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圣偉


摘要:文章將高管團隊作為研究焦點,結合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案例探討高管團隊根據外部環境因素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動因。此外,從高管團隊人口統計學特征、團隊結構角度分析目前高管團隊特征對企業國際化戰略影響,并給出合理的建議,最后提煉總結,揭示高管團隊與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機制。
關鍵詞:高管團隊;國際化戰略;高層梯隊理論
一、引言
科斯在《企業的性質》中提出交易成本理論,認為企業實質上是對市場的一種替代。這證明了企業存在的意義,而對于現有企業的日常經營業務,大多數是由兩部分因素構成:一是要素,二是活動。所謂“要素”是指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等有形或無形的資源,而“活動”是指企業經營中所接觸的業務范圍、經營領域等。本文將高管團隊定義為一種要素,而將企業國際化戰略定義為一種活動。對于“要素如何驅動活動”,可以理解為高管團隊是如何進行國際化行動?為此,又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高管團隊特征會給國際化戰略產生怎樣的影響?
目前,企業國際化戰略研究重點領域聚焦在國際化與企業績效之間的研究,而缺少對企業在實施國際化過程中的前因變量——高管團隊的研究。比如,鄧新明等以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為切入點,探討政治制度、企業價值與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關系;楊麗麗等從資源基礎觀的視角,探討企業資源優勢、國際化戰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這些研究主要以國際化戰略為中介變量,利用企業外部因素來分析國際化戰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但少有學者研究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中團隊執行者與國際化戰略之間的關系。
二、文獻綜述
(一)高管團隊
高層梯隊理論指出絕大多數企業戰略決策是由高層人員制定,高層人員的自身經驗、任期、能力等特征能夠反映出其認知偏好,進而影響決策的選擇,因此企業高層管理團隊對于海外進入模式選擇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Hambrick和Mason(1984)最早提出“高層梯隊理論”,認為企業的高管團隊能站在金字塔頂層視角把握企業的全局,并對企業經營產生重大影響。該高管團隊是指在組織中擔負戰略使命的高級管理層所組成的團隊,是制定組織經營目標、制定戰略決策及影響組織績效的核心群體。
高層梯隊理論強調由于外部市場環境的動態性和內部組織要素的復雜性,高層管理者會依照慣例以自身固有特質為出發點選擇特定的戰略路徑,進一步影響企業績效。由于高層管理者知識結構、家庭教育和價值取向的差異,使得管理者對企業的戰略決策和管理理念有主觀的傾向性和辨識度,這些要素源于團隊中管理者的內心世界,外界難以觀察、不可度量。而高管團隊可有效度量的特征,如年齡、性別、任期等,與高層管理者行為傾向和人生觀、價值觀密切相關。圖1解釋了高管梯隊理論中高管團隊特征影響企業績效的作用機制。一方面,客觀環境的特征塑造了高管團隊異質性的內心世界,進而影響企業的戰略選擇,最終影響企業績效。另一方面,客觀環境影響企業經營的中間結果,而高層管理者總體特征影響企業績效。
(二)國際化戰略
早期學者根據不同方式對國際化戰略進行了分類,一些學者以海外市場的進入深度、控制程度為標準劃分,認為國際化戰略應按貿易型進入模式、投資型進入模式、契約型進入模式三類進行細分。
本文主要研究企業投資型進入模式,并將跨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分為三種類型:新建、并購、合資。新建是指跨國經營的企業在母國以外全資建立新企業,獨立支配所得利潤,并可以完全控制整個銷售和管理環節。并購是指涉及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企業間的兼并和收購。合資是指母國企業與東道國一個或一個以上企業共同出資組成新的合資企業。合資企業可通過合作性協議設立,也可通過非合作形式建立。合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雙方共同使用合資資產,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歸屬于合資企業雙方。此外,合資雙方在經營中共同分享收益,并且共同承擔風險。
(三)理論框架
結合高層梯隊理論和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選擇,本文構建理論框架(見圖2)。一方面,企業外部環境會影響高層管理者的認知及決策行動,進而做出戰略選擇;另一方面,企業內部高管團隊的自身特征也同樣會影響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實施。
三、高管團隊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外部動因
首要解決的是弄清什么因素驅使高管團隊走國際化的道路。現有的國內文獻大多采用量化的方法來研究高管團隊特征對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影響。介于外部環境因素難以使用量表測量的弊端,很少有學者關注到把這一因素應用到高管團隊與國際化戰略的研究中。就此問題,以下將通過多案例角度的視角,以質性研究方法揭開外部環境因素對高管團隊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黑箱。
(一)威脅
同行企業制造的消極行為,經由媒體新聞負面報道,會危及整個市場中競爭對手企業的存亡。而對于那些在行業中行為規范的企業,面對現有市場的低劣口碑,高管團隊往往會提前表現出憂患意識,尋求新的海外市場,以獲取企業在行業中的合法性。2008年,三鹿集團三鹿氰胺事件爆發,震驚國內外市場,許多國家禁止了對中國乳制品的進口,重創了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商品信譽。根據央視2011年《每周質量報告》的調查分析,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購買國產奶制品。澳優奶粉,作為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首家檢測公布不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品牌,面對當時的環境,其高管團隊認識到重塑國產奶粉品牌任務艱巨,提出了走國際化道路,通過“以全球資源服務全球市場”的方式把乳業做大做強。2011年3月29日,中國澳優乳業收購荷蘭知名奶制品企業海普諾凱集團,首次實現了中國乳品企業與海外奶粉企業的并購。
(二)機會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在提出國際化戰略前,做到風險識別、機會把握尤為關鍵。2003年,聯想集團高管團隊認識到:國內電腦市場的同質化加劇,價格戰激烈,市場上個人電腦的平均售價極速下降,中國計算機市場的利潤空間縮小,國際化將成為計算機行業攫取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必由之路。而并購將成為聯想集團短時間內獲取有利資源的最佳選擇。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以總價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