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我小時候,我父母是把關于我所有事情的決定權都交到我手上,他們可以看著我把事搞砸,也絕不插手。”
采訪柳茜,看著她明朗的笑容,聽她講述創(chuàng)辦Hi China國際青年發(fā)展聯(lián)盟的故事,忍不住就問起她的家庭教育,柳茜這樣說。
柳茜上二年級時,老師要求家長檢查小朋友的作業(yè),并且要簽字。那天,媽媽鄭重地把柳茜叫過去,說:“我教你簽我的名字。”柳茜問為什么,媽媽說:“學習是你的事情,你考得上或者考不上好大學也是你的事情,跟我沒關系。我的工作不需要你來檢查和簽字,你的作業(yè)也不需要我來檢查和簽字,你為自己負責。”
柳茜初中升高中時,老師找到柳茜媽媽說:“你家孩子參加保送吧。”并且叮囑柳茜媽媽,“不要告訴小孩,因為小孩可能就不好好學了。”
可媽媽回家就告訴了柳茜,媽媽說:“這是孩子自己的事,責任重大,我怎么能自己做主呢?”一家三口坐下來開會討論,柳茜參加保送,好的方面是什么,風險是什么;不參加保送,好的方面是什么,風險是什么。分析完,父母對柳茜說:“是否參加保送,你自己考慮、決定。”柳茜決定參加保送。
高中時,柳茜有保送浙江大學的資格,但柳茜決定參加高考,結果沒能考好,上的大學未達成理想,依舊是上了浙大,柳茜很喪氣。
柳茜父母既沒有寬慰,也沒有責怪,他們說:“所有走的捷徑都會付出代價。如果你中考時參加考試了,經歷了那個壓力,高考這個壓力可能就經受住了。”
這讓柳茜學會了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任,該吃的苦絕不逃避。
從事公益事業(yè),投入自己近100萬元的儲蓄,改變消費和出行習慣,柳茜從無怨言。
有一次,柳茜住青年旅社過敏了,渾身出疹子,臉腫得跟豬頭一樣,她回到父母家中休養(yǎng)。爸爸對柳茜說:“你媽掉眼淚了。”“心疼我?”柳茜問。“是的呀。”柳茜爸爸說。柳茜心想,我媽這么心疼我,會不會給我一些資助呢?她一臉期待地問爸爸:“然后呢?”爸爸接著說:“你媽說,做事嘛,該吃的苦就得吃,吃完了以后就有底氣了。”
柳茜捂臉,什么話也不說了,身體休養(yǎng)好后,該去工作工作,該去讀書讀書,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父母雖然沒有給予柳茜資金支持,但也幫她做了很多事情。為了節(jié)約開支,減少用人成本,媽媽被柳茜“拉下水”,成為女兒的員工。別人可能會擔心不好管理,但柳茜不擔心,因為媽媽的態(tài)度很明確:“我?guī)湍阕鲞@些事情,我就是你的員工,你怎么決定的,我就按你的想法去做。我可能會給你提一些意見,但絕對不干涉。”她還向柳茜表明,現在的很多事情,父母也沒有接觸過,所以他們的建議僅供參考,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有更多建設性的意見了。柳茜要自己學會甄別,并且作出最終決定。
父母對自我的清晰認知,帶給柳茜很多的力量和靈感。她成立的Hi China國際青年發(fā)展聯(lián)盟,宗旨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助力青年成長”,除了將外國青年帶到中國來看中國,聽中國故事,加深對中國的理解,助力中國發(fā)展;還要“走出去”,將中國青年帶到國際社會上去,參與國家發(fā)展議題,讓更多的青年樹立獨立自主意識,敢于去想自己跟社會是什么關系,在更大的世界中能做什么,幫助他們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風流一代》2021年6月上《講好中國故事,改變世界認識——訪第十六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