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

近些年來,在浙江特定問題調查這一較為剛性和嚴厲的監督方式從被“喚醒”到被“激活”再到屢屢“登場”,為加強和改進地方人大監督工作提供了鮮活樣本。
“特調”發力,摸清政府“家底”
在以梯田美景、木制玩具知名的云和,如今又多了一張基層人大工作的“金名片”:特定問題調查。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曾就《浙江人大》雜志反映此事的通訊報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國人大財經委、預算工委組成聯合調研組了解該縣采取特定問題調查這一監督形式的情況。這一事件被《檢察日報》評為“2015:十大民主法治事件”。2018年,云和縣人大常委會開展特定問題調查獲首屆“浙江人大工作與時俱進獎”特別獎。
時間追溯到2014年2月,云和縣人大常委會在取得縣委支持,并與縣政府充分溝通后,就政府性存量資金和負債“雙高”現象開展特定問題調查。經過3個月時間調查,共查出全縣存量資金14.24億元(不含社保資金),由此打響了云和縣盤活存量資金“融冰”攻堅戰。
云和縣人大常委會“牛刀小試”特定問題調查權的2014年,摸清了財政“家底”,激活了數億元存量資金,解決了當地政府的“燃眉之急”,也樹立了人大特定問題調查的權威。
2015年,云和縣人大常委會“趁熱打鐵”,啟動了國有固定資產(存量土地和房屋)特定問題調查,使得9016畝存量土地和26.6萬平方米閑置建筑得到有規劃地再利用。
2016年,云和縣政府根據縣人大常委會的調查結果、相關決議和提供的對策建議,啟動了國資國企改革工作,開展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編制工作,進行頂層設計,并于當年6月成立國資運營服務中心,推進國有固定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2017年,云和縣委、縣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制訂出臺了《云和縣縣屬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方案》等5個配套文件,首批3家涉改國企主要負責人陸續到位。這標志著,由云和縣人大常委會特定問題調查開啟的該輪國企改革已完成頂層設計,正式進入改革實施階段。
示范引領,喚醒“休眠”權力
云和的特定問題調查正帶來積極示范效應。
2016年6月,江西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成立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問題調查委員會的決定》,開啟特定問題調查。人大制度觀察者田必耀認為,“這是中國人大歷史上,省級人大常委會首次成立特調委。”
2016年9月23日上午10:35,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作出了《關于組織農戶剛需建房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并開展調查的決定》。這一時刻,注定要載入海寧人大的歷史——特定問題調查在海寧市首次被喚醒。
2017年12月27日,嘉興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決定,對市屬國有資產若干問題開展特定問題調查。這是嘉興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啟動特定問題調查,在全省設區的市中首開先河。
2018年6月,嘉興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了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關于市屬國有資產若干問題的調查報告》,通過決議,梳理了110個問題清單及2600多個明細表。2019年12月,再次跟蹤審議整改情況報告并進行滿意度測評,確保特定問題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2020年4月,嘉興市人大常委會再次做出決定,對市本級教文衛體系統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開展特定問題調查。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2019年,安吉縣人大常委會聚焦縣域三個重要水源水質保護工作,首啟特定問題調查,為民守護“大水缸”。2020年,桐廬縣人大常委會聚焦醫保扶貧,首次依法行使特定問題調查權……
人大是國之重器,不鳴則已,鳴則擲地有聲。在浙江,特定問題調查漸成燎原之勢,我們有理由期待,在未來的政治生活中,充分發揮人大特定問題調查的獨特制度價值,不斷增強人大監督的實效性,為彰顯人大制度優越性貢獻更多浙江經驗和鮮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