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 要:目的? 探討手衛生干預提升手衛生依從性及降低院內感染風險的應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對象均為本院醫護人員,共計85例,納入標本的起始時間是2018年11月,截止時間是2020年3月,借助隱蔽方式展開調查,對本院醫護人員的調查手衛生依從性情況,把依從性較低的操作環節單獨抽出展開分析主要有(主要有操作開始前、接觸患者前后、摘除手套后、轉移操作對象時、接觸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時),制定手衛生管理干預措施,干預前后展開的抽查次數均為280次,并隨機抽取了220例患者展開感染監測,包括干預前100例,干預后120例,所有患者均為ICU科室患者,對實施干預前后的手衛生依從性以及醫院感染狀況進行比較。結果? 實施干預后,手衛生依從性較低的所有操作流程較之干預前都得到顯著的改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干預后醫院感染狀況較之干預前展現出明顯的優勢(P<0.05)。結論? 提升在醫護人員的管理、培訓上的關注度,對清洗設備進行改良,能夠使得醫護工作者的手衛生依從度得到明顯的增強,有效減少醫院感染現象的出現率,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手衛生干預;手衛生依從性;院內感染風險
中圖分類號:R19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31-03
就醫療機構而言,醫護工作者的手衛生為導致醫院發生感染現象的關鍵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多重耐藥菌得到擴散的關鍵渠道[1]。醫院所接收的患者在病癥與嚴重程度上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就重癥監護室里的患者來講,其由于病情嚴重,其身體機能和免疫系統較差,需要借助相應的醫療設施來維持生命,此科室也是病毒細菌的主要聚集地,極易產生感染[2-3]。因此,增強醫院醫護工作者的手衛生從性、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具有關鍵性的意義。此次研究圍繞本院的醫護工作者展開,對其手衛生依從性的狀況展開分析,并針對當前所展現出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對實施干預后的手衛生依從度以及醫院的感染狀況展開觀察與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均為本院醫護人員,共計85例,納入標本的起始時間是2018年11月,截止時間是2020年3月,其中醫生18例,護士59例,護工8例。 共計隨機抽取了220例患者展開感染監測,包括干預前100例,干預后120例,所有患者均為ICU科室患者。
手衛生干預前的資料為2019年4月~2019年9月時間段中醫護工作者手衛生執行狀況和患者醫院感染出現狀況;干預前患者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跨度39~71歲,平均年齡為(56.28±5.71)歲;住院時間介于1~5個月之間,平均住院時長為(3.86±1.32)個月。
手衛生干預后資料為2019年10月~2020年4月時間段內醫護工作者手衛生執行狀況和患者醫院感染出現狀況。干預后患者中男77例,女43例;年齡跨度40~72歲,平均年齡為(57.62±4.83)歲;住院時間介于1~6個月之間,平均住院時長為(4.07±1.24)個月。干預前后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對比結果展現出了十分良好的均衡性(P>0.05),比較價值高。
1.2? 方法
首先展開現狀調查:借助隱蔽的形式展開調查,以相應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為參照展開,對醫護者的手衛生在實施干預的前后執行狀況展開抽查、記錄和統計,在干預前后抽查量均為280次。
其次進行原因分析:在護士長的安排下,調取感染科室的6例實習護士,使其了解此次研究的內容和目的,讓其以現場實習與巧妙提問的方式,對醫院的醫護工作者手衛生不依從性的原因展開調查,時長為1周,將調查結果進行整理交由護士長。調查結果顯示,導致手衛生依從性低的第一因素為工作繁忙沒有洗手的時間,第二因素就是頻繁洗手比較麻煩、耽誤時間,第三因素是反復洗手會對皮膚造成損傷,第四為部分醫護工作者不認為會由于操作使患者面臨感染的風險,第五就是少數人認為接觸的并非感染型患者、使用手套就能避免以及洗手設備不健全。調查顯示,護士群體在手衛生依從性上較之醫生較佳,一些醫生和護工的手衛生依從性以及正確率均較低。調查結果展現出,醫護工作者對于消毒、清潔操作的必要性認識較低,手衛生行為的規范度較差,一些具體的培訓工作需要提升力度。
干預措施:①提升手衛生培訓力度。要定期開展醫護工作者的手衛生知識的培訓,主要內容為闡述手衛生對于感染的關鍵影響,要使其了解到預防感染的相應方法,增強其日常工作中的關注度,使用正確的清洗形式進行清洗。在培訓過程中要把手衛生的相應內容重點闡述,開展相應的測試,將重點關注的內容當做測試的關鍵,對醫護工作者的成績進行評定,針對成績不理想的要重點關注。②創設健全的監督管理體系。把手衛生管理體系切實落實,提升巡視與檢查的力度,監督醫護工作者的手衛生依從狀況,對其手衛生操作進行規范。在接觸過患者后好立即進行清洗和消毒操作。叮囑醫護工作者重點關注手衛生,展開每一項醫療操作前后均要依據相應的規范進行清洗。創建專門的監督團隊,若是發現未依據規范進行清洗的人員,要借助說教的形式展開督促,并且要隨機展開抽查與采樣,并把結果加入年度考核。③改良洗手設備。對洗手設備進行改良為實現手衛生操作順利開展的關鍵。要在每個科室的辦公室,治療室甚至是相應的床位上安裝感應型水龍頭,并張貼相應的提示(例如七步洗手法)和相應的消毒步驟,在洗手池邊上要配置相應的消毒和清洗的物品。快速消毒劑具有方便攜帶、刺激性低的優勢,應該對病房的入口、護理車以及床位均配置快速消毒劑,以便能夠實現有效消毒,在進行設備的安裝時,要參照實際狀況進行。
1.3? 觀察指標
手衛生依從性[4]:在實施干預前后借助隱秘觀察的形式展開調查,對所有的醫護工作者在依從性低的環節有沒有按照規范執行清洗和消毒進行記錄(主要有操作開始前、接觸患者前后、摘除手套后、轉移操作對象時、接觸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時),并將其作為評定手衛生依從性的依據。執行率=手衛生執行次數/抽查次數×100%;醫院感染率:在實施干預前后,分別隨機抽取100例和120例患者,觀測其感染狀況并進行記錄和統計。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2.0軟件為基準對其中數據做出分析整理,通過[n(%)]的形式呈現手衛生依從性和醫院感染發生狀況并行卡方檢驗;P<0.05說明研究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干預前后手衛生執行狀況
干預后的手衛生執行狀況占據顯著優勢(P<0.05)。見表1。
2.2? 比較實施干預前后的醫院感染狀況
對實施干預前后的醫院感染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實施干預前的感染狀況較之干預后展現出明顯的優勢(P<0.05)。見表2。
3? 討論
對醫院出現感染現象起到的主要影響的為醫護工作者手衛生狀況,相關研究表明,要想使得醫院的感染狀況的到有效的控制與預防,就一定要從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入手,借助培訓等形式,提升醫護工作者的手衛生意識以及依從性,由此才能使得醫護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5-6]。借助規范的手衛生消毒措施能夠使得醫護人員的手部細菌得到極大程度的消除,很好的防止了由于交叉感染所導致的醫院感染現象的出現。
此次研究圍繞本院的醫護工作者展開,對其手衛生依從性的狀況展開分析,并針對當前所展現出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對實施干預后的手衛生依從度以及醫院的感染狀況展開觀察和研究。在此次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醫護工作者在安全理念上還是處于基礎階段,對于手衛生的關注度不足,由此也可以反映出相應的管理工作的力度需要增加,要依據現實狀況對其開展相應的手衛生宣講活動,對其進行手衛生理念上的鞏固和培訓。總結影響手衛生依從性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醫護人員的手衛生意識薄弱,認為洗手不重要,特別是在連續對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并不需要洗手。這就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感染的概率。其次,由于工作的繁忙,人員的匱乏,導致沒有時間來進行仔細的手部清洗。然后,醫療機構的洗手設施的配備缺乏,水溫、洗手用品的不足導致醫護人員出現手部皮炎等現象。最后,就是相應的管理工作的力度不足,造成醫護人員在手衛生的認識上的不足,不具備規范性的指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干預后,手衛生依從性較低的所有操作流程較之干預前都得到顯著的改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干預后醫院感染狀況較之干預前展現出明顯的優勢(P<0.05)。
綜上所述,提升在醫護人員的管理、培訓上的關注度,對清洗設備進行改良,能夠使得醫護工作者的手衛生依從度得到明顯的增強,有效減少醫院感染現象的出現率,具有臨床應用于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曉琳,梁景星,林沛卿,等.集束化手衛生干預對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31):147-150.
[2]李冷媚,宋小梅,朱鳳婉.手衛生干預在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 (12):167-169.
[3]劉開嬌.手衛生干預對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8(A01):471-471.
[4]夏田甜,劉偉偉.加強醫護人員手衛生干預對醫院感染發生率的作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4):376-377.
[5]袁小玲,蘇愛連,楊國玲,等.PDCA循環管理在提高醫護人員對手衛生依從率和降低患者院內感染率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0):65-66.
[6]文麗娟.手衛生依從性管理對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的效果觀察及價值分析[J].健康周刊,2018,04(04):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