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秋韻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遠萬里從異國他鄉來到中國南寧,帶著家鄉的特產與過硬的本領讓自己的事業騰飛在這片開放的沃土上,不斷提升著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他們,便是參加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后,選擇在南寧創業發展的東南亞商人,而屬于他們安居樂業的故事正在邕城里描繪著。
東南亞創業者們與東博會的故事
在廣西南寧東盟商務區的一家美容院里,馬來西亞華裔美容師宋德財和他的伙伴們每天都要迎接不少愛美的女性。2016年12月,宋德財憑著一手推拿絕活來到南寧創業,目前,他已擁有了4家分店,在這片包容的土地上逐漸站穩了腳跟。
遠赴他鄉創業,疑慮與擔憂在所難免,但在參加了第13屆東博會后,宋德財安下心來。“東博會這個優質的平臺讓我看到了南寧的開放與包容,廣西政府對東博會的重視程度,也讓我們這些外商很有安全感。”宋德財說道,來南寧創業前,他曾到廣州考察市場,但并未尋找到合適的商機,偶然之下朋友告訴他南寧作為東博會的永久舉辦地,創業環境與發展空間很大。于是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那年的東博會。而東博會展館里往來不絕的國內外客商、琳瑯滿目的商品、龐大的市場機遇讓他堅定了扎根南寧的決心。
現在,宋德財還常常向馬來西亞的朋友和家人介紹南寧的氣候、美食與創業發展空間,讓他們多來南寧看看。他還笑談,東博會常辦常新,南寧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他的腳步都快跟不上了。
在第17屆東博會老撾展館里,老撾商人陳天的20個展位格外顯眼。咖啡、大米、茶葉、家具等具有老撾特色的商品整齊排列。回想10年前,陳天跟著父親第一次來到南寧時,他們只有2個展位。“借助東博會的平臺,我們在南寧創立了公司,并且規模越來越大。2021年中老鐵路通車后,相信中老經貿合作會更上一層樓。”據悉,陳天與父親在南寧的“老撾批發外貿公司”目前已經申請到自貿區原產地證書,切實享受零關稅待遇,他們成為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直接受益者。
2015年,初到南寧的印尼青年Tonny曾因為找不到發展方向而迷茫過,好在他鄉遇故人,一位在南寧做葡萄酒外貿的叔叔把Tonny領進了葡萄酒行業。但由于中國同印尼存在一定文化差異,且當時葡萄酒文化在廣西的普及率較低,最初在南寧經商的Tonny處處碰壁。正當他為無處推介產品而發愁時,叔叔建議他把目光投到東博會平臺上——東博會的參展行業領域廣泛,疊加中國不斷完善的物流與金融系統,中外客商精準對接已經不成問題,這不就是最合適的推介渠道嗎?想通后,往后每一年的東博會,Tonny再沒缺席過。
“與東博會結緣6年,我已經在南寧開設了兩家葡萄酒外貿公司與一家倉儲公司,未來還要繼續參加東博會,發展新的商機。”Tonny感慨道,當初堅定在南寧創業的選擇不僅讓他的事業走上正軌、實現騰飛,還讓他在南寧遇到了如今的妻子,組建了美滿的家庭。
現在,越來越多的東盟客商選擇來南寧投資興業,在這里他們能感受到中國正在發展的脈搏,“在中國做生意很安全、很舒心”也成為了這群特殊的來邕創業者們最普遍的心聲。
更多人從“云端”獲益
與線下實體展的熱度不退相呼應,“云上東博會”也熱鬧非凡。在東博會閉展期間,它依然為這群東南亞來邕創業者們持續提供著優質服務。
南寧的早晨,新加坡水果商人黃國隆一邊忙著安排工廠生產事宜,一邊迫不及待地瀏覽“云上東博會”平臺的展商和商品信息,盡管合作企業因故到不了南寧,但通過云上平臺,雙方確定好交易細節后,依然可以直接在平臺下單。“疫情防控走入常態化后,中國和東盟加強數字經濟合作,將惠及更多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黃國隆坦言,常年運行的“云上東博會”打造了一個多方聯動的展示平臺,在這個新的營銷熱門趨勢面前,誰也不愿意掉隊。
而這只是眾多東南亞來邕創業者們從“云端”獲益的一個縮影。據悉,“云上東博會”上線運營以來,依托“網上直播”、跨境電商交易、VR展品展示、智能觀展助手等新業態模式,已經讓超過26家東南亞駐邕企業和機構成功通過云平臺進行視頻推廣。許多展商們的品牌與產品直播視頻及推介活動得到大量瀏覽,預計2021年整個“云平臺”的線上成交額還將達到11億美元。
此外,廣西國際博覽集團還借助東盟國家對東博會的品牌認可,打造了東盟特色商品進入中國的優選平臺——“東博購”。據了解,目前“東博購”主營東博會特許商品、中國和東盟國家可溯源特色優質商品及自營文創產品,在售產品達80多類。而這些設立在南寧市內的東南亞品牌可以通過進駐“東博購”平臺,將產品上線智慧電商專區版塊,實現中國與東盟國家特色商品與服務“指尖可達”。
“東博購”服務平臺的創建也讓在南寧做木材生意的越南商人阮文松緊縮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此前訂單一直高速增長,但疫情讓公司業務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得知‘東博購這個平臺后,我立即將公司業務上線此平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退訂、滯銷的經濟焦慮與壓力已經大為緩解。”
可以說,“云上東博會”“東博購”等一系列線上平臺的堅持運行,不僅為這群來邕創業的東南亞商人帶去諸多利好,也為他們在異地拓展事業版圖注入了一股安心的暖流。
如何借服務RCEP的東博會“通關”中國市場
作為服務RCEP的重要平臺,將要到來的第18屆東博會正不斷優化展覽內容,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求調整展區設置,持續拓展“云平臺”功能,計劃邀請更多的RCEP成員國企業參展參會,策劃舉辦RCEP專題經貿活動,促進更多項目和政策落地等。東博會在不斷提質升級,而來邕的東盟品牌與企業應如何搭上這股東風,更順利地“通關”中國市場呢?
首先,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平臺、機制,善于挖掘一些新的項目、新的增長點。中國商務部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波認為,RCEP、東博會、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都給區域經濟注入了強大活力,企業要學習、熟悉這些平臺統一的經貿投資、參展參會規則,在區域內進行供應鏈、產業鏈高效布局。
“其次,東博會已經成為連接各國企業的橋梁,未來中國—東盟合作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品牌都要加強產業鏈上的合作。”袁波表示,企業間應搭建起更多交流渠道,進一步加強經貿、人文、科技等領域交流,將合作意愿盡早轉化為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
可以預見的是,一個不斷升級發展的東博會將釋放出更多的政策紅利,作為東博會的永久舉辦地,南寧也將匯聚更大的合作機遇,而越來越多來邕創業的東南亞商人的小故事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斷上演著。
·聯系編輯:296985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