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星
【摘要】在新時代規劃體系中,國土空間規劃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已經投入較多的精力用于城鄉規劃,促進城鄉規劃快速發展,需要在國土空間規劃時代背景下,形成全新的發展思路,包括強化傳統和應變而上,提升城鄉規劃學科發展模式應用的有效性。在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城鄉規劃建設進入到新的時期,做好城鄉規劃建設工作,可以極大的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并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發展。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 城鄉規劃學科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34
我國采用“多規合一”的方式進行城鄉規劃,通過不斷的實踐,形成具有統一性特點的規劃體系。在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表明我國城鄉規劃進行到新的時期。在進行城鄉規劃建設中,國土空間規劃成為基礎,充分提升國土資源的利用率,明確城鄉規劃建設發展方向,有效提升城鄉規劃建設水平。
1、城鄉規劃科學建設存在的問題
1.1國土空間影響城鄉規劃
在中國城鎮規劃發展過程中,通過應用國家治理工具,使城鄉規劃進入到新的發展時期,明確城鄉規劃的目標,調整城鄉規劃方向,才能實現國土資源有效利用以及促進城鄉規劃建設。在現行統一的標準下,國土空間規劃期間,建立完善的規劃體系,基于體系加強實踐操作,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使規劃穩定有序的發展。
但是在學術研究領域以及規劃領域,對國土空間規劃產生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的意見,如國土空間規劃影響規劃業務發展,國土規劃空間有效評估規劃體系。在影響規劃業務發展過程中,在設定的業務范圍內,擴大城鄉規劃學科的應用范疇,才能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在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期間,制定城鄉規劃科學管理管理措施,才能滿足規劃方案的運行需求,尤其是新的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國土空間規劃精度不斷提升,城鄉規劃發展更需要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適應。在國土規劃空間有效評估規劃體系中,建立完善的規劃體系,會實現國土資源最大利用。
1.2影響城鄉科學發展需求
在傳統的規劃體系中,國土空間規劃涉及的領域較多,包括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上述規劃需要在相同的空間內,加強空間的調整,才能加強規劃與管控。在多規合一的背景下,不同的規劃類型,會成為多種學科應用的前提,在實踐操作期間,增加人文地理、土地規劃以及資源管理等內容,會提升城鄉規劃的競爭力。
進入到新的發展時期,城鄉規劃學科中設定的發展需求較多,明確需求的應用范圍,應加入不同的學科,實現不同學科的交叉作用,并且以物理空間設計思維,使城鄉規劃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城鄉快速發展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會按照一定的規律發展,掌握規律變化,有助于提升城鄉規劃建設水平。
在城鄉規劃學科發展期間,國土空間規劃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多學科交叉融合度較低,與我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產生差異,以及我國城鄉發展未能有模板參考。基于上述問題,城鄉規劃在發展中會經歷較為漫長的探索過程,在實踐中會影響應用轉換率,缺乏有效的總結內容。
2、城鄉規劃發展機制
2.1外生發展模式
在城鄉規劃中融入不同的學科,會在不同的學科中產生交叉點,每個交叉點會衍生出新的領域,如外生發展模式。在外生發展模式中,學科在城鄉規劃中會體現出外向性的特點,既能與自身的發展相互呼應,還能有助于其它學科知識的輸入,使用輸入的學科知識,增強整個規劃體系的實踐操作能力。
我國已經在城鄉規劃建設中,積極應用外生發展模式,基于外生發展模式,會使各個學科在融合中,建立較為明顯的互動關系,基于互動關系,各個學科在城鄉規劃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展現出來,如經濟學科,用于優化城鄉規劃建設,在規劃中會詳細標注提供經濟建設的條件,使城鄉規劃中經濟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在良性的發展模式中,整個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此外在外生發展模式中,信息數據輸入和技術輸入成為城鄉規劃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的有效途徑。
2.2內生發展模式
在相鄰的學科體系中,將不同的學科進行融合可加快城鄉規劃建設的發展速度。在快速發展中,城鄉規劃建設會更加成熟,整個過程會在內部建立穩定的體系,用于推動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使規劃學科體現出規范性特點。以全面的角度進行分析,在規劃發展期間,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會在規劃建設中融入新的科學理論,并基于自身產生的特點,會為不同學科融入提供條件。此外在規劃學科深入探索中,應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會拓寬探索路徑,以便更好的優化規劃建設體系。
2.3內外互動機制
將不同的學科融入到城鄉規劃中,在學科內建立互動機制,有助于不斷細化專業領域,使各個學科在規劃體系中產生較大的差異,借助差異會擴大規劃建設的范圍,增強規劃建設的特殊性。從學理角度進行探索,尤其是在應用技術環節,產生的不同類型,會使純技術理論與實踐操作,作為城鄉規劃建設的兩個渠道,在科學的范疇內,實現社會有序的發展,在設定的規律內進行規劃和建設,會極大的滿足人類對空間的需求。在狹義角度進行分析,理論層面的探索與發展,會在限定的條件下,提升規劃建設速度,在超出現實要求的背景下,技術層面的發展,會使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最終在機制內形成良性的互動氛圍,為各項資源循環使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3、城鄉規劃學科建設參考
3.1優化學科體系
城鄉規劃建設過程中,與社會經濟發展存在密切的關系,我國在歷經較長時間的改革開放后,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會為城鄉規劃建設創造空間,進一步提升規劃建設隊伍的專業性。在城鄉規劃建設學科中,加強實踐操作,基于實踐操作會提升社會的規劃建設水平,并且實施管理措施,會進一步優化學科體系,同時作為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城鄉規劃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采用多種方式,基于多種學科共同規劃下,會使建立的體系更加穩定,進而保持穩定發展狀態,提升規劃建設質量。
3.2內外延展互動
在中國規劃建設中,城鎮規劃理論中,將西方城鄉規劃實踐作為參考,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理論優勢,將實踐作為參考,采用內外延展互動的方式,可以增強規劃建設的操作性。我國城鄉規劃建設方式較為單一,與學科發展不充分存在關系。針對出現的問題,在國土空間規劃時代背景下,投入較多的資源用于創造更多的規劃建設條件,一方面提升各個學科的融合能力,另一方面會使規劃建設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內外延展互動不僅會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還能使規劃建設掌握主動權?,F階段國土規劃時代背景下,多種技術的融合與學科創新發展,正成為增強規劃建設互動的有效載體。
3.3建立學科行業發展體系
城鄉規劃學科在發展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的融合,形成具有學科性和行業性雙重發展特點。在學科和行業統籌發展期間,建立良性互動關系,一方面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將規劃建設中產生的資源進行共享。在快速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應用科學合理的規劃技術,會加快規劃建設的速度。此外在應用智能技術過程中,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逐步開展,許多領域會融入城鄉規劃建設內容,實現人才隊伍建設與體系的協調發展。城市在快速發展背景下,發展體系會梳理各個領域的關系,在面對復雜的關系時,學科行業體系會突破傳統領域的限制,構筑具有創新特點的行業發展空間。
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通過梳理城市規劃理論,將城鎮化發展產生的社會效應進行深入的分析,在分析中融入不同的學科,實現城鄉規劃建設創新發展的同時,還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有效增強城鎮發展的原生動力,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速度。
參考文獻:
[1]陳宏勝,陳浩,肖揚,等.國土空間規劃時代城鄉規劃學科建設的思考[J].規劃師,2020,(7).22~26.
[2]周慶華,楊曉丹.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城鄉規劃教育思考[J].規劃師,2020,(7).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