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一頭利落的短發、一副黑框眼鏡,讓人很難把這個說話時面帶微笑、內斂靦腆的“理工男”和“世界冠軍”聯系起來。30歲的石曉偉是河鋼集團唐鋼公司技術中心煉鋼技術研究中心產品研發工程師。在今年4月舉辦的第15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總決賽上,他戰勝歐洲、美洲等賽區選手,站在了世界鋼鐵競技的最高領獎臺。從東北大學冶金工程專業畢業到扎根企業生產一線,石曉偉用6年時間從一名青澀大學生華麗轉身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冶金新一代”。
從懵懵懂懂到獨挑大梁
2015年,大學畢業的石曉偉被分配到唐鋼公司技術中心工作。當時正趕上中厚板產線升級、設備改造,一線十分缺人。
第一次坐班車去中厚板產線現場,石曉偉在車上迷迷糊糊睡了很長時間,到了地方睜眼一看,風沙漫天。想到以后要在這兒工作,他心里涼了半截——車間的一切都很陌生。
從此,他緊跟著師傅學習,天天泡在產線上,查文獻、查資料,很快就對設備和工藝參數有了初步認識。3個月后,他開始單獨負責一個項目。
從成分設計到工藝優化,從煉鋼、熱軋到后續熱處理,他都全權負責。通過項目的實施,石曉偉成功研發出正火處理的壓力容器用鋼等重點品種。實現了公司壓力容器用鋼從產品結構到產品規格的全方位拓展。
2015年到2018年,是他辛苦的3年,也是他成長最快的3年,從懵懵懂懂到獨挑大梁,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高端鋼種贏得市場
2018年,石曉偉被調到技術中心煉鋼技術研究中心,面臨全新挑戰。
他負責公司最高端的鋼種之一——烘烤硬化鋼。烘烤硬化鋼具有易成形、涂漆烘烤過程屈服強度增加的特點,深受車企歡迎。但冶煉成分控制精準度高,當時國內外只有少數鋼企能夠生產。很多人質疑,石曉偉比較年輕,讓他負責這個鋼種會不會掉鏈子。
“我憋著一股勁兒,只要是產這個鋼,我就全流程跟著,一遍遍試驗,一遍遍總結,50多個工藝參數,挨個兒確認,挨個兒優化,確實也失敗了很多次,失敗了就總結,下次生產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石曉偉回憶,憑著這股子不服輸的勁兒,他最終為烘烤硬化鋼穩定生產提供了依據。
2019年9月,該公司完成了供某知名汽車制造商烘烤硬化鋼890噸訂單的生產,贏得了客戶信賴,市場就此打開。
化壓力為動力
工作6年來,石曉偉發表論文8篇,申報專利7項,獲得諸多榮譽。也正是這些工作為他今年贏得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創造了“先天優勢”。為了這場比賽,他足足準備了3年。
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是世界鋼鐵行業公認的一項卓越賽事。2018年,石曉偉第一次參賽獲得區域挑戰賽第13名,未能入圍決賽。于是他仔細分析原因,終于在2020年12月拿下第15屆模擬煉鋼挑戰賽地區錦標賽北亞地區第一名,晉級世界總決賽,同時被世界鋼鐵協會授予“全球最具潛力的冶金新一代”稱號。
本屆比賽采取遠程在線的形式進行,比賽項目是精煉和連鑄兩個模塊,比賽鋼種是一種特定的建筑用鋼。選手需要在兩個小時內,按照系統設定精煉出符合潔凈度、溫度、成分要求的鋼水,然后進入連鑄模塊澆鑄成合格的鑄坯,精煉和連鑄兩個模塊的成本之和最低者即為冠軍。
在比賽前,石曉偉制訂了16種比賽預案,對可能出現的任何一種情況都考慮到了。在備戰總決賽的那段時間,他一心撲在如何選擇最優操作方法、突破最低成本極限上。
有一段時間石曉偉感到壓力很大:成本很長時間降不下去。他向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請教。老師傅教他如何在備戰過程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并告訴他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化壓力為動力。石曉偉重新梳理自己每一步的操作,深入挖掘理論,結合現場的實際生產經驗,終于在總決賽還有10來天的時候突破了瓶頸,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最后也是靠著這個新發現的方法獲得冠軍。
(摘自《中國青年報》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