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耦合協調性

2021-08-09 12:54:56鐘錦玲李文輝
水土保持通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高質量利用資源

鐘錦玲, 周 興, 李文輝

(南寧師范大學 自然資源與測繪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經濟增長方式、結構和動力狀態[1],是集高效率增長、有效供給性增長、中高端結構增長、綠色增長、可持續增長、和諧增長于一體的發展,體現了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的協調、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平衡[2]。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本質是維持和提高土地利用現狀功能[3],其利用程度直接關系到區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4]。自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后,高質量發展已然成為中國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各個領域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土地資源消耗的總量與速率不斷提高,因此,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了提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定量分析土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可以為科學制定區域高質量發展戰略、政策、方針提供參考。

從目前國內外學者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研究來看,主要著眼于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及驅動因素[5]、空間集聚效應[6]、評價體系構建與測度等[7-8]方面,研究尺度多集中于城市群、省際和中心城市。關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集約利用內涵、理論與方法研究[9-10]、土地利用效率評價[11-12]、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定量評價與時空特征分析等[3-4]方面。目前,國內學者對城市化和土地利用的耦合機制研究較成熟,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研究內容,包括從時空角度研究土地集約利用與城市化、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土地利用效益與城市化的耦合關系等[13-15]。評價目標主要為提高城市化和土地利用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②研究方法,主要運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耦合協調度模型、灰色關聯模型、數據包絡(DEA)模型等方法。例如王雨竹等[16]運用均方差權值法和耦合協調度模型測度京津冀地區城市化和土地集約利用的耦合協調性。梁麗英等[17]運用熵值法和空間自相關分析等方法,對中國土地經濟效益和城市化的空間分布和集聚效應進行分析。縱觀以上研究可以發現,雖然已有研究取得了顯著性成果,但對于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協調發展研究尚起初步,相關文獻較少,也未引入實證研究,因此,以二者的相互關系和互饋機制為基礎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尤為重要。

耦合是一個物理學概念,旨在描述系統間相互作用和彼此影響的程度[18],現已廣泛應用于生態[19]、農業[20]、經濟等[21]領域,可為探究廣西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互動關系提供參考。

1 研究區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地處中國南疆(20°54′—26°24′N,104°26′—112°04′E),包含14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土地總面積約2.38×105km2。毗鄰廣東、湖南、云南、貴州,南鄰北部灣并與海南隔海相望,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省份,在推進“一帶一路”和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戰略地位和獨特作用日益凸顯。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喀斯特地貌面積約占全區總面積的37.8%,分布較為廣泛,土地利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難性。隨著高質量發展目標的穩步推進,截止2018年末,全區常住人口4.93×107人,城鎮化率達50.22%,地區生產總值2.04×1012元,在全國排名第18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 m2,有效灌溉用地面積35.3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0%。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

以廣西全區及其所轄的14個地級市(全市范圍)為研究對象,基于2009—2018年面板數據,分別構建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其中,時間序列分析以2009—2018年為研究時段;基于評價時段的中心對稱原則,空間格局演變以2009,2012,2015,2018年為評價時點年份,所需數據均來自《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廣西統計年鑒》、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以及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等,部分缺失數據通過相鄰年份加權平均數進行調整補充。

2.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兩個不同且具有密切聯系的復雜系統,因此,在選取高質量發展指標時既要體現區域發展質量水平,也要有所傾向于與土地利用之間的相互關系,構建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時也是如此。同時,指標體系的構建應遵循盡可能反映廣西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特有的內涵和機制的原則(見表1)。

表1 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已有研究成果中關于高質量發展評價的指標較多涵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個方面[22-23],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廣西發展特色,構建包含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6個方面的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其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衡量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體現,因此以人均GDP、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地區生產總值指數評價;考慮到數據獲取的困難性,以科技和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每萬人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每萬人國內3種專利授權數衡量創新發展水平;協調發展主要關注區域協調和產業結構等方面,因此選取城鎮化率、城鎮登記失業率、二三產業產值比重來表示;綠色發展主要強調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以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和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來衡量;開放發展主要考察區域對外開放水平和程度,因此選取貨物進出口總額、入境國際旅游者人數、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3個指標來衡量;共享發展強調區域經濟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本文從每萬人公共圖書館藏書量、每萬人醫生數和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進行測度。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最終目標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故基于“經濟—社會—生態”角度,構建包括土地社會環境、土地經濟效益、土地生態保障三要素的準則層,選取15個指標表征廣西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以此體現三者之間的互動制約關系。其中:土地經濟效益是單位土地投入產出最直觀的價值呈現,除了地均工業總產值、地均GDP、地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糧食產量以外,考慮到廣西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所處的地位,選取地均外商投資額來表示;土地社會環境反映土地利用是否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發展和需要,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數、建成區面積占比、人均城市道路面積、人口密度、地均二三產業從業人員5個指標來衡量;土地生態保障可以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產生的生態價值,并強調盡量減少環境破壞和損耗,以人均水資源總量、森林覆蓋率、化肥使用量、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污水處理率來衡量。

2.3 指標標準化處理

由于兩系統間的計量單位和量綱級別不同,為提高指標間的可比性,取得令人滿意的評價結果,需對指標進行無綱量化處理,設有m項指標,即X1,X2,…,Xm代表高質量發展水平,n項指標,Y1,Y2,…,Yn代表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正向指標采用公式(1),相反,負向指標采用公式(2)進行標準化處理,公式為[24]:

(1)

(2)

2.4 綜合分值計算

根據標準化后的數據運用熵值法計算權重aj后(表1),結合TOPSIS法分別構建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數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指數函數,公式為[25]:

高質量發展測度指標的加權矩陣R:

R=(rij)n×m

(3)

rij=aj×Xij

(4)

(5)

(6)

(7)

(8)

相對接近度Ci:

(9)

式中:0

2.5 評價模型構建

2.5.1 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協調度用以衡量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彼此作用影響的程度,由于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兩個相互獨立且彼此作用的系統,因此可以引入耦合協調度模型,以分析兩者之間的相互耦合演變態勢,公式如下[26]:

(10)

式中:Ux代表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Uy代表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指數;C代表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耦合協調系數,取值范圍為[0,1];k為調節系數,取值范圍為[2,8],基于多個系統或要素相互作用耦合協調度模型以及研究實際,故取k=2。

2.5.2 耦合協調發展度模型 耦合協調度可以有效評價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交互耦合強度,但多個地域的空間對比研究中卻難以反映其耦合協調發展水平,故本文構建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耦合協調發展度模型,引入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發展水平,公式如下[15]:

T=?Ux+βUy

(11)

(12)

式中:D為耦合協調發展度系數,取值范圍為[0,1];D值越大,表明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的狀況和水平越佳,反之則越差。T為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指數,?和β均為待定系數,兩者相加結果為1,由于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同等重要,故選取?=β=0.5。

2.6 耦合協調類型劃分

目前關于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耦合協調度還未有統一的劃分標準,為更清晰地反映兩者之間的耦合協調發展狀況,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17,24],結合廣西實際情況,確定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耦合協調劃分標準(表2)。

表2 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耦合協調類型及協調特征

2.7 耦合協調度空間變異分析

采用全局莫蘭指數(Global Moran ’sI)分析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度的空間集聚或離散情況,以此分析各市協調發展度的空間異質性,公式如下[27]:

(13)

式中:I為莫蘭指數,取值[-1,1],若I接近-1,表明協調發展度系數相異,區域整體趨于離散狀態;若I接近1,表明協調發展度系數相似,區域整體趨于集聚狀態;若I接近0,表明臨近地區的協調發展度系數無明顯相關性,區域整體趨于隨機分布狀態。n為樣本總數;Wij為空間權重;Xi為樣本i的屬性,i≠j,Xo為樣本i的平均值。

對于莫蘭指數,可通過Z(I)來檢驗:

(14)

式中:Z(I)能夠判斷莫蘭指數的顯著性,E(I)是指數的期望值,var(I)是指數的方差。p=0.05顯著性水平,Z=1.96,表示Z≥1.96或Z≤-1.96則通過顯著性檢驗。

3 結果與分析

3.1 時間序列分析

收集2009—2018年相關評價指標數據,由公式(1)—(9)得到廣西2009—2018年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結果(表3,圖1),并根據耦合度模型、耦合協調發展度模型公式(10)—(12)分別計算耦合度、協調發展度并繪制圖表(表3,圖2),以直觀呈現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關系在時間上的變化過程。

表3 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類型

3.1.1 高質量發展水平 結合表3和圖1可發現,2009—2018年廣西高質量發展水平在2011年略微下降和在2017年出現猛增趨勢外,大致保持上升趨勢,高質量發展工作有所成效。2009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實現區域互動、協調發展,廣西積極實施“兩區一帶”的區域發展總體布局。2010年12月,廣西出臺《關于加快我區城鎮化跨越發展的決定》文件,力爭到2015年將城鎮化水平力提高到50%。2014年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推動經濟增效升級。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質量發展”新概念后,廣西不斷抓住機遇、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質量。以上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加快了廣西高質量發展的速度,提升了高質量發展水平。從具體指標來看,2011年廣西貨入境國際旅游人數和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個數下降幅度較大,且當年對文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投入力度不足,由此拉低了高質量發展綜合得分。

圖1 2009-2018年綜合評價指數及耦合度

3.1.2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 結合表3和圖1可知,2009—2018年廣西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呈兩次波動上升趨勢。第一次波動是2010年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指數開始上升,廣西明確提出“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推動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模式,土地利用生態質量上升一個臺階。第二次波動是2015年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水平出現驟增,主要得益于土地經濟效益的提高,提升幅度最大的為地均工業總產值(9.43×106元/km2),增幅高達297.99%,在此期間生態文明制度的建設也逐漸完善,土地利用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也緩慢提升。2016年后廣西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回歸穩定發展狀態。

總的來看,廣西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均取值在0.30~0.70之間,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縱觀研究數據可知,廣西高質量發展水平在2017年后迅速提升,其發展速度超越了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發展速度,說明廣西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同時,還應優化各類用地布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

3.1.3 耦合協調度 從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耦合協調度(圖1)來看,取值范圍均穩定在0.9以上,表明兩系統耦合協調狀態良好,影響程度較高。協調發展度(表3,圖2)由2009年的0.564 3提升到2018年的0.807 1,增速較平穩,沒有明顯的波動。從協調狀態來看,協調發展類型大致經歷了“勉強協調(2009年)、初級協調(2010—2014年)、中級協調(2015—2016年)、良好協調(2017—2018年)”4個層次,從協調階段來看,2009—2016年處于過渡發展階段。雖然在此期間耦合協調度較高,但高質量發展指數均值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數均值分別為0.424 5,0.473 2,仍處于較低水平。2017年后逐步由過渡發展階段躋身協調發展階段,表明兩系統協調發展水平呈緩慢上升趨勢,協調關系不斷優化。具體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圖2)。

圖2 2009-2018年廣西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度

(1) 過渡發展階段(2009—2016年)。耦合協調度D值不斷提高,由2009年的0.564 3增長到2014年的0.693 5,同時協調狀態由勉強協調(2009年)轉變為初級協調(2010—2014年),最終升級為中級協調(2015—2016年)。在此期間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均有提高,政府較為重視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土地利用相關政策以及提出了諸多環境綜合治理措施,土地利用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與高質量發展相互影響、共同促進。

(2) 協調發展階段(2017—2018年)。耦合協調度D值持續升高,協調狀態由中級協調轉為良好協調,表明兩系統間的相互關聯度較高。觀察研究數據可發現,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水平在這一階段內已達到較高的協調發展水平。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質量發展”后,廣西積極優化用地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相結合,使兩者關系更為密切和協調。

3.2 空間演變分析

以2009,2012,2015,2018年為研究截面,計算廣西各市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數(圖3—4)。由于廣西各市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上略高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因此等級劃分標準略有不同。結合ArcGIS軟件,采用自然間斷點法,將高質量發展劃分5個等級,即高水平區(0.6,1],較高水平區(0.4,0.6],中水平區(0.3,0.4],較低水平區(0.2,0.3],低水平區[0,0.2](圖5);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劃分為優質區(0.6,1],中等區(0.4,0.6],較差區[0.4,0.2),惡劣區[0,0.2]4個等級(圖6),最后進行耦合協調性分析。

圖3 2009,2012,2015,2018年廣西各市高質量發展指數

3.2.1 高質量發展水平 結合圖3和圖5可知,2009—2018年廣西各市高質量發展速度不盡相同,高質量發展指數在南寧市有明顯的凸起,在來賓市有明顯的凹陷。發展水平空間差異顯著,大致呈現“南北高、東西低,東西高、中部低”的空間分布格局,這與各市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符。①南寧市高質量發展指數呈明顯的凸起趨勢,排名遙遙領先,柳州、桂林2市緊跟其后,來賓市凹陷明顯,表明其發展較落后。②從空間演變圖中可看出,高質量發展水平類型先升后降,區域差異先縮小后擴大,最終保持穩定發展。其中,高水平地區在研究期間未發生變化,較高和中等水平地區變化較小,較低和低水平城市數量居多,占比高達57.14%,表明廣西各市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偏低。作為廣西的首府,南寧市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經濟條件、豐富的資源優勢,技術、資金、人才等都走在前列;桂林市作為國際旅游勝地,積極打造全域旅游新業態,將綠水青山轉化為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柳州市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也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基地的城市,因此這3市的高質量發展水平較其他市高。北海、欽州、崇左、防城港、玉林5市屬于廣西北部灣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濟發展受廣西和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及南寧市作為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的影響。賀州市原隸屬梧州市管轄,建市較晚,所獲得的投資項目不多,且由于其經濟條件有限,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梧州雖為廣西的東大門,與廣東毗鄰,發展機遇多,但其產業創新性不足,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逐漸沒落。貴港市雖為內河港口城市,但其本地的企業競爭力不足,外流人口較多,高素質人才缺失。百色市地處廣西的西部邊緣,交通不便,缺少發展空間,無法發展大型產業。來賓市雖為“桂中腹地”,但是基礎設施薄弱,教育資源短缺、創新力度不足,人力和物力等資本逐步流向兩地同時,由于缺乏人口基礎,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無法發展,使得發展質量整體較低。

圖5 2009-2018年廣西高質量發展水平系統空間演變

3.2.2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 由圖4可知,研究時段內廣西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整體逐漸提高,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數在北海市有明顯的凸起,在崇左市有明顯的凹陷,而在其他市較為平穩。

圖4 2009,2012,2015,2018年各市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數

由圖6可知,廣西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空間格局相對穩定,多數城市未發生等級變動,發生等級變動的城市也僅涉及兩種變化類型。①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優質區僅涉及北海1市(除2012年為中等區外,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始終為優質區),北海作為廣西首座“全域旅游示范市”,土地開發利用程度較高,使得土地經濟收益也較高。②中等區主要集中南寧、桂林、柳州和欽州4市,呈現出線狀分布特征,說明這些城市為了加強土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提高對土地的投入水平,尤其是保障糧食的有效供給,加強對土地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建設,如4市的污水處理率均值由2009年的90.11%提高到2018年的96.19%,未來應繼續挖掘城市內部存量土地,對閑置、低效用地進行排查登記。③較差區呈片狀分布在廣西的東西部,分別占到總體比例的50%(2009年),42.86%(2012年),42.86%(2015年),64.29%(2018年),存在連片集聚的現象,呈現出與高質量發展較低水平地區相似的空間分布特征,說明廣西應繼續加大對東西部各市的投資力度,使土地利用可持續性呈均衡性發展格局。④惡劣區涉及河池、崇左、來賓、賀州4市,呈點狀分布在中等區和較差區周圍。其中,河池和崇左2市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類型在研究時段內始終未發生變化,這兩市處在廣西的邊緣地帶,石山多平地少,地勢較高,主要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對當地的土地利用產生不利影響。

圖6 2009-2018年廣西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系統空間演變

3.2.3 耦合協調度 從空間上看(圖7),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度體現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圖7 2009-2018年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耦合協調度空間演化

(1) 輕度失調型。從不同的時間點來看,2012,2015,2018年涉及地市均為零;2009年處于該類型的僅河池1市,雖然該市屬于桂西資源富集區,但缺少發展空間,其豐富的資源優勢并未能轉為經濟優勢,因此發展質量整體較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偏低,區域協調發展類型排名靠后。

(2) 瀕臨失調型。2009年有崇左、百色、賀州、來賓、欽州5市;2012年新增河池1市,欽州市升級為勉強協調型;與2012年相比,2015年各市協調狀態均未發生變化;2018年增加欽州1市,其余城市無變化。

(3) 勉強協調型。2009年為貴港、梧州、玉林3市;2012年和2015年均僅增加欽州1市,但由于其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之間的整合能力有所下降,于2018年退化為瀕臨失調型,其余城市無變化。

(4) 初級協調型。2009年、2015年和2018年3 a內所涉及的城市均為桂林、柳州、防城港和北海4市,2012年除柳州市升級為中級協調型外,其余城市無變動,表明柳州市耦合協調度逐步向有序方向發展。

(5) 中級協調型。除2012年增加柳州1市外,在4個時點中均僅為南寧1市,表明南寧市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匹配度較其他市高,但距離優質協調狀態仍有一定差距。

從空間演變格局來看,表現為西部向東部、內陸向沿海協調度逐漸升高趨勢,呈現出“南北高、東西低,東西高、中部低”的發展格局。其中,桂北和桂南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水平最高,形成以“南寧、桂林、柳州”為核心并不斷向四周擴散的協調發展高值區,屬于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雙高”型城市。桂西資源富集區經濟條件欠缺,發展狀態遠跟不上鄰近地區,協調水平整體偏低。桂中地區的來賓市地處南寧市和桂林市之間,屬于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雙低”型城市,未來應發展工業以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保護好水源保護區和天然林區,構建農業現代化、工業化與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3.2.4 耦合協調度空間分異性 為揭示樣本區域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空間分異性特征,根據耦合度及耦合協調發展度模型得到各市2009,2012,2015,2018年的耦合協調度系數,運用全局空間自相關分析方法(公式13)對廣西壯族自治區14個地級市的耦合協調度進行分析,結果詳見表4。

表4 2009-2018年廣西各市耦合協調度Moran’s I指數與Z得分

結果顯示,2009,2012,2015,2018年廣西14個地級市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且Moran’sI值小于0,并接近0,表明研究期間廣西14個地級市的耦合協調度趨向于隨機分布,沒有明顯的離散和集聚效應,說明各市的耦合協調度并未由于地域的空間差異而引起強烈的極化現象,其空間差異總體上相對較小。總的來看,研究區內耦合協調度為相異的隨機分布,且呈波浪式發展。可能原因為:①隨著《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實施,雖然各市國土空間格局得到了優化,城市間協同發展初見成效,但從整體上看,廣西14個地級市并未從真正意義上發揮其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②各市自身發展的背景、條件和限制也是造成協調發展差異的原因之一。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 論

依據2009—2018年的面板數據,采用耦合度、耦合協調度模型以及空間自相關分析方法,并借助ArcGIS軟件,研究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耦合協調狀況的時空演變格局,得出以下結論。

(1) 從時間尺度上看,2009—2018年廣西高質量發展水平在2011年略微下降外,大致保持上升趨勢,其中2017年出現猛增趨勢;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呈兩次波動上升趨勢,第一次波動是2010年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指數開始上升,第二次波動是2015年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水平出現驟增趨勢;耦合度取值范圍均穩定在0.9以上,耦合協調度增速較平穩,無明顯波動。

(2) 從空間尺度上看,廣西各市高質量發展速度不盡相同,但空間差異明顯;從分布狀態來看,高質量發展水平呈現出先升后降趨勢,區域差異表現先縮小后擴大,最終趨向于平穩發展狀態,但較低和低水平城市仍占主導地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發展格局總體上相對穩定,各市等級變動較小,優質區僅為北海1市,中等區主要集中在南寧、桂林、柳州和欽州4市,較差區呈片狀分布在廣西的東西部,惡劣區主要分布在河池、崇左、來賓和賀州4市;協調發展度由西部向東部、內陸向沿海逐漸升高;根據全局莫蘭指數可知,區域協調發展度為相異的隨機分布模式,空間集聚或離散程度不明顯。

4.2 建 議

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受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為提高廣西高質量發展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根據以上分析結果,針對不同區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①針對南寧、柳州、桂林等耦合度較高的城市,要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力,推動區域經濟高效發展;②針對北海、欽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應根據《關于推進北欽防一體化和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形成一體化協調聯動式發展空間布局,建設廣西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③針對百色、崇左、河池、來賓等欠發達地區,應加快右江河谷城鎮帶和沿邊經濟帶建設,通過促進江海聯動發展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本文主要對廣西高質量發展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綜合水平、耦合度、耦合協調發展度及其空間分布格局開展研究分析,未對其驅動機制進行研究,未來仍需進行深入探討,同時也是今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所需研究的重點內容。

猜你喜歡
高質量利用資源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中等數學(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當代陜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資源回收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91福利片|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色香蕉影院|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国产区网址|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自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91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热99精品视频|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91亚洲免费| 欧洲亚洲一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网| 九九香蕉视频|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3p|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伊人AV天堂|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精品视频第一页| 91青草视频| a亚洲视频|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a级毛片免费播放| 91青青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色综合五月|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婷婷午夜天|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69av免费视频| 欧美啪啪一区|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中文纯内无码H|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视频一区亚洲| 啪啪啪亚洲无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91久久精品国产| 91色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欧美成一级| 毛片免费视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成人91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3p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