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云

【摘要】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給排水工程施工極為重要,所以,應提高給排水安裝施工工藝,避免出現內澇、積水和供水壓力不足等相關問題。本文結合上海臨港C0601 地塊倉儲物流項目工程實例,從施工前準備、管線鋪裝、管道壓力試驗等方面對給排水管道安裝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可供類似工程施工參考。
【關鍵詞】市政工程;給排水;管線鋪裝;壓力試驗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160
1、工程概況
本項目為新建工程,整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17908.00 平方米,包含1#、2#、3#、4#倉儲,1#、2#門衛室,辦公樓等單體,各單體的體量及構造情況如下表1:
2、給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2.1 施工前準備
2.1.1 材料要求
在給排水工程施工建設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各種材料和設備,在進入施工現場應用之前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檢驗,并且施工材料應有出廠合格證,以保證施工材料質量滿足設計以及規范要求。
2.1.2 管道預制加工
⑴針對焊接連接管道的預制加工:在進行管道焊接時,應注意控制其所處環境,做好防風、防雨等防護工作,如果焊接場所的溫度在-20℃以下,在焊接前應對管道做預熱處理。⑵針對承插口連接管道的預制加工:該類管道主要為聚乙烯管和UPVC材質,主要應用于室內、外排水管,可直接進行承插粘結。
2.2 鋼套管安裝
首先根據所穿構筑物的結構厚度、穿越管道管徑,對套管的長度和規格做出確定,然后依照所需進行下料加工,并在加工過程中于內部涂刷防銹漆。如果為穿樓板套管,在安裝的過程中,應注意設置鐵架作為支撐,在一些特殊位置例如廚房,套管上部應高出地面2cm,衛生間位置高出地面5cm,下端和地面齊平,其次,預埋套管時應控制中心線的垂直度。
2.3 管線鋪裝
2.3.1 管線布置與放樣
管線定位、放樣前應依據圖紙設計與施工現場沿線核對。同時應仔細勘察管線途經過程中其它管線及建、構筑物的影響情況,并了解其管道埋深及建、構筑物基礎深度。管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不能符合則應協同監理、建設、設計進行調整,以滿足安全使用要求。(1)通常在鋪裝管道時,不能穿越建筑物基礎,如果遇到條件較為特殊的情況,必須進行穿越,則應當設置套管做保護性處理;(2)管道在敷設時,應保證所處深度在冰凍線之下,如果管道敷設深度處于建筑基礎底面之下時,應分析基礎底面受壓擴散角,保證敷設的管道不處于該范圍之內,通常擴散角按照45°進行考慮。
2.3.2 開挖溝槽
本工程管道的規格較小,埋置深度較淺,且大面積地基已通過降水及夯實處理,溝槽采用無支護放坡開挖。1.2m以內直壁開挖,大于1.2m 小于2m 按1:0.5 放坡。大于2m 小于3m按1:0.7 放坡。大于3m 按1:1 放坡。本工程在進行溝槽開挖時,最大開挖深度在2.1m左右,在開挖過程中應注意控制開挖高程,避免對基面造成擾動。人工開挖過程中如果溝槽內沒有地下水滲漏,可在溝槽底部預留0.05~0.1m左右的高程;若采用機械開挖,或者在開挖過程中發現地下水滲出,溝底預留高程值應在0.15m以上,預留部分由專人清理至要求標高。其次,溝槽開挖時應采用有效的排水方式,避免溝槽內積水,避免溝槽底部土壤遭受浸泡。
2.3.3 管道及閘閥井基礎
基礎施工前應重新復核高程樣樁的標高,溝底設同類型樣樁,間距設置為4m,并復核其標高以有效控制挖土標高。并在原狀土基礎上鋪設管道,同時對于其中局部位置出現超挖的現象,應對超挖處做回填夯實處理。當溝槽底內沒有積水,局部超挖深度在15cm以內時,可直接利用原土回填夯實,且保證回填密實度在原天然土體密實度之上;如果局部超挖深度在15cm以上,應采用砂填層處理方式,其密實度應在95%以上。如果溝底存在較多地下水,或者土層含水量較高,在出現超挖的情況時,通常應用石灰土做回填處理。開挖過程中發現溝底有垃圾等雜物應先將其清除,然后再依照上述標準進行回填夯實處理。
在管道閥門或附件安裝位置處,應針對支墩用碎石墊平夯實找平。對于其中管基較為軟弱之處,或者土壤表現出較強腐蝕性的位置,應依照要求對之做處理。如果管基遇到巖石基礎,應先在其上鋪設厚度15cm以上的砂墊層。依據閘閥井的安裝位置展開對應的基礎施工,首先進行集水井井底澆筑及集水井管安裝,然后進行閘閥井基礎澆筑,各層厚度需滿足設計要求。
2.3.4 管道鋪設
管道鋪設應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分段施工,采用熱熔連接的管道應在鋪設前進行焊接,不宜在溝槽的內部開始焊接操作。對于焊接完成的管道,應依照敷設方向將之逐一擺放在溝槽旁邊。鋪設時兩閥井之間的整段管應作為鋪設的基本單元。且在將管道移入溝槽中時,應注意不能損傷到管材,通常應用非金屬繩索進行下管操作,在需要穿越道路時,應設置鋼套管,套管伸出路邊的長度應在1.0-1.5m以上。
2.3.5 閘閥井砌筑
閘閥井砌筑在各種閥門安裝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后進行,砌筑前應將閘閥底板清理干凈,并進行放樣,放樣以各閥門為中心。閘閥井砌筑砂漿采用袋裝干粉砂漿,砌塊采用小型混凝土標準砌塊。閘閥井、檢查井建成后,內外側抹灰,抹灰砂漿采用干粉砂漿,抹灰質量應符合有關規范要求,粉刷結束后應及時清除落在閥門上的砂漿,并蓋好蓋板。
2.3.6 管道塢膀
管道塢膀施工過程中采用干重大于16kn/m3的中粗砂,并且回填高度應高出管頂50cm以上;回填到管頂50cm以上;如果管道處于綠化帶內,可回填到管頂平。在塢膀施工過程中應在管道兩側均勻下料,并分層澆水找平,并確保回填密實度達到93%以上。
2.4 溝槽回填
在溝槽回填施工中,針對排水管,應先進行閉水試驗,在檢驗合格之后才能做回填處理;針對給水管道,應先進行大部分回填處理,預留管道連接部位,最后進行管道水壓試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回填,所有管道在回填之前都應當依照規范要求做加固處理。在回填管頂以及管道兩側時不得有垃圾等雜物,先填管道底部,然后同時回填管道兩側,然后回填到距離管道頂部50cm處停止,這部分回填通常應用人工回填方式,在超過管頂50cm之后可應用機械回填,但是機械設備不能直接在管道上端行走。
溝槽回填過程中應分層夯實,每層高度20-30cm,回填采用人工夯實,如果回填高度高出管頂50cm時,可應用小型機械設備進行回填土夯實處理,此時每層回填松土的高度控制在25-40cm 范圍內。對于穿越道路的位置,在進行回填時,應基于道路路基的情況展開回填,確保道路的運行性能。
2.5 給水管道壓力試驗
2.5.1 水壓試驗技術要求
本工程試壓時應遵循以下技術要求:(1)水壓試驗主要是監測管道在各種水力條件下的壓降以及滲水量值,確保在允許范圍內;(2)在采用多種材料類型的管道時,應根據管道材質差異分別展開試驗,如果條件不允許分別開展試驗,則應進行組合試驗,此時試驗要求應按照要求較高的標準來展開試驗;(3)在管道水壓試驗前應在水中浸泡12h以上,在管道內部充水之后,應注意檢查管道的連接部位,觀察是否存在滲漏情況,并及時針對滲漏點做出處理;(4)在管道水壓試驗過程中,靜水壓應大于或等于管道工作壓力的1.5倍,試驗壓力值≥0.8MPa。(5)水壓試驗宜分段進行,每段試驗長度應在1km以內,如果試驗段內存在管件,應將長度控制在500m以內。(6)在管道系統中應設置排氣孔和排水疏導管路,以保證系統的整體運行性能;(7)試驗過程中應檢查試壓管末端支撐擋板的可靠性,以保證支撐設施可靠,且不能應用閥門作為封板;(8)管道試壓采用帶計量裝置的機械裝置,使用彈簧壓力表時,其精度應大于1.5級,量程應為試驗壓力的1.3~1.5倍。
2.5.2 預試驗階段,應按如下步驟,并符合下列規定
(1)降低管道內的水壓,使之與大氣壓保持相同,然后維持60分鐘左右,以確保在此時間段沒有空氣進入管道內;(2)慢慢將管道內水壓升至試驗壓力,然后保持壓約30分鐘,如果試驗過程中壓力下降,可向其中注入少量水補壓,但是不能高出試驗壓力值。在此過程中注意檢查管道各連接位置是否存在滲漏現象,如果發現滲漏應暫時停止試壓,然后將滲漏原因查找清楚,并進行處理后重新試壓;(3)在達到試驗壓力后停止注水,并使之保持60分鐘,觀察60分鐘后的壓力值變化,要求壓力下降值不能低于試驗壓力70%,如果低于該數值,應查明原因并進行處理,然后重新開展試壓試驗。
2.5.3 主試驗階段,應按如下步驟,并符合下列規定
(1)預試驗完成后,應立即進行排水減壓,減壓量約為試驗壓力的10%-15%。這時應注意對排放水進行測量,應用△V(L)表示。同時依照規范計算出試驗允許的最大排水量:△Vmax(L),要求△V ≤△Vmax(L),否則應停止試壓試驗。在進行泄壓之后,應先將管道內的空氣排出,然后重復試驗階段的試驗步驟;(2)每3 min觀察一次管道內的殘余壓力,連續觀察30min。如果在此期間管道壓力上升,則表明水壓試驗合格;
(3)如果連續觀察30min,管道內的剩余壓力沒有出現上升,還要繼續觀察,并將時間延長到1h。在此期間壓降不超過0.02MPa,也說明水壓試驗合格;(4)如果不能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則預示著試驗不合格,需要查找原因并重新試壓。
結語:
市政公用工程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其施工質量與功能的穩定性非常重要,特別是給排水管道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作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能從側面反映城市的整體發展。所以,為了保證城市給排水功能的穩定,嚴格控制給排水管道的安裝,完善施工給排水系統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混凝土排水管基礎及接口》(04S516)[S].
[2]《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安裝》(10S406)[S].
[3]張軍.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分析[J].城市建筑.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