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摘 要:在小學時期的課程教學中,語文是其中的關鍵學科。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基礎性技能。而傾聽是其中的關鍵,可以說是學生必須掌握、具備的基本技能。課堂上著眼于學生傾聽能力、習慣的培養,能夠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從學生傾聽習慣培養的現狀出發,創新出更高效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95
小學教育屬于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未來成長的關鍵時期。小學時期,屬于學生人生成長、發展的關鍵,小學教育也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價值觀的養成。在小學教育時期,語文教師也需加強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才能為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也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傾聽習慣的培養現狀出發。優化更為高效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傾聽意識、能力。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現狀
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小學生的傾聽意識較為薄弱,尚不具備良好的傾聽習慣。究其原因,與家長對其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有關系。首先,小學生在家庭中均受到較大的關注。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以孩子為中心的現象。受到此方面的影響,讓小學生的表現欲望較強,習慣以自身為中心。進而導致學生缺少傾聽的習慣,不利于學生人格的完善、健全,也不利于高效語文教學氛圍的構建。其次,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陳舊,課程內容、教學形式均難以讓小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完全激發出來。傳統教學手段使得學生處于枯燥、混亂的學習氛圍之下,繼而導致學生出現課堂走神、精神不集中等一系列問題。此時,學生在課堂上沒有養成傾聽教師講話的習慣,不僅不利于自身語文知識能力的提升,也導致課堂教學呈低效性發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方法
(一)營造良好傾聽氛圍,提升學生的傾聽意識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想幫助學生養成較好的傾聽習慣,必然需要學生形成傾聽意識。而此時,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氛圍出發,為學生營造出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環境的引導下學會傾聽,并使其能夠在傾聽氛圍中得到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傾聽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從信息化教學手段出發。為學生呈現出圖像、視頻等生動的信息化資源,利用媒體資源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例如,在《我們成功了》一課的活動課堂中,旨在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到課文中表達出來的情感,并且能夠讓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得到激發、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從申奧時的相關影視、紀錄片出發,為學生播放出一段申奧成功時北京城的相關視頻。在視頻中,學生可以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申奧成功的氣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此種學習課堂之上,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得到很好的激發,促使學生耐心傾聽教師講授課文知識,強化學生傾聽意識。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傾聽專注力
對于教師來說,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通過合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需善于優化自身的課堂教學方式,創新自身教學方式,構建趣味課堂活動,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課堂活動中,達到強化學生傾聽專注力的目標。如《棉鞋里的陽光》的教學活動,旨在幫助學生著重理解“棉鞋里的陽光”的含義,學會關愛長輩、體諒他人。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從課文內容出發,為學生提出針對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分析,明白“棉鞋里的陽光”的含義。在學生自主分析、探究課文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很好的體現。此時,教師也需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布置出差異化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推動學生傾聽專注力的提升。
(三)強化語文傾聽訓練,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在實際學習活動中,學生變得更為積極、踴躍,并可以積極表達自身的疑問、觀點。教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處于課堂主體地位,充分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由此,能夠讓課堂氣氛更加熱烈、高效,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此種學習環境之下,能夠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提升自身的傾聽能力,并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目標。可以說,優良的傾聽習慣,可以讓學生變得更加有涵養。學生在養成較好的傾聽習慣、能力之后,可以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此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來設置傾聽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例如,以課文《火車的故事》的教學活動為例,旨在幫助學生簡單了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及它們的特點,并選擇一種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在教學課堂上,在教學內容講授完畢之后,可以鼓勵學生使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自身對火車的認識。此時,可以讓其他學生來復述上一位同學的發言,進一步規范學生的學習、課堂行為。在傾聽訓練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學會聽取他人的意見,吸納他人的優點。而且也讓學生在復述中提升自身的傾聽能力。在此種活動氛圍之下,也有利于學生 健全人格的養成,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從方法傳遞出發,強化小學生的傾聽技巧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普遍較為活躍。在課堂上,也常常會積極表現自我,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會忽視他人的感受。此種現象的出現,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良好同學關系的建構。在此過程中,著眼于學生的傾聽習慣、能力的培養,可以避免學生養成“目中無人”的觀念,讓學生更積極地與他人交流、相處。例如,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幫助學生懂得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課堂上,引導學生掌握傾聽的方法、技巧,才能在傾聽中把握重點,吸納他人話語中的精髓。如:圍繞“進步”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身對進步的理解,并啟發學生學會在傾聽中抓住重點。在學生表達過程中,讓其把握講話主旨,活躍自身思維,分析傾聽內容,進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能力、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