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瑛博 楊玉鵬

摘? 要:目的? 探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手術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甲狀腺癌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46)與觀察組(n=46),對照組應用甲狀腺全切除術,觀察組行甲狀腺近全切除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甲狀旁腺激素和血清鈣離子變化,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甲狀旁腺激素及血清鈣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同組術前水平,對照組甲狀旁腺激素和血清鈣水平低于同組術前和觀察組的術后的水平(P<0.05);觀察組療效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結論? 甲狀腺癌患者行近全甲狀腺切除術不僅提高治療效果與臨床療效,而且能減少術后并發癥,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甲狀腺癌;甲狀腺完全切除術;甲狀腺近全切除術;手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52-03
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位于頸部的前面,所處位置和結構的特殊性而且周圍神經密布,血流量豐富。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亦是最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大部分患者都是在晚期發現的,容易發生轉移。在這種情況下,保守性的藥物治療對患者的療效很有限,所以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最重要手段[1]。手術治療一般又可分為全甲狀腺切除術和近全甲狀腺切除術,遂本文以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手術效果為題。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甲狀腺癌9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 女27例;年齡24~65歲, 平均(38.34±5.31)歲;分化型甲狀腺癌20例,未分化甲狀腺癌17例,髓樣癌9例。 病程1~3年,平均(2.01±0.65)年。對照組男17例,女29例;年齡25~66歲, 平均(33.66±4.04)歲;分化型甲狀腺癌18例,未分化甲狀腺癌21例,髓樣癌8例。病程2~4年,平均(3.20±0.52)年。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P>0.05) 。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與《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2]中對甲狀腺癌的診斷標準吻合;②符合臨床適應證的范圍;③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④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消化系統疾病者;②合并免疫系統功能不完全者;③合并同時伴有其他癌癥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甲狀腺全切除術方案,病患需要采取仰臥位方式, 麻醉劑采用氣管插管靜吸復合的麻醉方式。于胸骨上窩兩橫指處選為手術切口,充分顯露甲狀腺上極, 結扎甲狀腺上極血管后與甲狀腺懸韌帶完全分離,術中要注意保護喉返神經外側支。沿甲狀腺外緣進行甲狀腺游離操作,再結扎下極血管。將峽部、側葉和甲狀腺被完全切除。
觀察組行甲狀腺近全切除術方案,患者同樣采取仰臥位,墊起肩膀,頭后仰,完全暴露頸部;用小沙袋固定頭部兩側,防止頭部在手術過程中移動并污染切口。麻醉采取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于胸骨上窩兩橫指處選為手術切口。獲得手術視野和甲狀腺部分視野后, 摘除腺葉、峽部及對側腺葉等,具體操作方法與對照組一致。然后進行止血、切口縫合、引流管引流等,撤回患者的肩墊以放松患者的頸部并移除熱鹽水紗布。傷口采用4號線逐層縫合,結束手術。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甲狀旁腺激素及血清鈣及甲狀旁腺激素狀態,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臨床療效。療效標準:①顯效:甲狀腺疼痛等臨床癥狀基本好轉,體征基本恢復正常,腫脹癥狀全部消除;②有效:明顯改善甲狀腺疼痛、腫脹等癥狀;③無效:癥狀未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并發癥包括喉返神經損傷、聲嘶和低鈣血癥。
1.5? 統計學分析
經SPSS20.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由數據結果顯示,觀察組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1。
2.2? 甲狀腺癌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甲狀旁腺素及血清鈣離子的變化
觀察組和對照組甲狀旁腺激素和血清鈣水平均低于同組術前水平,對照組甲狀旁腺激素和血清鈣水平低于同組術前和術后的觀察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數據顯示,觀察組療效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甲狀腺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和特征,發現時多晚期,其已經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目前臨床醫學界對于甲狀腺癌治療主要有甲狀腺全切除術、甲狀腺近全切除術等[3-4]。雖然全甲狀腺切除術具有臨床適應證廣、腫瘤切除徹底、減少再手術等優點,但其并發癥發生率高。而且甲狀腺一旦全切除,必需手動補充甲狀腺素以滿足人體的正常生理需要。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由此說明了甲狀腺近全切術治療甲狀腺癌的優越性。其保留切線下的甲狀旁腺以保護喉返神經。同時,拇指末節的大小保留在手術的兩側,也可以保護RLN和甲狀旁腺。不僅能保護生理功能不受損害,而且能有效防止復發。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甲狀旁腺激素和血清鈣水平均低于同組術前水平,對照組甲狀旁腺激素和血清鈣水平低于同組術前和術后的觀察組(P<0.05)。應用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能保證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臨床效果較好。手術速度要盡量減慢,保證喉返神經等腺體不會受到永久性損傷。在整個過程中,動作輕柔、緩慢,避免損傷血液供應系統,造成殘留甲狀腺體萎縮。而且本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甲狀腺癌近全切除術對甲狀腺癌手術療效確切,且臨床應用安全可靠。既能保證手術不損傷生理功能,又能有效防止復發[5]。
綜上所述,甲狀腺癌患者行近全甲狀腺切除術不僅提高治療效果與臨床療效,而且能減少術后喉返神經損傷、聲音嘶啞等并發癥安全性高等特點。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建宏,饒遠生,劉海鷹,等.甲狀腺全切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對甲狀旁腺激素及血鈣變化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7):1190-1193.
[2]汲權威,黃莉.經胸骨切跡入路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的可行性研究[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0,28(02):192-193.
[3]詹玲,陳創,孫圣榮.免疫微環境在橋本甲狀腺炎與甲狀腺癌中作用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20,34(06):640-642.
[4]唐志強,單遠洲.甲狀腺腺葉+峽部+對側次全切除術與甲狀腺全切術+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治療頸淋巴結陰性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 15(03):37-40.
[5]Maurer E,Maschuw K,Reuss A,et al.Total Versus Near-Total Thyroidectomy in Graves Disease: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ONIG-trial[J].Annals of Surgery,2019,2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