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覺珵 胡雨薇
根據國家衛健委6月20日通報的數據,中國新冠疫苗接種量19日突破10億劑,達10.10489億劑次,成為全球首個接種10億劑新冠疫苗的國家。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封多佳表示,“中國達成這一里程碑,不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健康與安全,也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貢獻。”
月底前達40%接種率無懸念
今年3月27日,中國疫苗接種量超過1億劑次,此后疫苗接種開始不斷加速,屢屢創下紀錄。5月28日,國內疫苗接種量突破6億劑次,從5億到6億,僅用時5天。這一令國際社會震驚的速度不斷延續,6月14日超過9億劑,19日超過10億劑,依然只用了5天。
在今年3月初的一場論壇上,鐘南山院士曾透露,中國計劃在今年6月底前使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40%。據記者統計,以一人接種兩劑疫苗測算,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率目前約為36%,如果繼續保持當前的接種速度,本月底前接種率達40%基本已無懸念。
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表示,在推進新冠疫苗接種的過程中,出乎意料的是中國疫苗產業如此快速的進步,不僅產能迅速擴張,并且在工藝上也不局限于滅活疫苗。截至本月6日,中國已有21款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對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而言,接種10億劑疫苗只是構筑免疫屏障的第一步。封多佳表示,預計我國到今年年底前將完成至少70%的目標人群接種。鐘南山認為,要達成群體免疫,假設疫苗的保護率是70%,中國需要83.3%的疫苗接種率;假設疫苗的保護率是80%,中國需要72.9%的疫苗接種率。
從40%到80%,還有哪些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種率從40%向70%~80%邁進的過程中,中國依然將遇到一些新挑戰。
陳希分析稱,中國疫苗接種率從40%向80%提升的速度可能會較之前有所減慢,這也是很多國家都遇到的情況,但減慢的速度各國會有不同。“我認為中國疫苗接種速度的降幅會低于其他國家,依然會保持較高的施打意愿”,陳希表示,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周邊地區的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境外輸入風險加強了人們接種的緊迫感;另一方面,在秋冬季節,新冠病毒更容易死灰復燃,國內出現零星病例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會提升民眾接種的意愿。
封多佳則表示,不需要擔心中國疫苗接種速度會減緩,因為國內民眾的防疫理念和對政府的信任度決定了大家只會越來越踴躍接種。“現在可能已經不是要考慮何時完成80%接種率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應接盡接后如何實現80%以上人群獲得理想免疫力的問題。”
會出現“后接前廢”情況嗎
自我國于今年1月啟動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以來,最早一批接種者已接種近6個月時間,有人開始擔心疫苗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效力,出現“后接前廢”的情況。
“由于我國疫苗接種速度非常快,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封多佳表示,在對疫苗持續近一年的觀察中,尚未發現效力下降的拐點,這說明疫苗保護效力的持續時間會比較長。
中疾控研究員邵一鳴此前曾表示,初步判斷,接種疫苗6個月后,約一半的人對新冠病毒仍有一定防御能力。目前最緊要的還是完成首次疫苗接種,盡快建立免疫屏障。邵一鳴還強調,不管接種人群的免疫消退到什么程度,打過疫苗的人跟沒有打過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打過疫苗的人哪怕抗體一點都測不出來了,體內也還有大量的免疫記憶細胞,只要再碰到病毒,就會有很強的免疫基礎。
(摘自《環球時報》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