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
摘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各地都在積極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城市道路修建。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改善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人們對城市道路的施工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城市道路工程中的路基必須保證足夠的強度、穩定的結構和溫度的穩定性,避免因自然因素和行駛荷載引起的變形、下沉等病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建設的一般質量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以有效提高城市道路建設管理水平,保證工程建設質量。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市政道路工程常見質量通病
1.路基、路面施工質量問題
路基水穩基層容易收縮開裂形成路面反射裂縫,當有水滲入后可能出現唧漿現象,且有沖刷現象并進一步形成脫空、開裂,它對荷載表現敏感,超載后破壞較快,不易修補。
另外,路面鋪裝材料的冷熱收縮輻射反應也會導致部分瀝青路面材料出現各種反射性的裂縫,使瀝青路面材料出現嚴重破損。如果陡坡路面內部出現較大裂縫,降水就會直接滲入陡坡路基,影響陡坡路基的內部整體運動穩定性和運動強度,并在內部形成一道網狀的裂縫,造成陡坡路面上的局部坡度變形。另一方面,是由于前期施工養護措施不當,瀝青路面過早受到損壞。目前,大部分市政道路工程只注重路面的平整度,而忽視了路基壓實度的要求。還有,部分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瀝青,終壓溫度低,配合比不當,使病害更加明顯,危害更加嚴重。
2.管道滲水,閉水試驗不合格現象
(1)如果排水管基礎地基條件差,管道的接頭會發生不均勻下沉,造成管道局部接口處積水,嚴重情況時會直接出現管道接頭錯開或基礎局部開裂。(2)如果管道接頭質量不好,管子受到的外力作用容易損壞或管道接頭容易開裂。(3)下水管道兩端接口及內部管道材料質量差,有明顯裂縫或管道局部松動,抗滲性差,易滲漏。(4)檢查井室的施工質量,井壁與井下連接管道的接縫是否漏水。(5)封閉式臨時封堵經常被忽視,因為是臨時砌筑并且施工不夠重視。
3.路基、溝槽回填土沉陷問題
施工期間的管道溝槽回填、路基填筑是道路質量的關鍵部分。回填壓實常見的質量問題是回填土過厚,碾壓遍數不足,填土材料不符合要求等,都會直接造成回填土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壓實度,造成填土沉降。回填土層含水量沒有達到最佳含水率時無法達到設計的壓實度。如果地下水位升高,富含飽和水,填料會下沉,危及路基安全。
4.路面混凝土開裂,起砂,強度不足的問題
(l)混凝土攪拌不充分,混凝土攪拌過程中水灰比過高,表面混凝土強度明顯降低,振搗后表面水太多,或者施工過程遭淋雨,施工完成后易出現起砂等。(2)在混凝土澆筑過程及完成后,養護時間進行過快或過晚,養護不及時,或施工路面未完全達到混凝土足夠強度,就開始各種重力施加載荷或開放交通行車,就有可能會直接導致混凝土輕微開裂或出現脫皮。(3)混凝土砂、石、水泥、水計量不正確,混凝土砂漿攪拌持續時間短,攪拌不均,石料不能在水泥漿中充分拌合,會造成混凝土強度不足。
二、市政道路工程通病防治措施
1.路基、路面施工質量問題防范
(1)做好施工中的相關準備工作
首先,要選擇有經驗的施工人員,嚴格考核作業人員水平能力及核驗其相關操作證,管理人員也要施工經驗豐富,確保把控整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監理審核,然后對現場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監理單位也要對整個施工工程進行安全監督和質量控制,確保施工過程安全、質量可控。二是實行嚴格的現場地質、環境調查,為道路施工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如道路現場地質情況,施工范圍內原有管線位置走向、地下水情況、取土場棄土場、進出施工道路等準確信息。
(2)嚴把材料質量關
準備施工建材是工程建設的基礎,材料的質量關系到建筑的質量水平,所以施工前需要準備合格材料,提前篩選,大宗材料實地考察。進場建筑材料分批登記,全面檢查。施工前必須對材料再次復查,如果發現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城市道路建設質量的關鍵是建筑材料的制備,其中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級配碎石底基層是很重要的因素,基層和底基層是路面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層。那么,作為水泥穩定碎石層基層的施工質量控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加強原材料的控制,采用符合要求的水泥,可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早期強度高、耐腐蝕性好、抗凍性和抗滲性好,選用碎石符合要求的壓碎值、含泥量、公稱最大粒徑,進行原材料檢驗。然后進行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進而施工參數的確定。采用廠拌方式,運輸時混合料覆蓋,攤鋪前根據試驗確定松鋪系數,最大壓實厚度,最后注意混合料的養護。
瀝青混合料施工時,注意透層、粘層、封層的施工,瀝青混合料運輸時注意篷布覆蓋,按施工方案攤鋪、碾壓,注意混合料的溫度,碾壓選用適合的壓路機,交代好壓實遍數,保證壓實度。還有注意接縫的施工。
2.管道滲水、閉水試驗合格保證措施
(1)排水管道基礎開挖后驗收槽底地質情況,按設計要求進行承載力檢測,如果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要求,則與參建方監理、設計反饋,采取換填或加固等措施提高地基承載力。(2)管道接口水泥砂漿抹帶選擇質量較好的水泥砂漿,砂子粗細適中、含泥量低,根據配比和合理拌合,水泥砂漿覆蓋物的界面底部要預先用水潤濕,按照設計圖紙及技術交底精心施工。承插口的排水管道,也要放好膠圈,拉好線安裝管道順直。(3)排水管施工前再次進行排水管材外觀檢查,如出現管身磕碰受傷、管體內外有裂縫,則不能安裝,做好標志禁止使用。(4)排水檢查井的井身經定位放線后,澆筑好墊層,綁扎好底板、墻身鋼筋,裝模板定位準確,加固牢靠,重要的是澆筑混凝土時根據高度合理采用溜槽進行施工,防止離析;混凝土振搗到位無遺漏,確保砼澆筑密實。與排水檢查井主體相連的排水管道表面應保持濕潤并均勻地涂刷一層中性水泥或水泥砂漿,就是為了更好的結合,防止交接處滲漏。(5)在管道入口0.5m內清理管道內壁后,砌磚堵住管道,砌筑磚塊濕潤后方可使用,用于粘結抹灰的水泥砂漿需達到M15以上。管徑大時,應將內外兩側堵好抹灰,管徑小時,可只設一面抹灰,抹灰按防水五層法進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保證質量,施工前可封閉檢查井,并在內管底部預置排水孔,以便在試驗時進行排水和檢查。
3.路基、溝槽回填沉陷措施
(1)施工項目部應向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落實路基填土和溝槽回填的松鋪厚度符合壓路機要求,且不超過規范及試驗值。初壓、復壓、終壓實遍數符合規定。(2)選用實驗室試驗合格的填料,含水率也達到試驗要求,在路基整個寬度范圍內采用水平分層進行碾壓。(3)填方段內路基地面坡度陡于1:5的,應做成臺階形式。
4.路面混凝土開裂、起砂、強度不足的措施
(1)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掌握混凝土面層的正常抹面時間,遇突然下雨時要及時覆蓋,防止雨水沖刷混凝土面,造成表面強度低,起砂。(2)加強混凝土的養護,適當延長養護時間,蓋上草簾和草袋,避免陽光直射,定期澆水保持濕潤。不滿足強度的前提下不能開放交通以及堆放重型荷載,防止對混凝土造成破壞影響。(3)選用水化熱低、收縮率低的水泥,注意嚴格按照配合比計量稱重,保證水泥強度。選擇低溫澆筑混凝土,避免在炎熱天氣大面積澆筑混凝土,按正確部位設置施工縫,澆筑完成后及時切縫。
結束語
總之,城市道路建設質量施工過程中存在諸多病害問題,對某些施工部位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這些病害,從而保證城市工程質量,促進我國道路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郝春琰,曹峰.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J].城市地理,2014,(20).196-196.
[2]孫亞明.市政道路工程的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4).90.
[3]陳永康.淺析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9).136-137.
[4]黃偉.試論市政道路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1,(6).357.
[5]殷浩釗.對于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2008,(4).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