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桓瑜

我自小就隨著父母來到了廈門,對于我而言廈門和臺北都是故鄉。在上小學初中高中時,每每六七月一到,便會聞到淡淡的鳳凰花盛開出的香味。每當我回到廈門,一聞到這個味道就會想起某年的這個時期里所發生的令人懷念的事情。對我來說,味道很重要。由于我從小生活在福建,發現這里泡茶招待客人,或者飯后泡茶,都是已經融于骨髓的習慣。這些都是從父輩們傳承下來的,也可以說我是在聞著茶葉香長大的。
這次活動安排我們來到安溪的云嶺茶莊園,我們發現這里竟是個世外桃源。此次的主辦方特地安排了夏煒老師給我們講有關茶的文化。我才了解到如同平常小事般每天晨起泡的茶,其中所蘊含的茶文化竟有幾千年歷史。
云嶺茶莊園的風景迷人,微風徐徐,偶爾下著小雨,朦朧霧氣便籠罩著群山,美得讓人陶醉。這與平常在大城市里熙熙攘攘、人車馬龍的生活截然不同。遠處那一片片綠色,是那么的生機勃勃。許多的綠與蟲鳴鳥叫交融在一起又是那么美、那么真實、那么和諧。我在朋友圈社群里歡呼著,引來了許多的群友們爭相問我是去哪個農家仙境了,他們放假了也想來。
回到現實,主辦方與老師又帶我們到了一處滿是茶香的草籬笆里,大家的眼簾中出現了在草叢里的采茶工,我們隨著老師的目光望了過去,注意到了采茶工所摘選的茶葉。粗看一片又一片的綠,細看長滿菱角的墨綠色大葉子上長著嫩綠的新芽,如初生的嬰兒般嬌嫩可愛。大家看著采茶工熟練的摘茶手藝,也想從她們那兒學兩手,便跟著她們開始熙熙攘攘地摘起茶葉來。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是最好的,我在心里默念著。一枝,兩枝,三枝……一枝枝的茶葉從手間滑落,丟入茶葉簍子里。我們的茶葉簍子也越來越滿,嫩嫩的茶葉填補著我們這些少男少女的好奇心。不知不覺,已經有人在叫喚了,這兒的蚊蟲太多,多數人都沒有準備防蚊用品,有不少人已經被叮得滿頭包。當出來時,大家一邊分享著裝滿親手采摘的茶葉包,一邊互相借著薄荷油擦在腫包上,也算是來山上的一種必帶“包包”回家的體驗。
之后老師們帶我們來到制茶廠,工作人員開始一一講解制茶工序,其中的搖茶工序讓我感觸最深。
在操作搖茶這個步驟時,與天氣好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也正因如此,搖茶時的茶葉香氣撲人,絲絲扣進你的鼻子。隨著搖茶時前后搖擺,那茶葉在平簍里按著節奏“沙沙沙”地旋轉著,那香味與聲音讓我仿佛遠離了塵世間車水馬龍的喧囂,讓我在這一刻更放肆地沉浸在山莊里,安享大自然賦予的這份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