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東
摘要:“海綿城市”是我國新生的雨水構建系統,不僅可以針對凈水、滲水、蓄水、吸水等多方面進行工作,也可以在城市極度缺水狀態下充分運用自身的存儲功能將水資源提供給居民,滿足居民對日常用水的需求。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最大程度的提升了給排水整體設計質量,有效規避了排水設備中存在的漏洞。對此,本文主要對“海綿城市”理念在民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合理地探析。
關鍵詞:海綿城市;民用建筑;排水設計;應用探析
引言:
“海綿城市”主要針對傳統城市建設理念進行有效地轉變。以往,傳統城市都是運用更改自然的建設模式,導致城市出現嚴重的生態問題;“海綿城市”與之相反名主要以順應自然為發展模式。在城市排水問題上,老舊的城市建設以快速排出為建設理念,而“海綿城市”則是以“慢排緩釋、源頭分散”為主要建設理念,已達成削減地面徑流污染并充分補給地下水的目標,促進城市人員和水資源的和諧發展。
一、海綿城市理念優勢
(一)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增強城市應對惡劣天氣的能力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城市中都存在水資源緊缺的現象。雨水是水資源的重要來源,但是當下,雨水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收集,也就不能有效地運用雨水解決城市水資源匱乏的情況,“海綿城市”理念的出現主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在過去的時間里,就已經出現過極端惡劣天氣破壞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問題,不正確的處理方式,給城市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計其數,因此,城市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的作用,設計科學合理的排水系統,并持續對系統做出完善和優化,在符合城市規模要求之下,把防水、排水、存水等幾個環節聯結起來,預防因短期再次出現強降雨而造成的各種危險。“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緩解了城市水資源匱乏的現象,也大大削減了雨水給城市帶來的重大危害,使得城市發生內澇災害的概率降至最低[1]。
(二)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海綿城市”理念是新興理念,這一理念針對掃清排水中遇到的各種阻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來講,傳統的排水建設不能合理的利用水資源進行循環使用,當城市遇到雨水沖刷時也起不到保護作用,無法保障城市以及居民生活質量。“海綿城市”理念主要在于城市構建排水時,不但要對原有的水系統進行修復和完善,還會針對管道系統進行全方位檢測維護,保證排水環節的協調性統一性,確保城市有足夠強大的能力應對雨水沖刷和洪水災害,對城市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起到保護作用。運用何種方式對城市的給水需要以及排水構建進行全方位觀察是當下最值得思考的問題,由于我國城市排水系統構建受到歷史原因和條件限制等因素影響,在各個方面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提升,“海綿城市”理念要針對這兩個問題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究和實踐。
二、海綿城市設計原則
民用建筑海綿城市給排水設計主要是通過“滲、滯、蓄、凈、用”等技術措施,達成規定提出的小區紅線內控制目標[2]。在進行設計時要嚴格依循“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因地制宜”等原則。設計時不能對區域內的水生態敏感區進行破壞,應充分運用自然排水系統,以完成雨水的自然存儲、滲透、凈化以及可持續循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經濟安全是設計過程中的不可違背的思想理念,結合工程和非工程中的措施提升建設質量和效率,肅清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災害的預防能力,確保城市水資源的安全;同時也要依據當地的水文地質、降水規律等多種因素,制定詳細的方案,規劃分布選擇各種低影響開發設計和系統組合。
三、海綿設施在民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
民用建筑是雨水排放的出發點,也是海綿城市整體規劃的主要源頭控制。其決定著整個水域的排水量以及水質情況,是給排水設計中的核心內容。
(一)地漏優化以及屋頂綠化設計
地漏是我國建筑給排水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往使用的地漏只能滿足一小部分民用建筑排水工作,作為排水系統大規模使用的排水設備,自然而然成為設計的首要重點。融合海綿城市的理念,針對地漏深度以及設計進行優化改良,使得地漏設計成本得到大幅度削減的同時也提升了其排水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地漏也有了針對雨水資源收集的功能,為雨水資源的進一步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屋頂綠化則是海綿城市理念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應用范圍較廣的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排水設計理念變得更加簡單,通過綠植對水源的涵養功能,大大削減了雨水沖刷對民用建筑排水設備的壓力。同時,綠化的大面積覆蓋也使得建筑周圍的生態環境得到充分改善,對于居民的身體健康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二)透水海綿路面及水體滯留區設計
對于民用建筑內部的雨水收集系統來講,完成對雨水的收集,并將收集到的雨水進行二次處理,使處理過的水質達到人們日常所需的目標是其主要目的。運用雨水循環系統,提升自然界與水資源的科學使用的成效。由于雨水收集的主要來源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兩類:其一,是小區屋面雨水收集系統,其二,便是地面雨水收集系統。一般情況下屋面收集到的雨水水質更高,可以運用簡單的處理方式,直接輸送到屋面儲水系統中進行使用。而地面收集的雨水,因為其中含有大量雜質和灰塵泥土,需要經由沉淀過濾之后才能輸送到儲水系統中進行使用。在對民用建筑排水進行設計工作時,要合理運用海綿城市中的滯留設計,設計工作人員在進行雨水花園滯留區設計時,要確定花園周圍的布設條件,正確運用草坪綠化等植被,并通過科學的截流來處理雨水徑流區域,之后再將雨水引入緩沖區,運用這種方式,確保水體可以集中處理,在緩沖區防止鵝卵石,達到過濾的作用。
(三)生態淺溝級路緣石開口設計
植被淺溝是利用植被覆蓋地表的溝渠對雨水進行收集排放。植草溝主要是通過轉輸型與入滲型兩種形式對徑流量和徑流污染進行控制。主要運用場地有:小區道路、停車場等不能自主進行透水的區域。同時也可以與雨水管相結合,在場地豎向的情況下,代替雨水管渠使用。而路緣石開口設計主要是針對生態設施周圍環境的豎向調整,借用坡度來調蓄雨水。坡度角度一般在5-10之間,保證雨水可以進行自流進入調蓄系統。同時選擇恰當的開口寬度,在開口位置鋪設緩沖帶,減慢水流速度,預防由于異物阻礙而引起的水流不通問題。雨水經過側石過水孔直接進入綠化帶,有利于城市道路上的綠植灌溉,也可以實現涵養地下水的效果,對雨水資源充分利用[3]。
結語:
結合以上觀點可以看出,設計合理有效地給排水系統,不僅可以緩解水資源匱乏和徑流污染等情況,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居民的生活環境,創建和諧社會氛圍。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在進行排水系統設計優化改良工作時,要充分將設計內容與自然優勢進行融合,從這個觀點來看,探究海綿城市的具體概念在城市給排水建設中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林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海綿城市有關給排水設計[J].江西建材,2020(10):225-226.
[2]周輝.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銀川市老舊小區改造難點與措施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0(23):116+120.
[3]窠旭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需求的給排水設計要點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20(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