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

【摘 ?要】就業生態平衡旨在聯系學校、畢業生個體、社會及用人單位4方面主體,構成以畢業生就業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在該生態系統中,應合理調節就業個體與學校教育、就業制度、就業供需環境、校企生態環境的關系,達到就業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發展。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中,應以構建就業生態平衡為目標,形成具有針對性、適應性與科學性的就業指導工作,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礎與就業方向指導。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balanced employment ecology is to connect four main bodies, namely schools, individual graduates, society and employers, to form an ecosystem centered on graduates' employment. In this ecosystem, we should reasonably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employment and school education, employment system, employment supply and demand environment, school enterpri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balanc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mployment eco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the school shoul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balanced employment ecology as the goal, form a targeted, adaptive and scientific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and provide better education foundation and employment direction guidance for graduates' employment.
【關鍵詞】就業生態平衡;就業指導工作;就業環境
【Keywords】balanced employment ecology;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employment environment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7-0162-03
1 引言
就業是學校的畢業生在結束學業時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如何有效就業,如何選擇適宜的就業環境,如何適應就業崗位,如何在就業崗位中發揮個人能力,等等,這都是學校的畢業生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上便顯得十分重要,以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為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指導,從學校角度、企業角度與社會需求角度入手,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就業生態鏈,使得畢業生更加了解自身的就業需求與職業定位,更好地參與到崗位工作中,以就業指導工作促進就業生態平衡,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2 就業生態平衡的概念及意義
所謂就業生態平衡,是以生態平衡理念為基礎,在生態平衡理念上融入了就業觀念,通過聯系就業主體即畢業生群體,在與學校、用人單位與社會的聯系中,形成完整的生態結構,如圖1所示。
在就業生態結構中,畢業生的就業應作為核心,以畢業生就業的需求聯系不同的主體,形成不同主體間的相互交流與聯系。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其需要起到培養畢業生良好的就業意識、崗位意識與專業能力的作用,更需要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指導,充分發揮畢業生個人能力與實力,更好地使畢業生滿足社會需求。另外,學校還需要做好與用人單位的溝通與協作,為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途徑與就業保障,畢業生群體在就業中可通過實習的方式獲取崗位工作經驗與體驗,使得畢業生群體更加明確就業觀念與個人就業定位,更好地選擇就業崗位,發揮個人實力。所以就業生態平衡實際上是平衡多個主體間相互關系的一種理念,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以構建生態平衡為目標展開相關的教育指導工作,更能夠保持就業生態平衡結構的穩定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人才力量,并促進畢業生就業率的提升。
3 以構建就業生態平衡為目標的就業指導工作概述
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面向全體的畢業生,為畢業生展開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從而在畢業生個體心理上形成對社會的適應性、對用人單位的適應性與對就業崗位的適應性。同時,需要以當前的就業制度與社會供需環境為基礎展開教育指導,使得畢業生群體更加注重社會需求與個人就業間關系,更好地為自身制定職業規劃,提高畢業生群體的就業意識。
3.1 就業環境的指導
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中,為有效構建就業生態平衡,需要形成對畢業生就業意識的培養,在這其中,又需要重視就業環境的指導。學校應以當下的就業環境分析,為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形成不同角度的分析與指導,為畢業生提供當前就業環境的優勢與劣勢,從而使得畢業生能夠有效地對個人能力與就業崗位間形成相關性聯系,從而減少畢業生的個人猜測,對畢業生個體對就業環境的錯誤思考形成糾正。當前,在畢業生群體中,對于就業環境大多未能形成全面了解,大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選擇之前,對于就業環境具有美化思想,未考慮到就業環境與就業市場的多種困境,所以可能造成盲目就業,失業率也隨之增高。學校在就業指導中,針對不同專業的就業環境進行分析,能夠轉變畢業生的錯誤思想,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引導畢業生形成對就業環境的全面認識,更好地規劃個人就業路徑與方向。
3.2 社會供需平衡的指導
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應基于用人單位與社會需求展開,不能夠一味地鼓勵畢業生向同樣的方向發展,這與社會的多層次需求相脫節。所以在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中,需要構建起就業生態平衡結構,根據社會及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展開社會供需平衡的就業指導,鼓勵畢業生多方向發展,在多個角度中探索和培養個人就業能力,以創新創業、技術培養、科研能力提升等多種方式,為自身提供更多元的就業途徑,更好地維持社會供需平衡,既能夠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能夠向社會提供相適應的人才支持。所以在學校就業指導中,還需要形成對社會生態環境的全面認識,以社會供需平衡促進畢業生實現不同方向的發展與定位,為畢業生就業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3.3 就業制度的指導
畢業生群體在就業后需要接受企業就業制度的約束,部分畢業生個體對于就業制度的接受度較低,從而難以在企業工作中付出全部努力,也不利于畢業生群體發揮個人實力,更降低了企業人才質量。所以在學校就業指導中,應形成對于就業制度的指導,在學校教育中為畢業生群體培養良好的就業制度基礎意識,使得畢業生能夠形成對崗位、企業及社會的適應性,更好地接受就業制度的約束與管理。為此,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中,可借助與學校合作的相關用人單位的就業制度,開展案例分析與講解,或通過企業實踐的方式,提高畢業生對于就業制度的認識水平,從而更好地接納就業制度,形成較好的就業適應性。另外,在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還需要提高畢業生對于就業制度的主動適應能力,包括企業就業制度、政府就業制度、學校就業制度等,形成與畢業生個體的平衡,提高畢業生個體對不同就業制度的適應性,從而達到促進就業生態平衡的目的。
4 就業生態平衡下就業指導工作的優化措施
就業生態平衡理念下,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不僅應面向畢業生、關注畢業生,還需要面向用人單位與社會需求,這為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需要學校就業指導工作能夠不斷優化與完善,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更好地維持就業生態平衡。
4.1 挖掘特色專業與專業群
學校就業指導應保持就業生態平衡,因此,需要滿足不同就業市場的需求與畢業生就業需求,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在模式上較為單一,僅通過系統的就業教育與指導工作構建畢業生的就業意識,但在畢業生能力挖掘與就業市場開發上還未形成較好效果。所以在當前就業生態平衡理念下,就業指導工作需要以挖掘特色專業與專業群的方式,更好地滿足就業需求,擴寬畢業生就業途徑,更好地提高就業質量。一方面,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應具有目的性,需要根據學校的專業與社會人才需求,挖掘具有特色的專業,并為其指明就業方向與搭建就業市場,為不同專業的人才提供不同的就業途徑,更好地促進就業供需平衡。例如,在食品專業中,可以挖掘食品專業特色,除了食品檢測、食品生產,還能夠培養食品營養、食品研發等專業人才,構建具有特色的專業群,為人才輸出提供更多的方向。另一方面,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應具有針對性,在特色專業及專業群的挖掘中,應根據畢業生的需求展開,而不是盲目地挖掘畢業生群體及專業屬性,以畢業生興趣與畢業生需求展開的就業指導更加具有針對性,也能夠更好地融入畢業生群體中,更好地提高就業指導的實際效用。
4.2 就業信息反饋與就業跟蹤
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不僅是畢業生就業前期的教育指導,更需要形成對于畢業生實習實踐過程的跟蹤與反饋,及時為畢業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導,便于畢業生在就業崗位的工作中更好地認識自身、了解自身的不足,并確定自身的就業定位與崗位需求。所以在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應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的反饋,以階段性就業信息反饋與全過程就業跟蹤的方式,了解不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從而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好的方向。一方面,學校可通過崗位實習工作總結的方式,對畢業生在實習崗位工作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實習工作總結應包括畢業生對于就業崗位相關工作的了解、崗位工作內容及對崗位工作的意見及建議,最重要的是畢業生在崗位工作實習后的個人體驗。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中,結合畢業生在崗位工作實習中的實際情況與個體體驗,指導畢業生對崗位工作的滿意度形成正確認識,從而更好地為畢業生崗位工作的進行提出指導意見。另一方面,在畢業生崗位實習及就業過程中,學校可進行就業跟蹤,對畢業生就業率、失業率等情況進行信息收集,這有利于學校自身反饋就業指導工作的不足與優勢,積極改進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不足,從而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不斷優化與完善,更好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也更好地為就業生態結構的平衡提供有力支持。
5 結語
就業指導工作是面向畢業生就業的教育指導工作,在就業指導中,還需要平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及社會需求的關系,所以學校在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準確的就業指導工作能夠達到事前指導、事中糾正與事后反饋的效果。在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對于有能力但自信心不足的畢業生,能夠提升其工作自信心;對于有能力但崗位不適感較強的畢業生,能夠重新定位個人崗位工作方向。所以就業指導工作是為畢業生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教育與引導,從而提高畢業生對于就業與崗位的認識,形成更加完善、系統的就業意識,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與就業環境,從而提升學校就業率。
【參考文獻】
【1】段修磊,李永丹,夏陽.就業優先戰略下高校精準就業服務的必要性和實現路徑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10):155-156.
【2】徐煒.教育生態學視域下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4):104-107+112.
【3】宋莉,鄭添華.論精準就業視野下的“互聯網+就業指導教育”生態構建與運行[J].智庫時代,2019(19):5-6.
【4】蔣瑾,高云剛.就業生態位視角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2):75-78.
【5】陳家頤.移動互聯網技術視野下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教育,2018(12):51-53.
【6】王洪東.以互聯網+構建地方高校智慧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2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