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蘭
【摘 ?要】政府出資產業基金的出現,最初主要是為了促進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彌補創新型企業在前期研發階段所面臨的資金不足問題。在我國,產業基金在國民經濟中逐步占據重要地位,主要表現為投融資多元化以及成為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產業基金的不斷推廣,相關涉稅問題不斷涌現。論文針對政府出資產業基金的納稅爭議、誤區以及涉及增值稅、所得稅、印花稅的財稅政策規定進行探討。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industrial funds funded by the government was initially mainl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to make up for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funds faced by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industrial funds gradually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mainly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nd become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funds, tax related problems continue to emer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ax payment disput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industrial funds funded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provisions in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involving value-added tax, income tax, and stamp duty.
【關鍵詞】產業基金;財稅政策;誤區
【Keywords】industrial funds;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misunderstandings
【中圖分類號】F812.42;F812.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7-0101-02
1 政府出資產業基金的組建方式
政府出資產業基金是為優化政府投資方式,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而由政府出資設立的,主要投資于非公開交易企業股權的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產業基金組建方式通常有3種:公司制基金、有限合伙制基金和契約制基金。在實際運作中,由于公司制基金涉及雙重征稅等問題,契約型基金存在信息不對稱及需要對出資人的出資能力進行穿透審核等問題。目前,產業基金主要以有限合伙制基金為主,因此,本文主要以有限合伙型基金為例展開論述。
2 產業基金的納稅爭議
由于有限合伙制基金的組織架構與公司制企業組織架構不同,因此,產業基金在涉及稅種稅目、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等方面與公司制企業相比存在較大爭議和誤區。
產業基金的納稅爭議主要集中在印花稅。產業基金的實繳資本以及產業基金轉讓基金份額時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如果繳納按照哪個稅目繳納?這是稅務機關和納稅人爭議的焦點。合伙企業合伙人實際出資額是否繳納“資金賬簿”印花稅?有的觀點認為合伙企業投入的財產份額不同于公司制企業的“實收資本”,不應該繳納“資金賬簿”印花稅;而有的觀點則認為合伙企業實際出資額類似于公司制企業的“實收資本”,應該繳納印花稅。關于產業基金轉讓基金份額時是否繳納印花稅的問題,有觀點認為,合伙企業財產份額轉讓不是動產或者不動產所有權轉移,也不是股權轉讓,不屬于財產所有權轉移書據的征稅范圍,因此,無需繳納印花稅;有的觀點則認為,轉讓合伙企業財產份額視同股權轉讓,需要繳納產權轉移書據印花稅。
3 產業基金的納稅誤區
產業基金的納稅誤區主要集中在增值稅和所得稅。產業基金的收入主要包括2個方面:一是被投資企業分配的股利、紅利收入;二是轉讓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收入。對于上述收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般只涉及印花稅和所得稅,很少涉及增值稅。但產業基金轉讓的股權為上市公司股權且符合一定條件的,應按轉讓金融產品繳納增值稅。這里的主要政策依據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
對于所得稅,人們的納稅誤區主要體現在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確定。因為產業基金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稅”的原則,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只有出資人從產業基金取得分配收益時,才繳納企業所得稅(收付實現制),如果沒有分配相關收益的,每個投資者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產業基金投資者即使在當年沒有取得相關收入,也可能在當期承擔納稅義務。按照規定,當年應當分享的利潤,應當納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統一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4 產業基金涉及稅種分析
4.1 印花稅
對于在基金成立時是否按實際出資額繳納印花稅的問題,國家稅務總局12366納稅咨詢于2018年1月12日給出明確說明:“合伙企業出資額不計入‘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不征收‘資金賬簿印花稅。”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財務人員將企業合伙人的出資額直接計入“實收資本”里,導致稅務機關依據規定需要對合伙企業征收印花稅。因此,財務人員可以依據“說明”,通過把出資額計入“合伙人資本”“合伙人權益”等科目以避免繳納印花稅。至于產業基金轉讓基金份額是否繳納印花稅,根據《國家稅務局關于印花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和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1〕155號)的規定:“財產所有權轉移書據的征稅范圍為:經政府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動產、不動產的所有權轉移所立的書據以及企業股權轉讓所立的書據,企業合伙人將自己持有的股權份額轉讓給另一個合伙人,應當按照‘產權轉移書據繳納印花稅。”雖然有的觀點認為合伙份額轉讓不屬于財產所有權轉移書據的征稅范圍,但鑒于目前對合伙企業“產權轉移書據”界定處于模糊地帶,而且各地區稅收政策執行不同,為避免納稅人面臨更大的涉稅風險,還需要國家稅務總局出臺具體文件予以明確。
4.2 增值稅
產業基金的主要收入一般不涉及繳納增值稅的問題,但當產業基金轉讓的股權是上市公司股權時,所持股權就被界定為金融商品,其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后的余額需要按照6%稅率征收增值稅。主要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中的規定:“金融商品轉讓需要繳納增值稅。”鑒于轉讓一般非上市企業的股權,由于其沒有公開價格,該股權不屬于有價證券,因此,轉讓非上市公司股權就不屬于轉讓金融商品,不涉及繳納增值稅問題;而當產業基金轉讓上市公司股權時,由于上市公司股權有公開市場定價,由此該股權被界定為金融商品,轉讓該股權時,就應按照金融商品轉讓稅目征收增值稅。所以,產業基金轉讓股權是否繳納增值稅,一是看其轉讓的股權份額是否屬于金融商品,即其轉讓的股權主體是否是上市企業;二是看其轉讓的股權是否存在溢價,因為稅法只要求對轉讓的上市公司股權溢價征收增值稅。
4.3 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合伙企業合伙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9號):“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應采取“先分后稅”的基本原則。”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先分后稅”中“分”的是應納稅所得額,不是由合伙人自由進行稅收統籌的一般性收入。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為扣除非應納稅所得額、免稅所得額、各項扣除額和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應納稅所得額。”由此可知,合伙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只有在扣除一定的免稅收入、費用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才能取得,這也是合伙企業的計稅基礎。
這意味著合伙企業有利潤,即使不分配,也應被計入合伙企業各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簡單說,當合伙企業年度產生可供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即使產業基金沒有進行實際分配,產業基金各出資人在各自的賬務上也應計算出應納稅額進行稅收預繳,即合伙型基金即使不分配,合伙人也可能產生納稅義務。但是,應當指出,合伙企業的虧損不能抵減每個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根據財稅〔2008〕159號第五條規定:“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伙人在計算其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不得用合伙企業的虧損抵減其盈利。”
所得稅的繳納還需要關注產業基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問題。由于早期的產業基金合伙人可能涉及自然人,且產業基金多是公司制基金不具有獨立法人地位,因此,基金層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主體,不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對自然人合伙人而言,在從基金取得股息、紅利所得時,應當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稅目由產業基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尤其在產業基金分配股權轉讓所得時,針對自然人合伙人所分配的轉讓收入,需要注意代扣代繳的所得稅稅率問題。實務中,有的按照《國務院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征收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發〔2000〕16號)和《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35號)第八規定,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計稅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有的按照《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7號)的規定,適用“財產轉讓所得”20%的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目前,不同地區稅務局關于自然人納稅稅率的規定不同,產業基金在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時需要了解當地的稅收政策。
以上是針對合伙企業政府出資基金業務涉稅爭議、誤區以及涉及稅種的分析。針對爭議部分,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明確相關規定;針對誤區部分,希望大家從法理角度分析,準確理解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涉稅風險;針對涉及的稅種,大家也要具體業務具體分析,爭取合理合法、有理有據地納稅,不少繳稅也不繳納冤枉稅。
5 結語
在產業基金的實際運營過程中,涉及最多的是與股權轉讓相關的稅種。由于產業基金本身與公司制企業的納稅方式存在差異,因此,在實際稅收繳納過程中,容易出現產業基金納稅爭議和誤區,導致產業基金未及時繳納稅款或者多繳納稅款的情形。全面了解產業基金的納稅特點和納稅方式,掌握產業基金的納稅依據,不僅可以避免產業基金出現稅收違規問題,還可以為產業基金合法合規運營保駕護航,達到支持本地區企業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