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清
摘? 要:目的? 分析正畸聯合口腔修復療法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n=40)采取口腔修復療法治療,觀察組患者(n=40)采取正畸聯合口腔修復療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正畸聯合口腔修復療法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高于僅采取口腔修復療法治療所產生的效果。
關鍵詞:正畸;口腔修復療法;語言功能;先天性缺牙;咀嚼功能
中圖分類號:R78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0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 combined with oral prosthodon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tooth deficiency.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tooth los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mong them, the control group(n=40) received oral prosthodontic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n=40) received orthodontic combined oral prosthodontic therap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speech function and chewing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peech function and chewing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s combined with oral prosthodon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missing teet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ral prosthodontics alone.
Keywords: Orthodontic; Oral prosthodontics; Language function; Congenital absence of teeth; Masticatory function
先天性缺牙為口腔科的一種多發病與常見病,是由于牙胚發育障礙而導致的,一般被分為個別牙缺失,先天無牙癥以及多數牙缺失這三種,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就會消極影響到患者的咀嚼功能、語言功能,以及牙齒的美觀性[1-2]。現如今,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口腔保健的意識也愈發增強,所以許多先天性缺牙患者均選擇采取醫療手段來恢復自身牙齒的美觀性以及語言功能等[3-4]。而在此情況下,探尋治療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有效性方式就顯得至關重要。對此,本文主要研究正畸聯合口腔修復療法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先天性缺牙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19~36歲,平均年齡(24.29±1.2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5.06±2.09)歲。兩組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文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研究。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X線檢查,符合先天性缺牙的診斷標準[5];②已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臨床資料完整,依從性好。
排除標準:①牙齒鈣化明顯、牙齒萌出困難患者;②牙齦過度增生患者;③有拔牙史患者;④語言、理解障礙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口腔修復療法實施治療:應先對患者進行全面性的檢查,了解患者缺失牙的數量和位置,鄰牙的牙周與牙體的真實情況,制定出最為適宜的口腔修復方案(涵蓋隱形義齒,金屬鑄造橋,烤瓷冠以及前后牙烤瓷橋等),依據臨床修復方案為患者實施口腔修復治療。運用標準真絲弓與方絲弓等矯正技術,促使患者上下牙齒保持整齊,對患者口腔中的錯位、傾斜以及扭轉的牙齒予以矯正。
觀察組患者采取正畸聯合口腔修復療法實施治療,正畸治療方式體現如下:得到患者下頜牙與上頜牙模型和其X線頭顱全景片與側位片,針對患者的真實狀況,為患者制定出針對性的正畸方案與口腔修復計劃,運用固定矯正器對患者實施正畸治療(主要涵蓋開拓缺失間隙,集中牙間隙和豎直基牙等)。在實施正畸治療之后,還需針對患者的真實狀況,為患者實施口腔修復治療。其矯正方法同對照組相同,待患者矯正6~12個月后,要求患者入院復查,確保患者牙弓排列整齊,牙與牙之間縫隙屬于合理范圍為正畸治療結束。
1.4? 臨床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效(牙齒美觀,咬合功能恢復)、有效(牙齒美觀,咬合功能明顯恢復)、無效(修復體脫落,咬合功能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5.00%),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先天性缺牙主要是指在牙胚形成期未能夠形成與發育的牙稱之為先天性缺牙。先天性缺牙的影響因素包括遺傳與環境因素,感染,營養障礙,內分泌失調,或是受到有害輻射均易于致使產生先天性缺牙狀況。先天性缺牙的癥狀表現為牙齒數量不足,缺失位置也是有所差異,既能夠產生于乳牙列,也能夠產生于恒牙列,而相較于男性患者來說,女性患者的發病率要更高一些,缺失牙位一般表現為對稱分布狀態[6-7]。在臨床中務必要注重對于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有效性、合理性治療。但采用何種治療方式去治療先天性缺牙患者,就要求臨床醫務工作者對此進行積極的探析,以期真正探析出最為適宜先天性缺牙患者,最能夠產生顯著療效的臨床治療方案[8-9]。
以往在治療先天性缺牙患者時,往往是運用口腔修復療法實施治療,但在單一運用此種治療方式后,卻發現難以對患者產生極為顯著的修復效果,且會對患者的語言功能與咀嚼功能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更甚會損傷到其牙周組織,產生相反的治療效果。
正畸療法主要是以矯正牙齒,糾正錯牙與畸形為主的一種有效治療方式,能夠應用矯正裝置對骨骼與牙齒的協調性進行合理調整,以起到美觀牙齒與矯正牙齒的作用[10]。通常來說,成年患者由于骨骼與面部已然定型,因此其矯正的成功概率要明顯低于青少年群體。而據相關調查顯示[11-12],若能夠聯合運用口腔修復療法與正畸療法,則能一同發揮出上述療法的治療作用,切實提高對于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治療效果,以提高患者牙齒的美觀程度。
綜上,對先天性缺牙患者采取正畸聯合口腔修復療法實施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恢復患者的咀嚼功能與語言功能,也可提高其牙齒的美觀性。
參考文獻
[1]溫惠慧,支旺,孔維欽.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5):62+65.
[2]陳嬋.應用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效果[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3):60+63.
[3]喬彥.應用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5):61-61.
[4]陶曉玉.對先天性缺牙患者進行口腔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24):75-76.
[5]王瑤,劉俊紅,邢軼旻,等.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效果淺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08):937-937.
[6]王新,周昱,廉奇鑫.FBXW7與KLF5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6,04(06)49-51.
[7]龔玉靜,吳潔,王瑞娜,等.過表達長鏈非編碼RNA MT1JP抑制視網膜母細胞瘤SO-RB50細胞的增殖、侵襲和體內移植瘤的生長[J].西部醫學,2019,11(12):1845-1850.
[8]梁喜鵬,常浩,曲峻峰,等.miR-182靶向抑制FBXW7表達影響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增殖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9,12(22)4213-4219+4227.
[9]廉奇鑫,蘇俊強,王新,等.FBXW7和SRC-3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5,04(03)72-74.
[10]湯華,趙鐵,桑衛東.FBXW7與c-myc在結直腸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J].安徽醫學,2016,11(06):705-708.
[11]姜樹中,花佳佳,張玲燕,等.FBXW7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其與結直腸癌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7,10(02):1-4.
[12]成冬冬,劉寧,王曉,等.長鏈非編碼RNA MT1JP低表達與結直腸癌進展的關系[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9,06(1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