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莉

摘? 要:目的? 探討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在護理人員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性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宿遷市婦產醫院163例護理人員相關資料,所有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將實施常規培訓模式的82例護理人員納入A組,將實施能級進階分級培訓模式的81例護理人員納入B組。培訓1年后,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并評估兩組護理期間住院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B組理論、技能評分均較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護理期間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水平,促使其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提升整體職業素養,保證病人安全和改善護理質量。
關鍵詞:臨床護理;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34-03
臨床護理管理的核心是護理質量管理,其質量水平可反映護理工作及醫院管理質量水平,與患者的健康、生命有直接關聯,故提高護理質量對醫院的發展至關重要[1]。護理質量與護士專業知識、專業素養息息相關,既往臨床多采用平臺式管理模式,雖能取得一定管理效果,但其已無法滿足正在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需求,而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是針對護理人員所展開的系統培訓模式,其培訓重點側重于能力培養,并以其作為分層標準,激勵護理人員,促使其不斷奮進,提升自我綜合素養[2-3]。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在護理人員培訓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宿遷市婦產醫院的163例護理人員相關資料,所有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將實施常規培訓模式的82例護理人員納入A組,將實施能級進階分級培訓模式的81例護理人員納入B組。A組年齡為22~45歲,平均年齡為(32.62±5.62)歲;工作年限為1~15年,平均(6.96±1.64)年;文化水平:中專6例,大專32例,本科44例;職稱:護士26例,護師35例,主管護師21例。B組年齡為24~43歲,平均年齡為(32.86±5.14)歲;工作年限為1-14年,平均(7.02±1.38)年;文化水平:中專4例,大專39例,本科38例;職稱:護士21例,護師36例,主管護師2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A組采用常規培訓模式:規范所有護理人員的行為,提高其素質,明確護理職責,制定護理管理制度,對常用的技術操作規范進行系統培訓,了解各種護理常規;經理論考核后,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及實踐操作,并進行考核。
B組采用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思想動員,告知其該培訓模式優勢、計劃、未來發展前景等;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能級劃分,根據其現階段能力、職業發展規劃、不同成長期要求,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能級培養;制定護理人員臨床實踐能力培訓手冊,手冊中包含層級分級標準、管理方案,培訓計劃、要求、實施方法、考核、護理月小結、崗位導師等,完善能級分層培訓,以優化護理人員職業發展為核心。
成立培訓管理考核小組,依據職稱、文化程度及工作能力對我院護理人員進行能級分層,根據由低到高可分為N0、N1、N2、N3、N4等幾個等級,對其進行能級崗位分配,崗位導師制度均為“一帶一”導師指導技能操作培訓制度,所有護理人員均學習其能級相關知識,并完成培訓、考核。①N0:對該層級護理人員戶進行崗前培訓,由醫院和科室組織,主要內容為管理制度、職業行為規范、護理質量與安全等,考核通過后對其進行技能培訓,教學以實踐為主;掌握科室工作制度、流程,對??谱o理進行初步了解,學習護患交流技巧;以講座、自學為主要學習方式,以醫療護理基本知識及操作為培養重點。該等級護理人員對崗位職責充分理解,工作質量合格,同時通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考核即可進階下一級,繼續進行等級培訓。②N1:主要對理論知識及技能進行培訓,其中理論知識培訓主要包含??萍膊∽o理、晉升職稱考核,專科特殊疾病護理等,初步了解各方面知識;技能培訓包含基礎、??谱o理技術,病例指定項目等。該等級護理人員通過??谱o理操作技術考核,對新儀器的使用充分掌握,對個案能夠進行經驗總結分析即可進階下一級。③N2:理論知識培訓主要包含晉升職稱考核,??谱o理技術,??莆V丶膊∽o理,對護理管理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了解,學習并參與科室業務;技能培訓包含基礎、專科護理技術、病例指定項目、協助臨床實習帶教。該等級護理人員通過??萍膊≈R考核,且熟練掌握臨床實踐技能,對常見藥物的使用方法完全掌握即可進階下一級。④N3:理論知識包含學習系統性??萍膊≈R,參加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對急危重癥疾病監護的護理常規、搶救儀器的使用,學習護理查房,參加專題講座,對個案進行分析,學習規定繼續教育項目,并進行考核;技能包含基礎、??谱o理技術、病例指定項目、完后臨床實習帶教。撰寫專科護理論文1篇,承擔科室繼續教育課程,完成帶教培訓即可進入下一級。⑤N4:理論知識包含晉升職稱考核、??菩轮R、理論,明確護理安全制度,達到護理質量標準,學習護理管理新模式,能夠較好的完成規定繼續教育項目;技能培訓包含基礎、專科護理技術,病例指定項目,組織并完成臨床實習帶教。
1.3? 評價指標
評價內容包括:①考核成績:培訓1年后,采用本院自制考核問卷對兩組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和操作技能2方面,其中理論以基礎、??评碚撝R考核為主,總分100分;操作技能考核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越好。②護理滿意度:在兩組護理期間,住院患者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量表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分,克倫巴赫系數為0.732,分半信度為0.654,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數據;計數資料以 [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考核成績
B組理論、技能評分均較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A組護理期間,住院患者562例,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2.41±4.87)分;B組護理期間,住院患者604例,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47±5.21)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996,P<0.00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治療、患者康復進程中,護理人員扮演著重要角色,其職業水平素養是患者治療、康復的重要保障,因此,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水平是目前醫院關注的重點[4]。既往醫院護理管理多采用平臺式管理模式,其在醫院管理中雖然具有穩定性,但其無法對護理實習生進行系統規范性培養,同時針對高年資護士,其無法滿足其職業培養需求,導致護理人員知識、技能停步不前,嚴重落后于專業需求,且無法滿足現代高要求的工作標準,長此以往,醫院的發展也會落后[5]。因此,加強護理人員學習,促進護理人員的不斷進步對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理論、技能評分均較A組高,護理期間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A組,可見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可有效提升護理人員整體職業素養。分析其原因在于,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對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將所有護理人員明確分層級,對其理論知識、職業技能進行培訓,后實施崗位進階考核,以公正、公平為原則,促使各層級護理人員積極向上,不斷提升自我素養[6]。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將培訓重點轉向以能力為基礎的分層級培訓,以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為主要培訓內容,從而針對性的提高護理人員各項能力。護理人員水平與臨床護理質量關系密切,而該培訓模式具有計劃性、目的性等特點,在提高大量的學習資源的同時,可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促進整體護理水平向上發展,優化人力資源,從而有效提升護理人員專業素質,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進而大大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而護理人員從中得到自我發展,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在提升其臨床綜合能力的同時,使其對自身職業產生認同感,提高其對職業的歸屬感,從而降低離職率,增強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性[7-8]。
綜上所述,能級進階分層培訓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促使其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提升整體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胡世俊,樓海英,沈秋燕.層級管理模式對臨床護理質量影響[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9,26(4):367-370.
[2]彭明琦,李梅,謝愛玲,等.基于能級進階模式的護士分層培訓的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2):1606-1611.
[3]余華英.分層次多元化培訓模式在護理人員臨床護理培訓中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6):832-835.
[4]封海霞,李國宏,徐翠榮,等.基于信息化管理分層次培訓模式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8):80-82.
[5]黃玉賢,申敏.基于專業能力進階制度的護理人員優化層級管理模式初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5):510-514.
[6]王美青,唐小花,彭建華,等.基于Benner理論指導下的能級進階模式在護士分層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2):142-146.
[7]應春柳,李華芳,胡慧群,等.護理人員層級進階管理模式的實踐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4):287-289.
[8]羅萬紅,王曉娟,敬雪明,等.基于能級進階模式下分層培訓對全科護士專業核心能力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2):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