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昭
摘? 要:目的? 研究中醫“和法”應用于消化內科常見病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2月于莊河市中醫院就診治療的64例消化內科常見病患者,以治療方案差異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兩組均為32例,研究組患者行中醫和法治療,對照組患者行西藥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中醫證候積分。結果? 研究組功能性腸胃病、胃炎、胃潰瘍等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消化內科常見病治療中采用中醫和法臨床療效顯著,并發癥發生率低,可在各級醫療機構中應用。
關鍵詞:中醫和法;消化內科;常見病
中圖分類號:R2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23-03
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顯著改變,常見消化內科疾病,如胃炎、胃潰瘍、功能性腸胃病等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需及時行針對性治療[1]。臨床治療消化內科常見病多采用西藥對癥治療,部分患者停藥后病情反復,且并發癥發生率偏高。中醫理論對消化內科常見疾病研究深入完整,中醫和法也稱為和解法,其核心理念是利用疏瀉類藥物緩解臨床癥狀并調理機體,其具體治療方案包括調和營衛、和解少陽等,可有效改善肝脾及胃腸不合[2]。本次研究以我院就診64例患者為樣本,研究探討中醫和法在消化內科常見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2月于莊河市中醫院就診的64例消化內科常見病患者,以治療方案差異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兩組均32例。研究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33~64歲,平均(48.82±2.63)歲;其中胃炎10例,胃潰瘍13例,功能性腸胃病9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35~62歲,平均(48.76±2.61)歲;其中胃炎12例,胃潰瘍10例,功能性腸胃病10例,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本研究經院內倫理審核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胃鏡檢查及臨床癥狀評估,符合中西醫消化內科常見病診斷標準[3],無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認知障礙,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
排出標準: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精神類疾病、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消化內科常見病西藥治療。胃炎患者口服硫糖鋁(生產廠家:江蘇鵬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644)、奧美拉唑(生產廠家:海口奇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393)、黃連素(生產廠家:四川依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0115)治療,硫糖鋁餐后服用,3次/d,1.0g/次。奧美拉唑餐后服用,3次/d,20mg/次。黃連素餐后服用,3次/d,0.3g/次。胃潰瘍患者口服克拉霉素(生產廠家: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52)、阿莫西林(生產廠家: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450)、埃索美拉唑(生產廠家: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379)治療,克拉霉素每日早晚餐后各服用1次,0.5g/次。阿莫西林每日早晚餐后各服用1次,1.0g/次。埃索美拉唑每日早、晚餐前各服用1次,20mg/次;功能性腸胃病患者口服帕羅西汀(生產廠家: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06)、阿普唑侖(生產廠家: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696)治療,阿普唑侖每日睡前口服1次,0.4mg/次。帕羅西汀每日睡前口服1次,20mg/次,共治療3周。
研究組患者行中醫和法治療,依據患者臨床癥狀及中醫辨證施治理論確定具體治療方案。胃炎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藥物組方為半夏12g、香附12g、黨參30g、延胡索12g、三七6g、枳殼12g、大棗12g、甘草9g、黃連6g、吳茱萸4g、干姜5g,如患者胃寒,組方中加入吳茱萸10g、砂仁10g,上述藥物水煎后取汁300mL,早晚分2次服用。胃潰瘍患者采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方為砂仁24g、木香24g、半夏48g、陳皮36g、甘草24g、茯苓36g、白術36g、黨參80g,如患者肝郁氣滯,加入柴胡12g;如患者脾胃陰虛,加入沙參15g、麥冬15g;如患者胃痛,加入延胡索10g,上述藥物水煎后取汁300mL,早晚分2次服用。功能性腸胃病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藥物組方與胃炎患者相同,如患者脾胃虛寒,加入附子理中丸治療;如患者脾腎陽虛,加入四神丸治療,上述藥物水煎后取汁300mL,早晚分2次服用,共治療3周。
1.4?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經胃鏡檢查病灶區域消失,臨床癥狀痊愈;有效:患者經胃鏡檢查病灶區域減小,臨床癥狀痊減輕;無效:胃鏡檢查及臨床癥狀評估均無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類并發癥(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發生總例數。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例數/總例數×100%。
依據消化內科常見病中醫治療標準統計兩組中醫證候積分[3],分值范圍為1~10分,得分與癥狀嚴重程度成反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表示為 (x±s),以t為檢驗方法,計數資料表示為[n(%)],以χ2為檢驗方法,如P<0.05,則組間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87.50)顯著高于對照組(46.88),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6.25%)顯效低于對照組(25.00%),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對比兩組中醫證候積分,研究組為(5.25±1.04)分,對照組為(8.31±2.15)分,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t=7.247,P=0.000)。
3? 討論
胃潰瘍、胃炎、功能性腸胃病等消化內科疾病臨床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此類疾病主要誘因與飲食、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基礎性疾病等相關,患者臨床表現為腹痛、反酸、噯氣等癥狀,病情易反復,對日常生活影響較為嚴重[4]。臨床治療消化內科常見病主要采用藥物對癥治療,為提高治療效果,需合理選擇治療藥物。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組患者經中醫和法治療后胃潰瘍、胃炎、功能性腸胃病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認為中醫和法應用于消化內科常見病治療中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顯著。西藥是臨床治療消化內科常見病的主要方案,通過質子泵抑制劑、抗生素、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組織,清除幽門螺桿菌,緩解臨床癥狀,其主要缺陷為停藥后癥狀易反復,且并發癥多發[5]。
傳統中醫理論對消化內科常見病論述豐富完善,中醫和法以中醫血氣循環理論為基礎,以同病異治及異病同治為主要原則,通過和解方劑的大量運用可對患者氣血陰陽及表里整體治療,達到祛除病邪及調理氣機的臨床效果,持續用藥可維持機體氣血運行平穩,降低疾病復發率。中醫和法治療消化內科常見病主要采用疏肝和胃、和解少陽、調理腸胃的治療方案,依據腸胃寒熱及脾胃失調等癥狀辨證施治,藥效緩和持久,對機體正氣無損傷[6]。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半夏瀉心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可調和腸胃,和解肝脾,維持機體陰陽平和,對于肝郁氣滯及肝脾失調等均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治療期間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對藥物組方隨證加減,可有效調理肝郁氣滯、脾胃虛寒、脾胃陰虛等癥狀。與西藥治療方案相比,中醫和法可提高治療針對性,有效調理臟腑及氣血運行,藥效持久緩和,其療效及安全性均具有顯著優勢[7]。
由此可知,胃潰瘍、胃炎、功能性腸胃病等消化內科常見病治療中采用中醫和法臨床療效顯著,并發癥發生率低,可在各級醫療機構中應用。
參考文獻
[1]紀弦弦.柴胡舒肝散聯合和解方劑治療消化內科疾病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20,39(4):43-44.
[2]邱士江.消化內科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現狀分析及其與胃腸疾病的相關性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3):142-143.
[3]左飛.疏肝利膽安胃方聯合西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20,27(4):591-592.
[4]王曉峰.酪酸梭菌和莫沙必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對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2):2033-2034.
[5]高巍,姚紅娟.奧美拉唑聯合鋁碳酸鎂治療胃潰瘍合并胃出血的臨床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8):1001-1003.
[6]汪健,胡逸群,鄭亦農,等.增強CT和令狐分型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診斷和指導治療中的對比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25(5):666-669.
[7]程世超.消化內科疾病患者進行中醫輔助治療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5):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