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富 吳建紅 王愛林


摘? ?要: 小學教育專業全科型公費師范生肩負特殊歷史使命,是新時代鄉村基礎教育的重要力量,畢業后要真正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必須培育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為新時代小教全科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育提供了鮮明指向和根本遵循。研究表明,要著重培育他們復興有我的大局責任意識、全面發展的自我責任意識、好學樂教的為師責任意識、扎根鄉村的情感責任意識、誠信為本的合約責任意識,這五個方面系統構成了新時代小教全科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時代內涵。
關鍵詞: 習近平青年責任觀? ?小教全科生? ?社會責任意識? ?時代內涵
一、引言
新時代小學教育專業全科型公費師范生(以下簡稱“小教全科生”)培養最直接的目的是,在一個相對不太長的時期內基本解決鄉村教師數量不足及亟待提高鄉村基礎教育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現實問題,使農村尤其是經濟較落后鄉村的孩子能共享國家改革發展的成果,得到基本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廣西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在2013年啟動小教全科生培養計劃時,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培養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勝任小學各門課程教學任務的農村小學教師[1](98-103)。可見,小教全科生從誕生之日起,就身負特殊社會責任,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已然成為小教全科生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和重要方面。高校須在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大視域下深刻把握小教全科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時代內涵,使人才培養更精準、高效。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青年工作,胸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個主旨,系統闡釋新時代青年所應肩負的責任內容、應具備的責任能力[2](39-42),“一系列關于青年的重要講話,對青年的責任提出了明確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形成了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青年責任觀”[3]。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結合了時代特點,是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十分豐富,為高校培育小教全科生社會責任意識提供了鮮明指向與根本遵循。結合小教全科生新時代使命任務分析,小教全科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內涵應主要包括:復興有我的大局責任意識、全面發展的自我責任意識、好學樂教的為師責任意識、扎根鄉村的情感責任意識、誠信為本的合約責任意識。
二、樹立復興有我的大局責任意識
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4]“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5](335)。可見,當下中國青年的重要社會責任之一便是努力承擔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小教全科生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一個群體,樹立復興有我的大局責任意識是這個時代賦予他們的最基本也是最光榮的歷史使命,在所有應樹立的社會責任意識中居于統領地位。
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高校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5](378)。小教全科生肩負著到農村從事基礎教育工作,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基礎教育公平、振興鄉村教育的光榮使命,只有有“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國情懷,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大局觀,并將其內化為強烈的復興有我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感,才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才能為鄉村基礎教育而“樂教、善教、安教”。也只有牢固確立這一意識,樹立全面發展的自我責任意識、好學樂教的內在責任意識、扎根鄉村的情感責任意識、誠信為本的合約責任意識,才有正確的導向與厚實的根基。
三、實現全面發展的自我責任意識
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6]同時,勉勵“同學們珍惜韶華,潛心讀書,敏于求知,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畢業后為祖國和人民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7]。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5](335)。可見,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是新時代青年自我責任的全部內容和時代意義。
小教全科生由于承擔特殊使命,比一般大學生更應凸顯實現自我全面發展的責任意識。廣西在2013年實施“小教全科生”培養時,在培養目標中明確回應了全科生全面發展的新時代要求。比如在《二年制專科層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小教全科生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內容有7個方面,其中,“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扎根鄉村、為鄉村教育事業發展服務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體現的是“德”的發展要求。作為首要的德,正如習近平同志在北大面對青年時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8](173)所以德弦不能松,小教全科生只有守好德的標準,才能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線,才能守牢教書育人的底線。“掌握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及小學教育的教育教學理論”“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具有開展班主任工作與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體現的是“智”的發展要求。“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質和審美情趣,良好的衛生、保健和勞動習慣”體現的是“體”與“勞”的發展要求。“具有較好的書寫、繪畫、演講、歌唱、舞蹈等教師職業能力”體現的是“美”的發展要求。“具有從事小學各門課程教學工作的能力”“畢業時應達到國家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要求,獲得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直接體現了“全面”的發展要求。
綜上所述,小教全科生社會責任意識時代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自我全面發展的責任意識,即“全面發展的自我責任意識”。通過不斷培育和踐行這種責任意識,為自己在未來成為“能夠勝任小學各門課程教學任務”的全科型農村小學教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秉持好學樂教的為師責任意識
作為未來傳道授業解惑的小教全科生,只有具有扎實學識才能緊跟時代潮流,把握時代脈搏,這是“教得好、樂于教”的前提。習近平同志指出:“廣大青年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青年。青年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自己的一生。”[9]“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8](51)。積累豐富的學識,練就過硬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為小學教育服務,才能真正“教得好”。在師資短缺的鄉村小學,小教全科生必須做到“語數英通吃,音體美全扛”,與“具有正確的兒童觀、學生觀、教師觀和教育觀,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與教育能力,適應農村教育發展需求”的培養目標同向而行。
我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10]。由此不難看出,“留得住”是對全科生樂在教育的師德要求,“教得好”是對全科生扎實學識的專業要求。顯然,新時代小教全科生需要具備的另一個社會責任意識是“好學樂教”。好學,即樂于豐富學識、培養廣泛興趣,為未來投身鄉村教育奠定扎實基礎;樂教,即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樹立畢生投身鄉村教育的崇高信念和堅強毅力。好學樂教,應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為師不可撼動的信念和職業道德要求。對于未來需要在地處偏僻、師資短缺、經濟發展水平與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鄉村環境中從事基礎教育的小教全科生來說,樹立好學樂教的社會責任意識尤為緊要,并要將其轉化為樂于扎根農村、獻身鄉村教育的內在動力。
由此可見,小教全科生應以好學的積極性主動學好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樂于鄉村教育事業,實現未來在鄉村基礎教育戰線上“留得住、教得好”,并始終秉持好學樂教的內在責任。對于這點,在調查中得到了印證(見表1),無論是在校小教全科生,或往屆畢業的小教全科生,還是用人單位(鄉村小學),都認為當好鄉村教師最重要的是有責任心,其次是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正說明了小教全科生需要培育“好學樂教”的為師責任意識。
五、厚植扎根鄉村的情感責任意識
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好老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現在,很多地方做老師還比較清苦,特別是農村基層小學老師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質生活不是很寬裕,有些家庭負擔較重的老師生活還比較困難。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關心廣大老師特別是生活工作有困難的老師,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同時,老師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業業做好工作。”[11]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同志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做好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12]顯然,小教全科生作為定向培養的未來鄉村小學教師,理應在入職前培育起扎根鄉村、奉獻基礎教育的責任情懷。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也指出,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10]。鄉村教師不僅要培養和教化鄉村孩子,還承擔著在偏遠山村傳播現代文明、傳承社會主流文化、傳遞國家意志的重要使命,作為優先滿足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補充鄉村教師需要的重要來源,“小教全科生”的誕生意義重大。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鄉村發展,2017年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新時代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小教全科生忠于鄉村小學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他們扎根鄉村,獻身鄉村教育,在教育均衡與教育質量提高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傳達國家意志、傳承民族文化的使者。小教全科生畢業后是按協議定向到鄉村相對偏遠地區承擔教學工作的,教學點少,鄉村人口稀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所以“鄉村教師不僅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照看學生生活,即某種意義上講的既當老師又當爹媽,其品德素質、言傳身教對鄉村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具有重要作用”[13]。由此可見,小教全科生只有深刻理解國家培養全科生的目標及全科生上崗后的重要使命責任,才會在未來更主動地擔起鄉村教育工作,始終如一地對待學生,時刻銘記自己肩上的重大責任和使命,才能更堅定鄉村教育質量的提高必有我的豪氣,厚植扎根鄉村奉獻自我的情懷。小教全科生只有厚植扎根鄉村教育的情懷,才會自覺將獻身鄉村教育內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六、履行誠信為本的合約責任意識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歷來講求‘一諾千金。”[14]勉勵新時代廣大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8](172)。“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之一。
目前來看,對全科生的培養基本是實行定向/協議培養。比如廣西實行的“小教全科生”培養計劃規定,小教全科生屬免費定向培養的師范生,畢業后必須到設崗縣農村小學任教不少于6年,簡單說,就是設崗縣教育部門、委托培養的高校及學生(家長)簽訂三方委培協議,各負其責。全科生在校享受免費教育,畢業后須按培養協議由設崗縣教育部門分配到相應的鄉村小學從教至少6年,解決鄉村小學師資比較緊缺和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提高農村基礎教育的質量,促進當地農村基礎教育可持續發展。顯然,其中涉及合約責任,作為全科生,最基本的一點是履行合約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誠信為本的契約精神,做到如期畢業、按時到崗,使全科生的培養實現現實的時代價值。如若不然,則其他四個方面的責任意識定然只是空談,更無從談起全科生擔負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的使命。小教全科生只有按約“下得去”,才有可能“留得住”“教得好”,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與實踐邏輯。
下面是對329名在校小教全科生關于履約意向的隨機調查情況(見表2和表3)。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需定向服務滿6年的協議底線,有1.82%的小教全科生選擇“根本不打算去”,有17.63%的學生認為一旦有機會在城市就業就會考慮違約。盡管現實中“畢業即違約”的情況非常罕見,但從對在校小教全科生抽樣調查的情況看,有違約想法的不少,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小教全科生的合約意識還沒有牢固樹立,對待契約的態度顯得較隨意,需要在校期間有意識地對他們加強履約責任培育。如果履約意識不強,即便未來到崗任教了也難以做到“留得住”“教得好”,在未來面對多種選擇機會時,仍會出現輕易違約的現象,應引起負責培養高校的高度重視。
七、結語
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15](328-329)培育小教全科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前提是準確把握時代內涵,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刻理解習近平青年責任觀和新時代賦予小教全科生的使命要求。本文基于上述邏輯并結合實證調研,嘗試系統提出小教全科生社會責任意識5個方面的時代內涵,以為小教全科生人才培養工作和小教全科生自身成長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唐吉深,韋素娥,蘇安,劉新芳.地方高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定向培養現狀、困境與破解路徑[J].河池學院學報,2019(03).
[2]王越芬,商琳.習近平新時代青年責任觀的生成邏輯[J].理論探討,2020(01).
[3]劉潔予.深刻把握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豐厚內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4-17(008).
[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02).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3(002).
[7]習近平.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養? ?勵志勤學刻苦磨煉促進青年成長進步[N].人民日報,2017-05-04(01).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30(02).
[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6-08)[2021-04-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
[1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人民日報,2014-09-10(002).
[1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EB/OL].(2021-03-06)[2021-04-15].http://www.gov.cn/xinwen/2021-03/06/content_ 5591047.htm.
[13]柴葳.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N].中國教育報,2015-06-09(003).
[14]習近平.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N].人民日報,2019-04-27(003).
[15]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地方高校以社會責任為價值導向的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2018JGA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