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航天員佩戴飛亞達航天表

飛亞達航天系列“太空漫步”五級鈦限量款
飛亞達表始終與時間同行,見證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一次次突破。2001年,飛亞達表從航天相關部門的市場盲測中脫穎而出,開始為中國航天員提供任務及訓練用表。2003年,飛亞達“神舟五號航天表”伴隨航天員楊利偉征戰太空,開始了寰宇探索的征程。一直到2021年“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將航天員送入空間站。飛亞達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無數重大歷史時刻。而飛亞達航天表也始終陪伴中國航天員,直面每一次太空環境的考驗。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凱旋的航天員楊利偉左手佩戴著一只黑色的航天表,這看似平常的航天表卻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塊航天表。在此之前,全球鐘表業只有兩個瑞士品牌能獨立制造航天表。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之一——航天員系統的重要裝備,航天表在很早以前就納入國家航天部門載人航天計劃的準備工作中。早在1999年,我國第一艘無人駕駛飛船返回成功后,國家航天部門便慎重地進行航天表的選拔。2001年,飛亞達表從航天相關部門的市場盲測中脫穎而出,開始為中國航天員提供任務及訓練用表。


2010神七艙外航天服表 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依托航空工業的技術平臺,通過應用世界先進的精密制造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系統,飛亞達表制造的航天表最終在各項技術指標上完美通過嚴苛考驗,與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一起見證歷史時刻,順利完成任務,飛亞達表因此成為了世界三大航天表品牌之一。
“神舟五號”航天員工作用表是航天員的個人裝備和艙內航天服氣密性檢測計時儀器,由飛亞達表在航天部門配合下研制完成,其技術指標貫穿了功能、工作環境、實際操作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在耐振動性能等關鍵技術指標方面優于國標;在負壓安全性、耐富氧能力等技術指標要求,人機工程、結構設計和制造工藝等方面屬于國內首創,在綜合技術水平上達到國際先進程度。
2005年10月12日,飛亞達艙外航天服手表和工作手表伴隨“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歷時115小時32分鐘,完成太空任務,首次進入軌道艙生活和開展科學實驗。“神舟六號”航天員工作用表系列包括艙外航天服手表和航天員工作手表。
為滿足兩名航天員執行艙外航天任務的需求,航天表需嚴控重量,啟用了太空金屬——鈦合金,實現航天員工作手表僅重60克,艙外航天服手表僅重97克,通過了耐受沖擊、振動環境測試,在手表穿戴、操作、讀時的便利性上也得以提升。
2008年9月25日,包括艙內航天服手表、工作手表和艙外航天服手表在內的三款飛亞達航天表伴隨“神舟七號”航天員順利完成飛行任務。“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佩戴艙外航天服表完成“太空行走”任務,飛亞達“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表直接暴露于太空環境,為航天員執行任務精準計時,充分驗證了飛亞達表的技術實力。
“太空行走”對航天表性能的要求十分嚴苛,不僅要承受強磁場和強振動考驗,還要經受高能輻射、溫差等環境變化。經過飛亞達表技術人員的攻關,結合多次地面模擬測試結果,成功匹配航天任務需求。
“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表延續了飛亞達表的技術基底,外觀審美與專業性能兼具:具有太空快速減壓的安全功能、在耐振動、防磁、防震性能有新的突破,即使是較大的溫差變化,機油也能穩定發揮作用,不致凝結。腕表首次搭載了飛亞達耗時3年,自主研發的多功能計時機械機芯,除常規的讀時顯示外,為配合航天員特殊計時需求,表盤設有45分鐘特征計時盤。AM/PM雙歷顯示,讓航天員在太空中仍能精準掌握地球時間。

2010年3月,飛亞達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表榮獲享有“全球工業設計界奧斯卡”盛譽的REDDOT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飛船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軌道上實現與天宮一號首次對接。飛亞達表特別設計的神舟八號紀念款腕表,為這一歷史時刻致敬。腕表采用“神舟七號”飛船運載火箭導航系統的高性能彈性合金,搭載飛亞達表自主研發的多功能計時機械機芯,全球限量999枚。
包括中國在內,多國參與的“火星-500”試驗項目,為實現人類踏足火星的夢想邁出探索的一步。在封閉的空間中,試驗模擬了人類飛船發射、登陸火星以及返回地球的全過程,歷時520天。在試驗中,中國志愿者王躍,全程佩戴飛亞達航天表;而飛亞達時鐘,則被安裝在火星-500試驗艙的控制室和公共活動室內。為紀念這一歷史瞬間,飛亞達表推出了全球限量腕表,通過發行520枚腕表,銘記整個試驗的“520天”。
2012年6月16日,隨著“神舟九號”的發射,我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進入太空,隨同景海鵬、劉旺兩位航天員完成使命。“神舟九號”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載人交會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工作和生活長達10天。飛亞達航天系列腕表,作為此次任務的輔助計時裝備,記錄下他們探索太空的全部過程。
飛亞達表以側鑲“手工掐絲琺瑯”塊的航天女表,陪伴女航天員劉洋直面太空挑戰。這是世界首款可應用于太空環境的帶有“手工掐絲琺瑯工藝”的航天表。為紀念這一光輝瞬間,飛亞達表推出限量50枚的航天女表,以敦煌莫高窟的“飛天”藝術,融合手工掐絲琺瑯工藝,讓古老夢想與現代科技完美碰撞。

飛亞達?神舟八號紀念款腕表飛亞達??航天系列“火星-500”十周年紀念款腕表

飛亞達?神舟九號紀念款腕表飛亞達?神舟十號紀念款腕表

飛亞達?神舟十一號紀念款陀飛輪腕表飛亞達?航天系列復刻款腕表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順利登上太空,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位航天員佩戴飛亞達航天表執行任務,并根據實際需求,分別佩戴太空工作用表和艙內航天服表兩款手表。為紀念神舟十號成功發射,飛亞達表推出紀念腕表,應用輕質穩定的鈦合金材質,搭載自主研發的多功能計時機械機芯。9點位的“10”,銘記了飛亞達表在航天事業的歷程。同步推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10周年紀念款陀飛輪腕表。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安全歸來。在此之前,神舟十一號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載人交會對接,航天員飛行3天,在“天神”組合體中生活工作30天。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佩戴飛亞達工作用表作為日常工作的計時工具,伴隨并記錄航天旅程,銘記每一刻的輝煌。
飛亞達表推出神舟十一號紀念款陀飛輪腕表,表盤設計靈感和取材來源于“天外來客”——隕石;選用了“鈦合金”航天材質,底蓋鐫刻飛船與星空浮雕圖案;搭載陀飛輪機芯,限量110枚。
2019年,飛亞達表推出了航天系列復刻款腕表,以輕復古的懷舊基調,銘記航天征途的輝煌瞬間。腕表延續多功能計時殼型,五級鈦材質表圈上嵌黑色高科技陶瓷材質,表圈刻度沿襲“7+1小時”航天計時預警標識。
腕表搭載進口多功能計時機械機芯,12小時計時表盤和秒盤分別置于6點、9點位。3點鐘位置為雙歷顯示窗口。12點位設有45分鐘特征計時盤。底蓋油壓浮雕圖案體現天宮號與神舟飛船對接并在軌道上運行的形態,彰顯航天紀念主題。強化防磁、防震屬性,以傳奇之名,全球限量300枚。
在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諸多進程中,2021年無疑會成為里程碑的一年。從“神州五號”浩瀚宇宙迎來首位中國人,到“神州十二號”把航天員送入空間站。我們不是第一步,但每一步,都在創造歷史,而飛亞達航天表始終參與載人航天,精準記錄探索每一秒。
2021年,載人飛船再赴深空,飛亞達發布航天系列“太空漫步”主題腕表,搭載飛亞達航天表獨特防震系統,五級鈦限量款以五級鈦鑄就表殼,并保留航天特征計時;黑陶款采用高科技陶瓷旋轉表圈,返回艙標識承載熱忱希冀,致敬人類探索的偉大和榮光。
未來的諸多可能,只屬于勇于拓寬邊界的人。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飛亞達航天表與它的擁有者們始終秉持探索精神、作為了解太空未知領域的最佳途徑。飛亞達表陪伴著時代之下每一個奮力向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