結果顯示,核苷酸和編碼氨基酸的同源性為94.3%~100%和85.9%~100%。它們與12株國內外PCV2參考毒株ORF2基因序列比對結果顯示,核苷酸和編碼氨基酸的同源性為89.5%~100%和79.5%~100%。其中,與SH1001(KF850459.1)和SH1102(KF850464.1)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編碼氨基酸同源性為95.0%~99.7%和88.5%~99.1%(圖3);與SXXAA-01(KC800644.1)和YN/KM/2018(MH593263.1)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編碼氨基酸同源性為94.6%~100%和87.6%~100%(圖4)。

圖3 ORF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比對結果

圖4 ORF2基因氨基酸同源性比對結果
20個擴增的ORF2基因構建的遺傳進化樹如圖5所示。遺傳變異分析的結果顯示:11份陽性血樣所含毒株屬于PCV2b亞型(SX-HZ-P1、SX-HZ-P2、SX-AK-P1、SX-BJ-P1、SX-BJ-P4、SX-SL-P1、SX-SL-P2、SX-YL-P1、SX-YL-P2、SX-YL-P4和SX-YL-P6),9份陽性血樣所含毒株屬于PCV2d亞型(SX-AK-P2、SX-BJ-P2、SX-BJ-P3、SX-SL-P3、SX-SL-P4、SX-YL-P3、SX-YL-P5、SX-YL-P7、SX-YL-P8),PCV2b亞型和PCV2d亞型分別占55%和45%;未發現其他PCV2亞型。

圖5 ORF2基因遺傳進化樹建立
PCV2自1991年報道以來就在全球廣泛流行,其10%~30%的死亡率給世界養豬業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6]。由于PCV2對養豬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加強生豬PCV2的監測和防治,不僅有利于豬群養殖安全,也有利于保障人民的食用安全。為確保PCV2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豬源的選擇至關重要。單純選擇不同地域分布和養殖規模的單一豬場開展PCV2監測,不利于從更高和更廣的視角研究PCV2的發病和流行病學情況。生豬屠宰企業是某一區域生豬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在這里采集的樣品能同時涵蓋多個豬場,從而更有代表性,是開展地區生豬豬群PCV2監測的重要且有效途徑。段群棚等[7]曾對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采集自廣西14個地市規模豬場的1 114份具有呼吸道癥狀病豬樣品進行疫病病原學檢測,結果顯示,PCV2的陽性率為38.96%;李新蘋等[8]曾對新疆5個規?;涝讏鲞M行了豬支原體肺炎與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新疆豬支原體肺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PCV2或者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的混合感染率為57.1%。本研究對2018—2019年采自陜西省咸陽和楊凌地區生豬屠宰企業的300份血樣進行PCV2病原學檢測,陽性率達到12.67%(38/300),表明PCV2在陜西省生豬豬群中的存在不容忽視。與羅麗華等[9]對2016—2017年采自陜西省免疫豬場和非免疫豬場樣品的PCV2病原學檢測結果相比,雖然本試驗PCV2的陽性結果(12.67%)顯著低于非免疫豬場的PCV2陽性結果(32%),但仍略高于免疫豬場10%的陽性結果,提示陜西省屠宰生豬豬群的PCV2防控依然任重道遠,來源豬場需隨時根據本地PCV2流行情況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生物安全措施。
考慮到ORF2基因是PCV2遺傳變異分析時的常用靶基因[10-11],為獲得血液來源地區PCV2的遺傳變異情況,本研究對20份PCV2陽性血液的ORF2基因進行了序列比對和遺傳變異分析。結果顯示,采集的陜西省屠宰生豬血樣中PCV2毒株,與所選的12株國內外參考毒株尤其是疫苗株的ORF2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如與國內KF850459.1和KF850464.1株ORF2核苷酸和編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別達到了95.0%~99.7%和88.5%~99.1%;與KC800644.1和MH593263.1株ORF2核苷酸和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別達到了94.6%~100%和87.6%~100%。隨后的遺傳變異分析進一步揭示,11份陽性血樣所含毒株屬于PCV2b亞型,9份陽性血樣所含毒株均屬于PCV2d亞型,沒有發現其他亞型,這表明PCV2b亞型和PCV2d亞型是當前陜西省屠宰生豬中PCV2的主要流行毒株。相較于PCV2的其他4個亞型,PCV2b亞型是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流行毒株[12]。劉玄福等[13]對2015—2017年我國河北北部地區、李金鳳等[14]對2017年廣西地區的PCV2流行調查發現,除了PCV2b亞型外,PCV2d亞型是當地流行毒株;而鄧文芳等[15]對2017—2018年華中地區(湖北省、湖南省和河南省)的PCV2流行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區流行毒株竟以PCV2d亞型為主。上述研究表明,PCV2在我國的流行毒株已不再是PCV2b亞型一家獨大,而是在由PCV2b亞型向PCV2d亞型轉變,且PCV2d亞型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PCV2b亞型和PCV2d亞型在陜西省的屠宰生豬中共同存在,且PCV2d亞型的占比已達到45%(9/20),提示PCV2d亞型極有可能與PCV2b亞型一樣成為未來陜西豬群的主要流行毒株,該結論可為制定針對性防控PCV2措施提供基礎資料。
當前,疫苗作為防控PCV2的重要手段仍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豬群接種PCV2疫苗后可顯著降低PCV2的陽性率和感染豬組織中的病毒含量[16]??紤]到PCV2的流行性和變異性所帶來的隱性感染和繼發感染[17-18],PCV2仍是我國大規模生豬養殖業安全的重大隱患。通過對各地PCV2的監測和遺傳變異分析,可詳細獲知PCV2在該地區的流行和遺傳變化情況,從而有針對地推動當地開展疫苗研制和制定防控計劃,這對國內PCV2的防治、養豬業的安全生產及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