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一洋
隨著世界經濟逐漸復蘇,新加坡后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總體而言,其國內經濟出現了令人鼓舞的跡象。據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2021年4月14日預先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加坡2021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2%,從2020年后3個季度的萎縮中實現好轉。雖然為時尚早,但人們對此持樂觀態度,相信新加坡經濟能在疫情下迎來發展。
數字化助推經濟復蘇
盡管目前經濟復蘇范圍小、僅限于少數行業,但這些行業增長勢頭強勁。新加坡經濟發展局2021年4月公布的月度制造業表現數據顯示,新加坡工廠產出已經連續第5個月實現增長。
疫情下,數字化成為助推經濟復蘇的強勁動力。2021年3月,電子元件產出持續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長33.7%。疫情下,企業被迫向數字化轉型,開展遠程工作。不僅如此,它們還開發云服務、數據中心和5G市場,正是因為如此,半導體、計算機外圍設備和數據存儲領域產出勢頭迅猛。
毫無疑問,全球對半導體的強勁需求也推動了新加坡出口的快速增長,石化產品貿易在推動出口增長中也功不可沒。
3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同比增長12.1%,其中,對中國的出口強勁回升,比上月增長46.4%,因為中國市場需要大量專業機械、石化產品和初級化學品。這一增長意義重大,因為石化產品出口增長通常意味著全球其他行業將迎來更廣泛的復蘇和增長。
與此相反,受到疫情期間旅行限制的打擊,運輸和倉儲等行業持續疲軟。
盡管各國已初步建立旅游氣泡,擴大疫苗接種人數,但大規模開放邊境今年難以實現。
由于游客減少,加上電商興起,零售業、食品飲料業等以客流量為基礎的行業可能復蘇緩慢。
公共和私營部門建筑活動的回升則讓建筑業獲得了發展。但人力供應不足——尤其是近來由于印度感染人數激增,來自印度的勞動力受限——加上材料供應短缺,以及開展工作要采取安全距離的規定,建筑業實現復蘇阻力重重。
向數字化轉型增強韌性
據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于2020年10月和11月展開的年度全國商業調查顯示,盡管面對不穩定的經濟環境,72%轉型程度高的企業有信心在未來一年內持續運作。
其中一家公司是Excend Tech,這是一家電子制造商,主要設計生產針對工業、遠程通信和醫療保健行業的超靈敏傳感器。
該公司通過工業4.0人力資本計劃,成功實現從新加坡總部遠程跟蹤其在中國深圳的生產設施的運作情況。
這樣一來,車間運營的可視性得以提高,管理層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產量也因此增加了21%。Excend Tech還通過數據分析,提高了其工廠流水線的效率,將運營成本降低了近30%。
放眼世界
出口數據上升提醒著新加坡企業,盡管身處疫情之中,仍要抓住海外機遇。
與維持企業日常運營相比,進軍海外市場可能是中小企業最不關心的事情。然而一旦樹立開放的心態、擁有正確的思路,他們就能從中發現意想不到的機會。
比如,2021年早些時候,Bhavani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的邁向國際計劃GlobalConnect@SBF展開合作。在越南新年期間,這家店鋪在越南當地超市展示新加坡美食。這幫助他們旗下的木瓜小吃品牌在越南獲得了初步發展。該公司目前正通過當地經銷商將其產品帶到當地更多的超市。
補充人力資源
即便企業在應對挑戰的同時又把握住了機遇,但疫情仍舊在許多方面造成了企業勞動力缺失。
由于旅行限制對國外勞動力流入造成的影響,制造業、醫療保健業、餐飲業和零售業等人力密集型行業不得不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企業希望填補的職位包括服務人員、廚師、司機、工人和護士等,反映了勞動力缺口大都出現在工資在2000美元至3000美元區間、需要從事重復勞動的工作,如機器操作員、服務員等。
勞動力短缺意味著跳槽頻繁以及更高的員工流動率和成本,短期內這一情況不會發生改變。因此,企業必須重視自身轉型,重新規劃勞動力需求,應對勞動力緊張的局面。
隨著企業向數字化轉型,必須提高員工技能,尤其是普通員工的工作技能,以處理更復雜的工作任務。員工自身也要朝著多技能人才方向發展,來承擔更具挑戰性的任務。
走向復蘇指日可待。新加坡各行業協會和商會早已做好準備助力企業抓住機遇、實現復蘇,在疫情中變得更加強大。
·來源:《亞洲新聞臺》
·編譯:陳志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