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昀昀

2021年是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談到“可持續”,能源的有限供給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當前人類在生產、生活中賴以使用的天然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終有一天會枯竭,要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各國勢必要挖掘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因此,近年來,東盟各國正積極布局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這也為中國—東盟合作拓展了重要的領域。
發展可再生能源,東盟有條件
2021年4月20日,菲律賓《馬尼拉時報》報道,匯豐銀行全球研究部的一份報告顯示,菲律賓已成為東南亞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的最佳投資目的地。為吸引相關投資,該國還推出了可再生能源投資組合標準計劃,以加強對配電公司的監管。不難看出,菲律賓對這一領域發展寄予期待。而近年來,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也對此持積極態度。
推動新興領域的發展,離不開一些基礎條件。從自然資源來看,東盟可再生能源資源種類多樣,其中水能、地熱、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資源最為豐富。水能方面,我們耳熟能詳的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資源豐富,達1.26×108千瓦,但目前僅開發了21%。太陽能方面,東盟大部分國家太陽能年總輻射量大于1750千瓦時/平方米,具有較強的開發潛力。
不可否認的是,傳統化石能源目前在東盟中仍占據主導地位,但2019年上半年,東盟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首次超過新增煤電裝機審批。2020年,能源行業全球最大咨詢公司IHS Markit估計,下一個10年,東盟光伏和風電占比將增長4倍,即從25太瓦時增至117太瓦時。總體而言,東盟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采用更清潔、結構更均衡,也更可持續的發電組合。
除了自然資源,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近年來,東盟國家政府致力于推動電力結構的清潔化,并確定了相關機制發展可再生能源、普及能效技術和加強環境監管等。包括制定可再生能源目標、出臺上網電價政策(FIT)、自消費方案,和激勵政策,包括稅收優惠、優惠貸款、資本補貼和可交易的可再生能源證書等。其中,上網電價已逐步成為推動可再生電力發展的核心政策。
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兩本賬:環境賬和經濟賬
實際上,現階段傳統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更低,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也十分高昂,那各國為何還要在這一領域下功夫?這要從環境和經濟兩本賬說起。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東南亞能源展望2019》指出,2000年以后,東盟年均電力需求增長速度為6%,該地區燃料消費,特別是石油消費,已經超過生產能力,即將成為化石燃料凈進口區域。而這樣嚴重依賴煤炭、石油等能源的用能結構,帶來一定的地區能源安全隱患,也加劇了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的問題。上述報告預測,2040年該地區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長2/3,近240億噸。而每年因室外和家庭空氣污染造成的過早死亡人數從2018年的45萬人升至65萬人以上。
再看經濟效益,增加就業崗位和拉動投資是發展新興行業帶來的直接益處。國際可再生能源總署總干事Z. Amin表示,若東盟積極部署可再生能源產業,到2030年,相關就業崗位大約將增至220萬個。投資方面,根據《南方電網報》報道,東盟市值最大的電力公司當前財政年度和下一財政年度股本回報率預計將分別達到11.7%和12.8%,因此當地電力市場于投資者而言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基于此,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東盟國家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目前,越南正將目光從煤電轉向可再生能源,推動光伏產業裝機容量從2018年的134兆瓦激增至2020年的6000兆瓦。與此同時,陸上/近岸風力發電、水力發電,以及生物質發電都得到了增長。
此外,近兩年,歐洲主要的公共財政機構宣布將終止對所有化石燃料的支持政策,美國計劃終止進出口銀行和發展金融公司等實體為“碳密集型”化石燃料項目提供公共財政,受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東盟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動力將增加,這一趨勢將更為明顯。
中國—東盟可再生能源合作,勢在必行
在全球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東盟能源合作行動計劃2016—2025》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共同目標,即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此地區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達到23%。這離不開成熟的技術、完善的政策體系、雄厚的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而東盟目前尚未構建完整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生態。
“長期以來,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目標引領、電網消納、項目示范、環境保護、產業檢測、分類補貼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供東亞其他國家借鑒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模式和經驗。”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這樣看來,中國與東盟共同開展可再生能源建設,有助于實現優勢互補,加速能源結構轉型的進程。
鄭聲安進一步提出建議:東盟一方面要統籌區域能源優勢和電力發展需求,充分發揮風能、地熱、光伏等優勢,在東盟區域內實現優勢互補;加強與孟加拉國、中國等國家的電力互聯,實現大范圍優化配置。另一方面,需積極推動示范項目建設,包括新能源微網,“光伏+”模式以及水、風、光互補和綜合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等。
事實上,中國—東盟已取得了一些可再生能源合作的成果。如,中國的光伏模塊制造商天合光能瞄準東盟對太陽能電池板日益上漲的需求,不僅在新加坡設立了公司,還在泰國投資了1.6億美元建造工廠。2020年12月29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院總承包建設的泰國EGAT詩琳通大壩綜合浮體光伏項目第一個方陣也如期安裝完成。該項目是泰國最大的水電+光伏+儲能的綜合能源項目。
中國和東盟各國利用可再生能源稟賦進行互利合作,已成為雙方的共同利益訴求點。2021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將更多的目光聚焦到該領域,在這一契機下,可再生能源領域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合作驚喜。
·聯系編輯:9441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