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俏 黃曙光


2008年,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發端于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并迅速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逐漸地從一鎮之“盆景”變為一省之“風景”,成為新時代浙江人大工作的“品牌”,浙江人大工作的一張“金名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聚焦、報道這一人大創新實踐,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
發軔接地氣
寧海歷史悠久,作為《徐霞客游記》開篇地聞名全國。2009年的寧海發生了一件推動浙江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大事。
時任寧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志來一直以來有個心結:如何發揮鄉鎮人大代表的作用,如何使鄉鎮人大代表在人代會上、閉會期間充分履職,有事可做?
2008年,力洋鎮政府開展的民生實事項目客運站改造工程,因幾戶拆遷戶不愿意搬遷,項目一直擱置著。為民辦實事卻得不到群眾的認可與支持!這成為林志來下決心試行“鄉鎮實事工程代表票決制”的一劑催化劑。
經縣委同意,2009年,寧海縣在力洋鎮和大佳何鎮開始試點“鄉鎮實事工程代表票決制”。2009年1月,在這兩個鎮的鎮人代會上,人大代表們用手中的選票投出了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沒想到,力洋鎮客運中心站項目由鎮人大代表票決后,原先“釘子戶”的態度都發生了大轉變,紛紛放棄了原先提出的賠償條件。接著,“奇跡”發生了:一大批擱置數年的“老大難”項目,兩三個月內就完成了土地征遷。
2009年12月16日,寧海縣《關于全面推行鄉鎮政府實事工程人大代表票決制的指導意見》出臺。次年,寧海縣委全面總結試點經驗,在全縣14個鄉鎮推行。2014年9月,寧海縣人大橋頭胡街道工委探索開展了實事工程人大代表會商制,使票決制工作經驗做法延伸到了街道層面。
寧海縣推廣“票決制”,從當地實際出發,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關切,解決實際問題。經過近十年的實踐,形成了公眾廣泛參與意見征集、人大代表票決立項、政府嚴格組織實施、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合力監督助推的“寧海經驗”,截至目前,寧海縣票決立項856個民生實事項目,涉及總投資190多億元,完成率與合格率均達到100%。
推廣有成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多年來,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一直備受浙江社會各界關注,特別是浙江地方縣鄉兩級人大,好評如潮,競相效仿。
如紹興市小越鎮于2010年進行了票決制的探索,2014年開始堅持以票決制的方式充分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監督權,推進民生實事項目的落地;金華市金東區孝豐鎮在2012年、衢州市龍游縣詹家鎮于2013年、杭州市臨安太湖源鎮于2014年都推行了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探索,湖州市吳興區在2015年率先在湖州市實現了鄉鎮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全覆蓋。
漸漸地,發軔于寧海的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作為基層民主探索創新進入了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的視野。
2015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下發《關于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推廣“政府實事工程人大代表票決制”。2016年7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公布了《浙江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將寧波市票決制經驗做法正式寫入地方性法規。2017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下發文件,要求各市、縣、鄉鎮全面推廣票決制。
2017年3月9日至10日,全省人大推進“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工作現場會在寧海召開。現場會上,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對推廣這項制度劃定了時間表。
僅僅用了一年時間,票決制在浙江遍地開花,形成了一道民主民生的靚麗風景。截至2018年6月,浙江省“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已經實現市、縣、鄉三級全覆蓋。
人民有期待
從一個地方的“破冰之舉”到逐步推行、推廣,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體現了基層民主的有序健康發展,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原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實現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一字之差的背后,體現著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前進腳步。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梁黎明表示,民生實事項目雖然是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但嵌入代表票決后就成為體現人民民主的“大事”,實現了政府治理、社會參與、群眾自治的良性互動,有利于化解基層治理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總體而言,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項目來源體現了民情民意,充分吸收采納了“兩代表一委員”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確定項目,體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內容上體現普惠公益,從城區到農村,從交通、住房到科技、衛生,從母嬰弱殘到老年群體,覆蓋面寬廣,做到了統籌協調、平衡布局。項目類別上體現了群眾關切,從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切入,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票決制有效推動了政府公共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使民生實事項目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變為實實在在、公平正義、可觸可感的現實生活,以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來檢驗人大實踐履職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