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智力,鐘廣平,賀 雄,田家順,王 昆
(1.芷江侗族自治縣植保植檢站,湖南 芷江 419100;2.湖南禾益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125)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俗稱秋黏蟲,隸屬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是我國農業生產上一種入侵性較強的害蟲,最初分布在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1-2]。因其食性雜,寄主范圍廣泛,不僅能為害玉米,取食其幼嫩的葉片、雄穗和果穗,還可以為害高粱、水稻、甘蔗、棉花等作物,因此也被稱為超級害蟲[3-5]。自2019 年1 月在我國云南西南部首次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在玉米上的為害情況后,于同年5 月,在湖南芷江縣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危害,且2020 年發生面積進一步擴大,危害逐漸加重,已嚴重威脅芷江縣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安全[6-9]。鑒于此,筆者以24%甲氧蟲酰肼SC 等常用化學藥劑為材料開展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治的田間試驗,為科學開展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高效防控,選擇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防控藥劑提供依據。
試驗地位于湖南省芷江縣芷江鎮白溪坪村,土壤為河沙泥,pH 值為4.9,土壤有機質含量23.1 g/kg(數據來源于芷江縣農業農村局)。供試作物品種為夏播玉米正大999,種植方式為單粒直播,種植密度約為60 000 株/hm2,行距65 cm,株距25 cm,于2020 年5 月24 日播種,施藥時玉米為小喇叭口期,草地貪夜蛾處于1~3 齡幼蟲期,試驗田玉米植株長勢基本一致。
供試藥劑:24%甲氧蟲酰肼SC(南京南農農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SG(山東濱海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25 g/L 溴氰菊酯EC[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50 g/L 氟啶脲EC(廣東顧地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SC(美國富美實公司生產)、30%茚蟲威WG(江蘇江南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該試驗參照GB/T 17980.80—2004,設7個處理(表1),每個處理重復4 次,共28 個小區,各小區隨機排列,每個小區50 m2。小區間留50 cm 寬過道,確保各處理互不干擾。

表1 試驗各處理設計
各處理僅施藥一次,施藥時間為7 月5 日,采用15 L 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額定流量3.5 L/min,低容量噴頭)對玉米葉片及心葉部位均勻噴霧,噴霧量450 L/hm2。施藥當天為晴天,平均氣溫28.7℃,平均濕度79%,風速1.3 m/s;試驗期間未使用其他藥劑。
于藥前進行基數調查,藥后1、3、7、14 d 各調查1 次防治效果,共調查5 次,同時觀察試驗藥劑處理對玉米生長的安全性。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每點連續調查20 株玉米,統計活蟲數量,根據藥后蟲口減退率計算防效。
蟲口減退率(%)=(施藥前活蟲數-施藥后活蟲數)/施藥前活蟲數×100
防效(%)=(處理區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使用Excel 2013 軟件進行原始數據統計、防效計算,使用DPS 或SPSS 分析軟件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對各處理防效結果進行方差分析。
由表2 可知,各供試藥劑處理對玉米草地貪夜蛾均有一定防效,不同處理間具有顯著差異。藥后1 d,處理6(30%茚蟲威WG)對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效最高,為75.8%,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處理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SG)與處理5(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SC)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無顯著性差異,二者均顯著高于處理4(50 g/L氟啶脲EC)、處理1(24%甲氧蟲酰肼SC)和處理3(25 g/L 溴氰菊酯EC);處理3 藥后1 d 防效最低,為50.7%,顯著低于其他藥劑處理。

表2 各處理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 (%)
藥后3 d,處理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SG)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最高,為87.7%,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其次是處理1(24%甲氧蟲酰肼SC)、處理5(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SC)與處理6(30%茚蟲威WG),防效為84.1%~85.1%,三者間的防效無顯著性差異,但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顯著;處理4(50 g/L 氟啶脲EC)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為81.4%,顯著高于處理3(25 g/L 溴氰菊酯EC)。
藥后7 d,處理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SG)、處理5(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SC)和處理6(30%茚蟲威WG)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均在90%以上,其中,處理5 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最高,為94.3%;處理1(24%甲氧蟲酰肼SC)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為86.4%,顯著高于處理4(50 g/L 氟啶脲EC)的防效(83.7%)和處理3(25g/L 溴氰菊酯EC)的防效(79.5%)。
藥后14 d,處理1(24%甲氧蟲酰肼SC)、處理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SG)、處理5(200 g/L氯蟲苯甲酰胺SC)、處理6(30%茚蟲威WG)的持效性較好,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均在85%以上;處理3(25 g/L 溴氰菊酯EC)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最低,為64.4%。
試驗期間,采用目測法觀察各小區玉米生長情況,各藥劑處理玉米生長均正常,未發現藥害現象。
由表3 可知,各藥劑處理的平均產量保產率(即與對照相比的增產率)為5.9%,其中,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SC 處理較空白對照增產601.0 kg/hm2,保產率最佳,達10.0%;25 g/L 溴氰菊酯EC 處理較空白對照增產102.5 kg/hm2,保產率最低,為1.7%;各處理的產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處理5 >處理6 >處理2 >處理1 >處理4 >處理3 >處理7(CK)。

表3 各藥劑處理的產量及保產率
草地貪夜蛾自2019 年首次在我國發現后迅速在各省市蔓延,嚴重威脅到我國糧食安全。試驗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在草地貪夜蛾低齡幼蟲期(1~3 齡期)施藥1 次,除25 g/L 溴氰菊酯EC 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效較差以外,其他藥劑處理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以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SG、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SC 和30%茚蟲威WG 處理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殺蟲效果較好且持效期長,且這3 種藥劑處理挽回玉米產量損失率達7.5%以上。
目前,我國防治玉米草地貪夜蛾的登記藥劑數量較少,仍待進一步研發。該試驗旨在篩選對草地貪夜蛾防效較好的殺蟲劑,在玉米生產中應急推廣使用。建議生產上應注意早預警、早防治,尤其應該重視在玉米關鍵生育期(苗期、拔節期、喇叭口期、抽雄吐絲期)的蟲害調查,在草地貪夜蛾低齡幼蟲期選用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SG、200 g/L 氯蟲苯甲酰胺SC 和30%茚蟲威WG 交替使用,可有效防控草地貪夜蛾危害。另外,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治需嚴格控制藥劑使用劑量和次數,輪換使用殺蟲劑,以延緩草地貪夜蛾的抗藥性,倡導農藥使用減量增效,推進綠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