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豪
摘要:由于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兩個大環境的推動,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經貿交流變得更為密切。從經濟法的兩大核心政策——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來看,中韓自貿區的建立對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及市場機制完善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山東省在漁業產能和海水養殖方面都居于主導地位,海洋捕撈的產量更是曾位居全國之首,漁業平均產值占到了全國漁業總產值的16.5%。因此,文章就以山東省為例,探討中韓自貿區的建立給山東省漁業出口貿易的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針對性的提出了進一步拓寬在韓市場、提高出口效率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中韓自貿區;漁業;山東省;出口;經濟法;國際法
一、山東省漁業出口發展現狀
山東是海岸線很寬闊的省份,綿長的海岸線決定了它擁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資源,因此山東在我國主要漁業出口地區中擔任著頂梁柱的作用。隨著近幾年中韓自貿區的設立和蓬勃發展,中國良好的國際貿易形象逐漸樹立起來,帶動山東省漁業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實現。
(一)出口規模和種類
依照中國漁業資源統計年鑒可以得到山東省近幾年的漁業出口規模數據,其中,2018年,山東省漁業產品總產量115.68萬噸,較2017增長2.8%,其中在淡水里養殖的產品產量達66.7萬噸,比2017年增長5.16%;在海水里養殖的產品產量達49.6萬噸,比2017年增長2.15%。占全國總量的35.76%,同一年漁業產品出口居全國之首。2010~2018年,山東省產出和需求數量相對均衡,在滿足內需的條件下還略有剩余,可以用來進行對外出口貿易。
主要出口國家方面,山東有四個較為固定的主要出口地區:日本、韓國、歐洲、美國。在中韓自貿區的帶動下,對美、韓的出口量呈現增加趨勢,其中對美出口2.8億美元,增長6.9%;對韓出口2.4億美元,增長6.1%。
山東省的地理條件為漁業的生產、產品的質量和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了無法替代的優勢條件。仰仗于此,適合山東省水域環境條件生產的刺身、青蝦、帶魚、小鮑魚、黃花魚、海蠣子和模擬螃蟹肉等主要產品已經成為山東省漁業產品出口貿易的十個主力軍。
2016年以來,山東省漁業廳嚴格把控“三關”:種苗、輸入、輸出檢疫,不斷加強漁業產品品質管理,加強漁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促進漁業產品順利出口。目前山東省對外出口市場相對穩定,但是過于單一、密集。因此,在山東省漁業產品出口市場結構這個問題上,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改善。
(二)出口貿易方式
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是山東省漁業出口貿易最常見的兩種貿易方式。其中,來料加工出口貿易在出口貿易方式中居于主導地位。2017年,山東省漁業產品一般貿易出口創匯15.26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33.94%,漁業加工貿易出口創匯額達29.78億美元,占創匯總數的66.27%。由此可以看出,山東省漁業出口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為輔。近年來,通過出口品種結構的優化和產品加工深度的提高,山東省一般漁業貿易出口均價呈穩步上升的趨勢。
二、中韓自貿區現有法律框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
(一)我國現有的法律尚不完善
中韓自貿區為我國的法治建設開啟了新的議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步入新的階段,我國的對外貿易開放程度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國的立法機關出臺專門的《對外貿易法》進行規范保護,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的健全,但是隨著我國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法律滯后性的弊端逐漸暴露,現有的法律并不能很好的適用于新出現的問題,同時也不能與現有的國際服務貿易總協定完全銜接,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跟國際貿易法制度中規定的透明、公開原則不相協調,使得我國的對外服務貿易很難有一套系統性的法律依據。
(二)山東省地方完善中韓自貿區相關法律體系
在完善中韓自貿區相關地方性法律法規的過程中,要適當地增加山東省地方自貿區區域內常設機構的設置,落實相關法律協定,同時借鑒國際爭端解決經驗,健全自身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一方面,山東省可以通過區域貿易的協定締約國授權,組織一個超國家性和權力較強的領導機構,對各個領域合作和管理進行統一的協調,特別是在漁業生產出口方面,達成統一的出口標準,也更有利于漁業的生產,促進漁業出口貿易的發展。
在中韓自貿區的帶動下,山東省要建立健全自身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細分區域內爭端解決機制,建立專門的投機糾紛解決機制、專門的貨物交易糾紛解決機制等。在專業性更強的爭端解決機制下,不但可以解決自貿區貿易方面的糾紛問題,還可以提高爭端機制解決問題的效率。通過建立新的更專業的爭端加爵機制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完善爭端機制的主體,加入民商事主體,以此來保護他們在自貿區進行貿易的合法權益。
人才引進,作為發展經濟建設的重要方式之一,山東省可以發布相關的優惠政策,鼓勵本省優秀人才回魯,同時鼓勵山東省內各大高校加強對自由貿易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從實務角度出發,培養更專業、更全面的貿易服務相關人才。同時山東地方政府可以適當的加強對律師事務所的扶持,不斷的引進涉外法律相關人才,組織設立法律專家人才庫,加大對自貿區企業單位的相關法律顧問的全覆蓋。
三、中韓自貿區給山東省漁業出口帶來的挑戰
(一)削弱了山東漁業出口的地緣優勢
山東省作為第一個與韓國開展貿易的省份,自然而然是韓國在華投資企業最多的省份。目前,近6000家韓國企業在山東落戶。從1992年中韓建交到中韓自由貿易區的創建,地理位置優厚的山東省一直充當著中韓貿易的“橋頭堡”角色,其中漁業貿易占比例較大。中韓自貿區啟動后,由于實施普惠制優惠政策是自貿區的一大特征,韓國和中國其他沿海省份(山東省除外)可以建立更加廣泛和密切的聯系,增加貿易合作機會,促進交流。這無形中使得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從韓國流向其他沿海省份。同時,山東省漁業企業對韓國出口貿易的壓力也逐漸加大,山東省在中韓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