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蘇蕓 黃河笑 李顯芳 蔣利莎
(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重慶監測站,重慶 400074)
目前污水處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及生物法。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質,從而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污水中的微生物[2]多數為腐生型細菌和原生動物。測定污泥中能夠細菌總數,對污泥污染程度的判斷及污水處理廠污泥排放是否符合標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05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頒布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檢驗方法》(CJ/T 221-2005)[],為檢測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提供了技術方法。
一定量的污泥樣品經稀釋處理以后,接種于營養瓊脂培養基中,在37℃培養24h 后,所生長的細菌菌落的總數即為樣品的細菌總數[1]。
氫氧化鈉溶液:c(NaOH)=1mol/L;鹽酸溶液:c(HCl)=1mol/L;生理鹽水:ω(NaCl)=0.8%;無菌稀釋水:根據污泥樣品的數量配制稀釋用的生理鹽水,分裝于三角瓶及試管中。每個污泥樣品需準備一個內裝有9mL 生理鹽水的試管,同時準備8 個至9 個(具體數量根據污泥樣品的稀釋倍數確定)內裝有90mL 生理鹽水的三角瓶,其中放入數玻璃珠),經115℃高壓蒸汽滅菌20 min,備用。
營養瓊脂培養基成分:蛋白胨(10g),牛肉浸膏(3g),氯化鈉(5g),瓊脂(15~20g),蒸餾水(1000mL)。將成分混合后,用氫氧化鈉(1mol/L)溶液或鹽酸溶液(1mol/L)調節pH 值為7.4~7.6,過濾除去沉淀,分裝于玻璃容器中,經115℃高壓蒸汽滅菌20 min,貯存于冷暗處備用。
高壓蒸汽滅菌器:115℃、121℃可調;隔水式培養箱:允許溫度偏差37℃±1℃;恒溫水浴鍋:46℃±1℃;電子分析天平;菌落計數器;振蕩器;可調式電爐。
稱取1g 的污泥樣品,轉至9mL 滅菌的生理鹽水,制成1:10 的稀釋液。振蕩搖勻,全部轉移至90mL 的滅菌生理鹽水,制成1:100 的稀釋液。吸取10mL1:100 的稀釋液于90mL 的滅菌生理鹽水,制成1:1000 的稀釋液。重復上述步驟,根據對污泥樣品含菌量的估計,選擇2 個至3 個適宜濃度的稀釋菌液用作平板培養。污泥的稀釋倍數一般選擇(1×105)至(1×107)之間,培養后平皿上的菌落數在30~300 之間。
在無菌條件下,用1 mL 滅菌的移液管移取所選擇的適宜濃度的稀釋菌液1 mL 轉入滅菌平皿中,邊倒入15 mL 左右已融化并冷卻到45℃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邊不斷轉動平皿,使稀釋菌液和培養基混合均勻。每個稀釋倍數應做兩個對照培養結果。每次實驗,應另用一個滅菌的平皿只傾注營養瓊脂培養基加1mL 滅菌生理鹽水做空白對照。待營養瓊脂培養基凝固后,翻轉平皿,置于37℃±1℃恒溫培養箱內培養24 h±1h,取出計數。計算和報告計數結果見表1[1]。

表1 稀釋倍數選擇及菌落總數測定值[1]
對同一污泥樣品,1 人平行檢測6 次,檢測結果見表2 所示。

表2 同一污泥樣品中細菌總數含量檢測結果
由上表2 可知,精密度相對偏差為0.55%,本次精密度檢測結果符合技術要求,結果滿意。
對同一污泥樣品,3 人各自檢測結果見表3 所示。

表3 同一污泥樣品中細菌總數檢測結果
由上表3 可知,重現性相對偏差為0.43%,本次重現性檢測結果符合技術要求,結果滿意。
按照本方法對污泥中細菌總數進行測定,測定的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污泥樣品中細菌總數檢測結果
綜上所述,從檢測結果可以看出:在該檢測條件下,用平皿計數法對污泥中細菌總數進行測定,方法的精密度RSD 為0.55%,重現性RSD 為0.43%。檢測取得了較好結果,滿足《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檢驗方法》CJ/T 221-2005(13)[1]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