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 要:中國一直以來都是產茶大國而非產茶強國,英國并不產茶但茶葉出口量遠超我國,我國茶葉產業存在茶葉單產低、茶葉標準化程度低、茶葉企業集中程度低、缺乏國際知名茶葉品牌等多種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茶葉產業存在的問題,對比中英茶葉生產及出口的不同之處,以金融為導向提出了有利于我國茶葉行業未來發展及出口的對策建議,以期推進我國早日實現由茶葉大國向茶葉強國的轉變。
關鍵詞:中國茶葉;茶葉出口;優勢;金融服務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6(b)--03
1 中國茶葉出口的現狀
1.1 中小茶企數量眾多,缺乏品牌創造意識
中國的茶企很難做大做強,絕大多數是因為資本問題,資本是所有行業的基礎血液,由于農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所以較難引進資本,很多中小茶企也就無法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受傳統小農經濟方式以及資金、規模、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茶葉行業還沒有打造出聞名世界的茶葉品牌。國際茶業市場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之間的較量,而我國缺乏與世界知名茶企實力相當的產茶公司。現階段我國產茶企業仍以中小型私有企業為主,這些企業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缺乏打造自有品牌,以品牌占領市場的意識。缺乏知名品牌自然會限制我國茶葉出口的核心競爭力。英國并不是產茶大國,卻在茶葉出口方面占據重要地位,是因為品牌效應推動了茶葉出口貿易。只有在廣大的消費者心中建立了品牌忠實度,才能推動茶葉企業的快速發展。
1.2 我國茶葉生產效率與質量偏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南方的大部分產茶地區,農民并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生產,普遍缺乏專業生產技能的問題。因此我國茶葉的單位面積產量水平較低,雖然茶園種植面積位居全球第一,但平均單產是世界倒數第一。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有茶葉生產投入不足,勞動效率偏低,茶園生產管理質量不高等。而國外的茶農大多受雇于農場主,專門從事茶葉生產工作,并接受過良好的技能培訓。
據統計,我國目前大約有8000萬茶農、7萬家茶企。產品種類和行業企業眾多容易形成混亂的市場局面,與此同時,行業管理不健全也使得很多茶葉的生產未達到國際安全衛生標準(圖1)。目前我國茶葉生產的行業標準達到了140個,大多數茶葉生產農戶因循守舊,以傳統生產方式為主,不肯通過技術創新來改變生產模式,衛生條件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不符合出口產品質量,這對我國茶葉出口極其不利。
1.3 我國出口茶葉產品利潤率偏低
首先,我國出口的茶葉大多數是國外品牌茶葉的初級茶原料,很多中小型產茶企業通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及出口價格來獲得競爭優勢,利潤空間較小。其次,我國茶葉出口以被動出口為主,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產業群體,隨著行業內產茶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多和市場飽和度的提升,行業競爭力也隨之增加,最終導致企業定價權減弱,盈利能力下降。近幾年中國精制茶行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2013年有所上升,之后便一直保持走低的態勢(圖2)。最后,中國茶葉企業加工條件及加工技術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加工產品質量偏低,深加工產品滯后等方面的問題影響了我國茶葉產品出口的利潤。
1.4 我國茶葉產能過剩
2020年春茶生產旺季恰是我國疫情最為嚴重之時,全國范圍內物流不暢,茶企活動受限,整個行業都面臨著庫存積壓與資金斷裂的難題,疫情對出口、茶館、茶飲等有著嚴重影響。近年來,產能過剩是茶行業一直想要解決的難題,茶產業的重點任務就是要優化供給,引導需求升級,茶企是優化供給的中堅力量,當茶葉產能增長快于消費增長速度,就會給茶企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從而擾亂茶葉行業的發展秩序。
1.5 匯率波動影響出口總量
匯率變動通常會引起一國出口產品的價格,人命幣匯率變動會直接影響茶葉產品出口價格,從而影響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本幣升值雖然會提高本國商品的相對價格,出口價格上升導致出口總量下降,但當我國出口需求彈性較小時,由于匯率升值導致出口數量下降的幅度小于茶葉出口單價增加的幅度時,我國茶葉出口金額不降反升。近年來,我國匯率在波動中不斷升值,由于外匯市場建立較晚,發展尚不完善,因此每個茶葉企業在出口貿易中都面臨著匯率波動風險。
2 英國茶葉出口優勢
2.1 英國茶業生產市場集中
英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茶葉市場比較成熟。Unilever Bestfoods UK 、Premier Foods、The Tetley Group和Twinings等幾家茶商幾乎壟斷了英國的茶葉市場,這些茶商通過從別的國家進口散裝茶葉,然后經過拼配、分裝及加工成袋泡茶等工序,再通過建立自己的品牌與商標最終在市場上進行銷售及出口,這種產銷合一的模式是英國茶業市場的重大特點之一。
2.2 英國茶葉品牌知名度高
以聯合利華公司的立頓品牌為例,立頓的產品如今暢銷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品牌知名度及產品銷量均排名全球第一。從消費者的選擇來看,立頓如今也是僅次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第三大非酒精飲料。早在1992年立頓就進入了中國市場,短短5年時間,立頓就在中國百家商城系列調查中獲得茶包銷售額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成績。
2.3 茶葉生產堅持較高標準
知名品牌注重生產過程的體系化,從源頭就開始注重產品品質。聯合利華在中國有確定的茶原料供應基地,立頓在中國的所有供應商都獲得了國際NGO組織“雨林聯盟”的認證。茶園都具有茶葉的可追溯系統、農藥使用的時間記錄等一整套標準體系,能確保新鮮采摘的茶葉在采摘后的兩小時內開始加工處理。將我國茶葉與英國立頓茶葉進行對比發現,立頓在進行茶葉生產過程中有統一的食品安全檢測標準,即使茶葉所在地的某些標準與其他出口市場不同,在執行食品安全的標準上,立頓向來都是從嚴掌控的。
2.4 相關組織機構的扶持
“英國茶葉協會”是英國食品飲料聯合會的下屬機構,由購買商、生產商、茶葉包裝商、經紀人和倉儲商組成,主席為企業代表,協會主要職能為代表會員企業與相關英國政府部門,貿易法規的制定或執行機構保持聯系,獲取行業相關信息并提出有關建議,代表茶葉行業處理有關茶葉進口、銷售等問題并向會員企業法律、技術等方面的服務,會員企業占英國茶葉市場份額的95%。 英國早在1996年成立了“英國茶葉委員會”,該組織由茶葉生產國聯盟和茶葉包裝商組成,主要職能是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宣傳茶葉的功效作用來推動茶葉的銷售。
3 我國茶葉出口對策
3.1 建立金融機構幫助茶企轉型
我國中小茶葉企業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從而缺乏品牌理念與競爭意識。很多中小茶葉企業在轉型升級時會遇到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因而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可以建立一些中小茶葉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幫助中小茶企解決在轉型升級時遇到的融資成本高、風險高、效率低的問題。同時應加強我國中小茶企關于融資服務的體系建設,中小茶企關于融資渠道的信息來源較少, 在中小茶企集中地建立一些綜合服務機構,不僅可以幫助中小茶企解決在轉型升級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難與問題,也能幫助中小茶企了解到國家的一些優惠政策,從而推動中小茶企轉型升級,擴大企業規模,還能加大茶葉種植、生產過程中的科技投入,實現茶葉產業的創新發展。
3.2 完善金融服務打造茶葉品牌
近年來,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仍以國有企業,個人住房貸款及政府基礎設施項目為主,很多金融機構并不重視打造品牌農業。傳統金融機構缺乏對農業領域戰略層面的重視,使得農業貸款總量增長乏力。中國茶葉企業加工技術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加工產品質量偏低,出口總量落后于其他國家,如果傳統的銀行金融服務能夠滿足茶葉產業技術創新的融資性需求,進一步完善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天使投資、私募投資等融資服務體系,通過技術革新來提高產品質量指日可待。
3.3 建立互助合作社,提高生產標準
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技術信息貧困程度較高,面對面溝通是農戶獲得生產技術和種植經驗的重要途徑。通過建立茶葉生產資金互助合作社可以讓眾多茶葉生產散戶有效集中,以共同投資、合作經營的模式提高茶葉種植技術,建立茶葉生產統一標準,實現由勞動力密集型到機械化的轉變,從而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茶葉產品利潤率。只有建立起統一的生產標準,滿足了國際出口標準,才能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茶葉產品與品牌。
3.4 利用金融倉儲化與茶葉期貨化緩解產能過剩
通過建立茶葉收儲投資基金,可以連接茶葉產品市場與資本市場,使普惠金融服務于茶葉實體經濟。茶葉收儲投資基金通過開展倉單質押隨借隨還、財產抵押融資等業務,可以幫助那些從事茶葉生產與交易的企業進行債券融資、股權融資。這樣不僅能有效緩解產能過剩的問題,及時調節市場供需狀況,還能幫助很多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有利于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提高茶葉單產。盡管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成交量遙遙領先,但我國農民很少利用期貨市場進行交易。通過推出茶葉期貨的方式進行供給側改革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首先,期貨交易所自由報價、公開競爭的交易機制避免了茶商為謀取私利而隨意抬高茶葉價格的現象,能真實反映需求與供給的變化,有利于合理價格的形成。其次,在期貨交易所交易的農產品需滿足一定的標準,我國茶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通過建立科學直觀的產品標準和溯源體系,可以促進產品標準化,提高產品質量。最后,期貨交易所利用互聯網連接茶農、茶企、茶商、金融機構以及消費者,能促進信息公開流通,減少交易成本,增加利潤空間。
3.5 減少匯率波動對茶葉出口貿易的影響
改善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茶葉出口貿易影響的前提是要改變我國茶葉出口需求價格彈性,從我國茶葉出口的現狀來看,我國茶葉生產商壟斷性較差,茶葉出口產品知名度不高,出口需求曲線接近水平,因此我國茶葉出口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所以各大茶葉企業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業生產技術,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從而提高茶葉產品的品質與功效,降低其可替代性,從而調節匯率變動對茶葉出口貿易的影響。
4 結語
我國部分茶葉企業很難做大做強,這與我國茶葉生產經營模式以及國家對于茶商的扶持力度密切相關,我國目前仍以家庭為單位的茶葉種植戶為主,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生產技術逐漸落后,我國的茶葉產品正逐漸失去價格優勢與國際競爭力,因此需要加強茶葉的規模化生產,提升茶葉產品質量,打造茶葉產品知名品牌,擴大我國茶葉產品出口量。
參考文獻
蔣在錦.中國茶葉出口貿易的現狀和對策探討[J].中國市場, 2019(04).
張菲,楊芳琴.歐洲茶葉市場及對中國茶葉出口的啟示[J].中國茶葉,2019(02).
孫健.金融支持品牌農業 助推農業供給側機構性改革[J].經濟縱橫,2017(10).
鄧華玲,張守平.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對茶葉發展的影響[J].市場貿易,2018(08).
譚皓方.我國中小茶葉企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研究[J].思考探索,2018(06).
曾碧華,劉公保.對于湖南省小微茶葉企業金融服務現狀及對策綜合研究[J].經濟管理,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