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強 歐啟忠

柳州鐵一中學(初中部)秉承立德、啟智、明道、篤行的校訓,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教育理念,依托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開發特色課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本期“創客聯盟”,讓我們一同走進柳州鐵一中學(初中部)。
柳州鐵一中學(初中部)是一所有著優良傳統的“新”學校。自2015年遷至柳州市柳東新區后,短短的幾年時間,該校“一躍而起”,矗立柳東。
“很多學校都是近幾年在創客興起之后才開始圖形化教學,而我們學校早在2015年就已經在常態信息技術課堂中,對每一位學生普及了Scratch教學。”負責信息技術的指導老師周云霞老師驕傲地說。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柳州鐵一中學(初中部)對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做了初步的改革探索,改進教學方法,融入新內容,更新了校本科創課程。新課程以常規課堂教學為載體,全員普及新科技教育;以綜合性跨學科實驗室建設為依托,以項目學習的方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
近兩年,除了傳統的圖形化編程,學校還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引入各種新的內容、材料和技術工具,比如引入編程貓、Mind+、mPython等編程軟件,micro:bit、掌控板等開源硬件,加入激光切割、3D造型設計等新內容。
“每次上課學生們都很積極,早早就到機房等待了。他們都說科創課有趣、好玩,又有科技感。”林禹江老師介紹說。電子元件、開源硬件等硬件的應用,使軟件編程課程更直觀、更具實用性。當學生們通過學習,把自己的一個個奇思妙想付諸現實,做出一件件精美又具特色的作品時,就會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在這里,喜歡音樂的同學用掌控板做出電子鋼琴,彈奏自己喜歡的樂曲;喜歡跑步的同學設計迷你計步器,讓跑步愛好者不必攜帶手機也能知道自己每天跑步的數據……此外還有聲控小燈、智能垃圾桶、智能頭盔等各式各樣的創意作品。
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在幾年間建立了3D造物藝術實驗室、開源硬件智能編程實驗室、機器人工作室、數字繪畫工作室、數字媒體工作室(電視臺)等多個綜合性跨學科實驗室,將圖形化編程、信息學奧賽、機器人技術、創客造物等融入日常教學和課后的社團活動。
機器人工作室是同學們完成小組探究實驗項目的好地方。在這里,同學們可以通過有趣的游戲任務,學習機器人的結構設計、制作和編程。周云霞老師常對學生說:“不怕做不出來,就怕想不出來,‘想最關鍵。”黃浚朗同學原本有做一臺“永動機”的想法,周老師聽說后,和他一起推理論證。經過深入思考,最終黃浚朗放棄了“永動機”,但在周老師的鼓勵下,他從現實生活出發,突破生活的感知和經驗形成的慣性,設計了作品《荒漠開拓者》,并獲得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3D創意設計初中組三等獎。在教學中,同學們的“天馬行空”常常會給老師帶來驚喜,“我不再是純粹的指導者,而是不斷從學生身上獲得新的靈感、與他們一起成長的科技愛好者。”周云霞老師欣慰地說。
信息學奧賽是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之一,它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算法編程能力,參賽者需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解決人工無法完成的數學或智力問題。要參加該比賽,就必須學習編程語言C++,這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算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該校很多學生都是零基礎,學起來困難重重,而從開始學習到正式比賽只有4個月的時間。為了有效提高同學們的能力,黃俞錫等幾位指導老師想了很多辦法,開發了專門的程序設計校本課程,不僅讓同學們學會了C++的相關知識,掌握了基礎算法,提升了編程能力,還在比賽中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讓學生們適時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編程算法,能夠釋放他們的創意,展現才華,獲得認可,加強人際交流和同伴互助,這也是學生們樂于參與學習的重要因素。”黃俞錫老師說。寒暑假、疫情期間,老師會在QQ群中發布學習資源,組織網上教學和討論。即使到了深夜,同學們依然不愿意離開網上學習分享會,“我還有好多想法要說給大家聽,可不可以晚點結束?”很多同學都這么說。
“盡管我們在平時的信息課中已開始了Python編程的教學,普及程序設計的相關知識,但是學生在學習復雜的算法編程時,仍然會有難以克服的困難。”為此,黃俞錫老師與其他老師一起想出了新辦法——與高中部合作組織信息學奧賽訓練,讓學生換一個學習環境到高中部學習,以增加新鮮感,提高學習興趣。通過與高中學長們的交流,同學們對未來的高考、自主招生、強基計劃等有了具體深切的了解。交流活動結束后,家長們反映得最多的,就是同學們對未來的目標更明確了,即使在家里也會很自覺地研究信息學,學習勁頭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