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瑩瑩 易孝娜 張麗
(安康市中醫醫院,陜西 安康,725000)
血液凈化屬于臨床中治療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措施,隨著近年來醫療體系的持續發展、不斷成熟,臨床醫護工作中血液凈化的醫護服務質量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1]。從具體工作角度來看,血液凈化在治療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與問題,導致血液凈化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在醫護工作中不規范、不重視時還會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從而阻礙血液凈化治療的持續有效進行[2]。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血液凈化服務水平與整體收益,本文以對比方式探討質量控制應用于血液凈化的干預效果。具體研究如下。
選擇我院接受血液凈化服務的92 例患者。基于質量控制措施實施前后劃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48 例,男女分別29 例、19 例,年齡(43.24±5.24)歲;常規組患者48 例,男女分別28 例、20 例,年齡(44.26±4.91)歲。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入選標準:自愿參與本次研究;首次接受血液凈化治療;完成整個血液凈化治療計劃。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或對研究不認可;存在臟器或精神障礙病變。
常規組未采取質量控制。實驗組應用質量控制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完善規章制度。針對性完善血液凈化治療的規章制度和管理體系,提高護理工作的整體水平并確保治療操作的規范和標準。在醫護工作期間基于護士長、質控員、病區的責任組長落實管理制度的自查與優化改進,基于護理部的相關質量評價標準進行檢查,并反饋檢查結果中的缺陷及時調整;2、完善制度。按照臨床中與血液凈化相關的規定文件,基于醫院的制度體系做好制度的改進和修訂,基于臨床工作要求不斷的改進血液凈化管理內容;3、構建管理主體。基于管理委員會的建立確保質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落實,在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之下,積極構建關于用血的管理微會員,納入外科、血液科、ICU 等重點科室的主任、中級職稱以上醫護人員,確保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落實;4、改進質量管理計劃。定期開展封層、分組織的培訓管理與考核管理,按照臨床用血委員會的成員實際情況制定目標和計劃,明確分工并達到管理工作的目標性共識。基于PDCA 循環管理方式,不斷的分析與挖掘血液凈化治療期間的風險,以月為單位開展質量管理,針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新問題明確其原因進行管理,在提出問題后在醫院內公布,從而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對比對血液凈化管理工作滿意度與血液凈化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
滿意度基于患者對血液凈化管理工作的要求進行評價,滿分100 分,其中分數達到80 分定義為非常滿意,達到60 分為滿意,60 分不到為并不滿意。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以血液凈化治療期間為主。
研究應用SPSS25.0 軟件實現數據的統計學處理,按照數據的具體類型采取針對性統計學處理方式,其中年齡等均數采用T 值進行統計學處理,對于性別等百分比數據采用X2 進行統計學處理,統計學處理結果中P<0.05 代表有意義。
實驗組的血液凈化管理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血液凈化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少于常規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基于本次研究認為,借助質量控制對于血液凈化的護理工作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因為血液凈化治療本身存在比較復雜的特征,涉及到的人員也較多,在任何一環節出現錯誤均可能會導致高風險事故的發生[3]-[4]。另一方面在于推動血液凈化質量的規范化管理,可以確保血液凈化治療可以呈現出高效率、高質量進行,可以將血液凈化納入到質量管理項目當中,從而確保護理質量綜合水平,規避臨床醫護風險的形成。
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質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血液凈化的整體醫護服務水平,可以確保血液凈化治療的持續進行,有利于科室內規范、人性化服務的工作開展,對于醫院的長遠性發展具備明顯的禿頂作用。
綜上所述,質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血壓凈化護理質量水平,對于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的推動作用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