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守福 湖南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李 莎 長沙縣食品藥品安全檢測中心
李 燦 何青科 向 俊 湖南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湖南省是產茶大省,也是茶葉消費和出口大省,茶葉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茶葉的質量安全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1]。農藥化肥的大量施用、茶園周圍污染物的排放、礦產資源的開發,增加了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的風險,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2-4]。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參數是影響茶葉質量安全的重要指標[5-7]。茶葉中農藥污染的問題,不僅影響茶葉的質量安全,也會影響湖南省茶葉國際貿易的繁榮發展。有些地區由于長期的礦產開采導致茶園的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8],通過富集作用聚集在茶樹組織中,增加茶葉中重金屬超標的風險,長期飲用受重金屬污染的茶葉會影響人體健康。
為了解湖南地區茶葉中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污染現狀,本文對2019-2020年湖南省14個地級市不同地區采集的茶葉樣品檢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為監管部門提供依據。
對2019-2020年湖南省14個地級市進行例行抽檢,采樣地點主要為商場、超市、農貿市場及成品庫,其中生產環節抽取茶葉樣品732批次,流通環節抽取茶葉樣品647批次,共抽取茶葉樣品1 379批次,主要包括綠茶、黑茶、紅茶、烏龍茶和花茶等品種。
農藥殘留41項:丙溴磷、毒死蜱、水胺硫磷、敵敵畏、三唑磷、殺螟硫磷、滅線磷、內吸磷、乙酰甲胺磷、特丁硫磷、敵百蟲、甲胺磷、甲拌磷、氯唑磷、氧樂果、樂果、甲氰菊酯、聯苯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草甘膦、吡蟲啉、啶蟲脒、多菌靈、除蟲脲、噻嗪酮、吡蚜酮、茚蟲威、克百威、滅多威、唑蟲酰胺、苯醚甲環唑、噠螨靈、硫丹、噻蟲嗪、殺螟丹、丙環唑、莠去津、三氯殺螨醇、滴滴涕、氟蟲腈。
重金屬元素6項:鉛、鎘、鉻、總汞、總砷、銅。
農藥殘留主要檢測方法:《水果和蔬菜中45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T 20769-2008)、《 茶葉中519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GB/T 23204-2008)、《茶葉中農藥多殘留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GB/T 23376-2009)、《水果、蔬菜及茶葉中吡蟲啉殘留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GB/T 23379-2009)、《食品中有機氯農藥多組分殘留量的測定》 (GB/T 5009.19-2008)、《茶葉、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殺螨醇殘留量的測定》(GB/T 5009.176-2003)、《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NY/T 761-2008)、《進出口食品中聯苯菊酯殘留量的檢測方法 氣相色譜-質譜法》(SN/T 1969-2007)、《進出口食品中草甘膦殘留量的檢測方法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SN/T 1923-2007)、《進出口食品中氟蟲腈殘留量檢測方法 氣相色譜-質譜法》(SN/T 1982-2007)等。
重金屬主要檢測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GB 5009.11-2014)、《食品 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鉛的測定》(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鎘的測定》(GB 5009.15- 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 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GB 5009.17-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鉻的測定》(GB 5009.123-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多元素的測定》(GB 5009.268-2016)等。
農藥殘留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2763-2016)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2763-2019)進行評價。重金屬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 (NY 659-2003)和《綠色食品 茶葉》(NY 288-2018)進行評價。
檢測數據采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
由表1可知,2019-2020年,在湖南長沙、湘潭、益陽等14個地級市91個區縣抽取茶葉樣品1 379批次,其中1 220批次樣品檢測了農藥殘留,1 379批次樣品檢測了重金屬。592批次茶葉檢出農藥殘留,檢出率為48.5%,5批次茶葉農藥殘留超標,超標率為0.4%。1 337批次茶葉檢出重金屬,檢出率為97.0%,3批茶葉重金屬超標,超標率為0.2%。從地區來看,湘潭、郴州、岳陽和益陽等地區的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較高,張家界地區的茶葉農藥殘留檢出率較低,重金屬檢出率也低于其他地區。

表1 湖南各地區茶葉中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檢測情況
對抽取的1 220批次茶葉樣品開展41項農藥殘留參數檢測,檢出吡蟲啉、丙溴磷、草甘膦等16種農藥,占總農藥項數的39.0%,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印蟲威等25種農藥未檢出。茶葉中農藥殘留檢出率較高的農藥主要是聯苯菊酯(38.7%)、多菌靈(36.0%)、啶蟲脒(32.8%),這3種農藥均具有低毒、高效、等特性,而被廣泛使用[9]。3種農藥檢出超標,分別是草甘膦超標2批次,超標率為0.2%,聯苯菊酯超標2批次,超標率為0.2%,氟蟲腈超標1批次,超標率為0.2%。其他種類農藥殘留量均低于標準限量要求,整體農藥殘留處于較安全水平。16種陽性農藥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茶葉樣品中16種陽性農藥檢測結果
不同茶葉品種有不同的生長環境、原料、工藝,使用農藥的種類和殘留量也存在差異。1 220批次茶葉中,農藥殘留檢出率最高的是黑茶(71.8%),其次是花茶(69.0%)、烏龍茶(48.0%)、綠茶(40.6%),檢出率最低的是紅茶(35.7%)。
由表3可知,不同茶葉品種檢出農藥殘留的項目及數量存在差異,綠茶中檢出農藥殘留項目最多,檢出15項,其次是黑茶(10項)、紅茶(9項)、花茶(8項)、烏龍茶(7項)。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的限量要求,綠茶中檢出1批次草甘膦、1批次氟蟲腈和1批次聯苯菊酯超標,黑茶中檢出1批次聯苯菊酯超標,紅茶中檢出1批次草甘膦 超標。

表3 不同茶葉品種中農藥殘留情況
由 表4可 知,2019-2020年, 1 337批次樣品均檢出銅、鉛、鎘、鉻、砷、汞6種重金屬元素。其中,1批次樣品鉛超標,2批次樣品鎘超標,超標率分別為0.075%和0.150%,這兩種元素的平均水平遠低于標準限量值。6種重金屬中,銅的平均含量最高,為12.34 mg/kg,總汞的平均含量最低,為0.015 mg/kg。從各種重金屬元素的平均含量水平來看,湖南地區的茶葉中重金屬危害風險水平整體 較低。

表4 茶葉樣品中重金屬檢測結果
檢測的茶葉品種包括綠茶、黑茶、紅茶、花茶、烏龍茶、代用茶等,其中3批次代用茶重金屬含量超出標準限量值,超標率為2.9%,分別是1批次鉛含量超標和2批次鎘含量超標,其他茶葉品種中重金屬含量均符合國家限量要求,不同茶葉品種中各重金屬平均含量見表5。黑茶中各重金屬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他茶葉品種,鉛、鉻、總汞和總砷的含量差異明顯,這可能與黑茶的產地和加工工藝有關,黑茶主要以老葉、粗葉作為原料,生長周期越長,富集的量越大,導致黑茶中的重金屬含量高于其他茶葉品種[10]。

表5 不同茶葉品種重金屬含量情況(mg/kg)
2019-2020年湖南省茶葉中農藥殘留總體檢出率為42.9%,農藥殘留檢出率最高的是黑茶(71.8%),其次是花茶(69.0%)、烏龍茶(48.0%)、綠茶(40.6%),3批次綠茶、1批次黑茶和1批次紅茶檢出超標。從農藥種類來看,檢出率較高的主要是聯苯菊酯(38.7%)、多菌靈(36.0%)、啶蟲脒(32.8%),3種農藥存在超標情況,分別為草甘膦、聯苯菊酯和氟蟲腈。草甘膦是一種非選擇性、無殘留滅生性除草劑,廣泛用于茶園除草,在使用中易造成誤噴或藥液漂移,導致茶葉中草甘膦殘留超標。聯苯菊酯屬于中等毒性殺蟲劑,具有消解快、殘留低、在土壤中不移動等特點,其在防止茶葉上茶小綠葉蟬、茶毛蟲、茶尺蠖方面被廣泛使用[9]。氟蟲腈是一種苯基吡唑類殺蟲劑,主要用于殺滅土壤中鞘翅目害蟲的幼蟲,同時用以消除蚤、虱、蜱、蟑螂及螨等昆蟲[11],廣泛用于谷物、蔬菜,我國并未規定茶葉中氟蟲腈殘留限量,但歐盟法規規定茶葉中氟蟲腈的MRL為0.005 mg/kg[12]。
重金屬污染情況監測結果表明,6種重金屬均有不同程度檢出,檢出率為97.0%,重金屬元素的平均含量水平總體較低。3批次代用茶分別檢出1批次樣品鉛超標,2批次樣品鎘超標,總超標率分別為0.075%和0.15%。部分樣品重金屬超標可能是由于土壤重金屬污染,最終富集在茶樹組織中,引起茶葉中較高含量的重金屬[13-15]。黑茶中重金屬含量高于其他茶葉品種,可能與黑茶一般以老葉、粗葉為原料有關。
綜上所述,湖南地區的茶葉中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均存在少數個別超標現象,危害風險水平整體較低,處于較安全水平。但為保持湖南省茶葉產品占據國內市場優勢,打破束縛茶葉國際貿易的瓶頸,仍需引起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的重視。建議:①規范茶園農藥、化肥使用標準,嚴格把控茶葉農藥、化肥使用,從源頭抓起,杜絕一切可能發生質量安全問題的隱患;②農藥、化肥使用做到科學合理,推廣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綜合措施;③加強茶葉質量安全監管,加大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檢驗檢測技術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