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鵬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飛速發展,交通運輸業在當今我國國內取得了空前的快速發展。交通出行道路為城市人們出行提供了方便和快捷,但有些道路由于某些技術問題而不能完全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為保證群眾交通不受干擾,不過度占用土地資源,有關部門采取拓寬道路的方式,對道路進行一定的改造。
關鍵詞:道路擴建;新路;老路;施工技術
引言
如今,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從事交通運輸服務行業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原來狹窄的城市道路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中國現代經濟社會的交通需要,現在很多道路都在擴建。道路擴建工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新舊道路的建設,施工單位建設時,為確保新路與舊道路順利銜接,需要有一定的施工工藝和必要的措施。本文主要探討新舊道路重疊的施工技術,希望對該部分施工處理有所幫助。
一、道路新老路的區別及其相互作用
舊路與新路的主要區別在于,舊路已建成多年甚至數十年,在此期間,多年來對路面的荷載大大降低了地面壓力。現有道路擴建后,新道路也會因荷載而發生同樣的變化。新舊道路建設所用的材料不可避免的不同,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新舊道路搭接部分產生不均勻沉降,這些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導致工程差異。
由于近年來道路舊路擴建,新路在填土時不可避免地要利用舊路的坡度。這些快速的壓力增加肯定會增加并導致現有道路的壓縮和變形。新路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地壓的作用,道路會發生一定的下沉,從而導致壓縮變形。舊路路基嚴重變形后,會給舊路路面帶來一定的附加力,這種附加力會長期作用于舊路路面,造成舊路路面結構變形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二、道路新老路搭接處常見的質量通病
在新舊道路的搭接處,路基和路面結構層的厚度和強度,以及和新建道路的強度和設計普遍不同,而舊路下沉,而新路不下沉,從而存在一定的差別。
舊路基多年被車輛壓實,施工完成后沉降已經完成,難免會在新舊路基重疊部分出現沉降過渡點,容易在路基上產生裂縫。
另外,由于每條道路的施工工藝都比較復雜,在既有道路的搭接處施工難度較大,一般在這里施工容易出現壓實不達標等質量問題,這也是出現裂紋的原因。
三、新老路基搭接工藝分析
1.軟土地基的處理
由于軟土地基路基膨脹病害多發,施工時應考慮軟土地基的厚度和施工周期。在處理大塊分離的路堤和全新的部分時,應采取排水加固措施,以保證正常的工期。軟土層的深度和填土的高度要合理處理,如果路段的深度比較小,可以采用置換的方法,但擴大的道路仍然需要更換。如果道路埋深比較大,應采用PTC樁。如果由于道路面積狹窄,施工設備無法進入現場,可以使用穿孔樁。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為有效提高軟土地基強度,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參數,并結合監測結果。
2.搭接工藝
新舊路基重疊時,應對路基拓寬,及時清除老路邊坡的營養土和壓實不充分的土。增加新舊路基接縫部位的接觸面積,提高整體部位的抗剪能力。在設計水平樓梯時,需要分析新舊路基的穩固性,設計錨固長度。如果路基填土很高,則應先開挖最低的臺階,然后在外面找平后處理基礎。這種方法提高了路基的穩定性,而不會對舊路造成強烈干擾。
四、道路新老路進行搭接工作的施工建議
1.地基的處理工作
(1)地表處理
施工前,應清除原表面積內的土壤,填平原土坑并壓實。大面積填筑材料的選擇應結合工程特點,為具有較好的工程特點,應盡量選擇與需要填筑材料的現有道路相同的填筑材料。基于傳統的填料選擇,它們還可以與輕質路堤填料結合使用,以減輕舊路基的壓力。通過在施工時結合EPS等輕質填料,可以有效防止地基變形,減少新舊路基搭接過程中裂縫的發生。施工時,應根據填料類型選擇正確的軋制設備,并在現場進行負荷試驗,確定軋制厚度和軋制次數。
(2)路基的排水工作
擴建道路時,應注意新舊路交疊處施工時的水影響。從我國目前的施工技術經驗來看,道路擴建工程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水。為了防止地面上的雨水或是地面下沉積的地下水威脅路基的穩定性,必須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措施。這些措施保證了以后即使開通了道路也不會出現質量問題。
2.軟基的處理工作
為了使施工道路存在軟土地基,工作人員首先要對軟土地基進行一定的處理,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3.水穩搭接處理
相同一段時間繼續施工的兩個不同工作段進行銜接,首先我們應當分別采用共同搭接碾壓方式再次進行共同水穩碾壓搭合銜接處理,前一段的水泥拌和縫在整形后還應當再保留5~8m的搭接距離重新進行混合碾壓搭接工作,后一段繼續施工時,前段時間留下一個未處理的部分,應當再次與部分基層水泥重新進行拌合,采用共同混合過重碾壓施工方式再次進行共同混合碾壓施工作業,此時我們應當每天反復查看最后六段水泥末端連接縫的混合處理,在對基層水泥填料碎石穩定層結構進行混合碾壓的最后一個時間段,應當特別注重檢查壓路機遭受過重碾壓情況下其穩定的基層結構是否碾壓應力過大,如果路機遭受的碾壓應力過大,會嚴重破壞基層水泥填料碎石穩定層的整體結構。因此,相關研究人員認為應當特別注意駕駛碾壓車的時間不能拖得過長。對于過大的在應力碾壓影響下和應力碾壓形成時間間隔過長所導致出現的基層水泥碎石穩定層和基層結構裂縫,都還需要在一定的基礎施工保護作業中極力保護避免剛碾壓形成的水泥結構基層遭到應力破壞,提高基層水泥加固碎石穩定層的施工強度。
4.搭接處的臺階尺寸
在容易出現裂縫的地方和路基的接縫處,為提升路基的強度,需要多臺階設計,增加整個路基的強度。搭接臺階的尺寸必須合理設計,通過多次測量,搭接尺寸越大,舊路基的拉應力越低。重疊臺階設計使應力得以分散,使新舊路基下沉更均勻,防止新舊路基加載后搭接處開裂。包覆設計環節需要結合路基厚度和合適的尺寸來提高結構規范和要求。階梯設計要合理,節約材料。
5.完善現場管理和監測
在軟土地基處理中,新舊路基在一定程度上難以重疊,需要加強現場施工管理,及早發現和解決問題。很多施工都是憑著假設開工,無法進行精確的設計和計算,而且只能通過現場實驗和質量檢驗來分析工程效果,因此現場質量控制非常困難。
結束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道路被納入擴建計劃,以在不破壞我國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的情況下,充分滿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進行道路拓寬工作時,新舊道路的重疊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為了實施有效的連接新舊道路的施工技術,需要深入研究,希望對我國的道路建設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丁炳國.關于新老道路搭接的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施工,2015(3):73-74.
[2]王瑋瑋.公路新老路基的搭接施工技術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6(1):123,126.
[3]陳海湘.公路新老路基的搭接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3(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