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燕
摘 要: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城鄉結合部的小學生勞動意識淡薄,未能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尤其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這部分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問題越發突出,故從城鄉結合部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采取勞動教育與語文學科融合為對策等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勞動教育;語文學科;勞動觀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94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關乎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價值取向和技能水平,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能提高學生勞動實踐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科學精神。而勞動教育也成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有效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此,才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一、城鄉結合部小學勞動教育現狀
(一)勞動教育被弱化
一些城鄉結合部學校對于小學生的勞動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對勞動育人的功能發揮不到位。首先,是在勞動課中,教師只重視傳授勞動技能,卻不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意識,出現“為勞動而勞動”的思想傾向,對勞動育人功能內涵的發掘比較缺少。其次,勞動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比不大,與語文、數學等學科相比其教育空間狹窄,勞動課課時不足,未能常規化。與此同時,勞動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勞動課程開設得也不系統,內容設置上與小學生的勞動需求不相符,且不合理。再次,一些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即便開展勞動教育也是走馬觀花,徒于形式,未能真正融入和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中,與整個教育體系融為一體,同步進行。最后,學校現行勞動課開設方式方法相對單一,勞動教育的渠道與途徑也較為單一,有的學校簡單認為勞動教育就是學生日常打掃打掃衛生,或者是不定期組織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未能夠從深層次培育學生勞動意識和正確的勞動觀念的方向上進行思考與落實,勞動教育呈現出間歇性、短暫性,學生的知行合一無從考量以及內化,使得城鄉結合部學校的勞動教育被弱化。
(二)勞動教育被軟化
處于城鄉結合部的小學生,其生存環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城市相比,經濟較為落后,但與農村相比,經濟又在不斷的好轉中。這部分學生的家長,有的出外打工,導致一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缺失,繼而影響到勞動教育的缺失。也有學生家長本身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有誤,由此也使得勞動教育成為“雞肋”,如,一味嬌慣孩子,代辦包辦勞動,或者干脆放任孩子,勞動可有可無。或者家長只會關心孩子學業成績,能盡心盡力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卻忽視了家庭勞動作業。勞動教育無形中被軟化,學生受此特殊家庭教育環境因素影響,導致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淡薄等問題,未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意識。
(三)在社會中被淡化
整個社會對于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是與學校、家庭的勞動教育同頻共振的,學校、家庭的勞動教育不深入、不具體,方式方法存在局限性,落實不到位,這也意味著學生在社會行為中表現出懶散、懶動,甚至是面對一些勞動,出現畏難情緒、逃避思想,在社會實踐中,勞動意識不強,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良好的精神風貌未能形成,由此也導致了勞動教育在社會中被淡化,小學生勞動素養、勞動能力、勞動技能在社會輿論和社會評價中嚴重缺失。
二、勞動教育與語文學科融合的具體對策
(一)制訂融合計劃,實現有機結合
勞動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對于城鄉結合部的小學生來說,對其進行勞動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那么在語文教學之中,利用其強大的育人功能,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對比,并有機結合起來,達到融合與貫通,實現對小學生勞動教育理念的滲透以及勞動素養的培養。而勞動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必然需要以小學生的勞動教育的要求以及語文教學的實際,來科學制訂相關的融合教學計劃,從而使得語文學科之中,勞動教育內容的融合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實踐性、系統性,同時對勞動教育內容進行合理分解,使有關的知識點能夠在語文教學的不同階段進行合理分配,結合不同年級、班級以及不同學生認知差異、勞動水平等等實際情況有序有效進行,制訂勞動教育與語文教學相融合的可行性的教學計劃。
(二)挖掘勞動內容,注重教育引導
根據勞動教育與語文學科相融合的教學計劃,作為教師則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節、步驟進行合理的滲透。首要前提就是教師能夠對語文教材進行研究與細讀,對語文課本教學中有關勞動教育方面的素材加以挖掘,并在課堂之上能夠將有關勞動的教育知識點凸顯出來,引領學生認真品味,深化學生認知,循序漸進滲透崇尚勞動的理念。比如說,在教學《守株待兔》這一寓言故事時,引領學生能夠了解這一看似篇幅短小卻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教師通過“耕者為什么會去守株待兔,結果怎么樣”的問題拋磚引玉,讓學生從寓言故事中思考、領悟和體會:不勞而獲是行不通的,只有靠自己的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這一寓言故事也在告訴人們不能將偶然事件看成一種必然的發生,要真正獲得收獲就需要投入自己長期的勞動,否則,將會一無所獲。如此,通過對語文課本中勞動內涵的挖掘,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勞動意識。
(三)進行寫作實訓,滲透勞動教育
通過在語文學科中對城鄉結合部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來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而語文學科,不僅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實現勞動教育的滲透,還能在寫作教學中進行勞動意識、理念的強化。例如,在一些節點,教師會布置寫作任務,如五一勞動節、植樹節、雷鋒日、母親節等等,通常語文教師會以這些節日為契機,開展相關的征文活動,讓學生進行主題寫作訓練。每年舉辦五一勞動節的相關主題征文活動,如,“記一次有意義的勞動”“我勞動、我光榮”“勞動 成才 成長”“如果不勞動……”等系列活動,一方面學生通過自身的勞動有感而發;另一方面,這些主題既可以是學生實踐的活動主題,也可以是作文主題,讓學生在勞動體驗中體會勞動的價值,也在作文中對自己勞動的親身感受進行描述,知行統一,相得益彰,通過寫作訓練和實踐活動的融合,讓小學生會寫作文的同時,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崇尚勞動的思想洗禮,勞動教育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