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妍
摘? 要:目的? 探討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呂梁市人民醫院兒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患兒80例為對象,根據入院順序將患兒分成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用風險防范式護理,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住院時間、家屬心理狀態。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屬SAS評分(24.1±5.0)分低于對照組(52.6±5.8)分,觀察組患兒家屬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和家屬SAS及SD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防范式護理能明顯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可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減輕患兒治療期間家屬的焦慮抑郁癥狀。
關鍵詞:兒科;護理管理;風險防范式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82-03
醫院中兒科收治的患者均是嬰幼兒、學齡前期和學齡期等階段的小兒,主要涉及兒童的呼吸和消化、循環及免疫等疾病的防治,由于兒童對外界環境的敏感度高,體內各大臟器發育較為稚嫩,患病后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概率較大,所以臨床上對兒科的治護工作非常關注[1-2]。近年社會各界對兒科風險事件防范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因此提出更多的風險防范措施,風險防范式護理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手段,多個研究指出該項護理模式能明顯減少兒科護理風險事件,并能有效提高兒科護理管理的效果[3]。為了解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次將呂梁市人民醫院用不同方法干預的80例兒科患兒臨床情況進行分析,旨在探討風險防范式護理對兒科護理管理的作用與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呂梁市人民醫院兒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患兒80例為對象,根據入院順序將患兒分成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1~13歲,平均(5.7±0.3)歲;病程5d~2個月,平均(1.5±0.4)個月。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1~14歲,平均(5.6±0.5)歲;病程4d~2個月,平均(1.6±0.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住院治療的兒科患者;②智力正常;③重大臟器無器質性損傷。
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重大臟器疾病者;②具有血液疾病者;③患兒及(或)家屬依從性欠佳者。
1.3? 方法
對照組依規定行常規護理,給患兒提供基礎護理,遵醫囑給患兒正確用藥,為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常規的疾病和健康知識宣教,指導家屬正確的照顧患兒,對患兒的日常飲食和生活進行合理的指導。
觀察組風險防范式護理:①風險防范式護理小組成立。以兒科為單位組建風險防范式護理小組,小組內包括護理部的主任和護士長與一線護理人員,注意一線護理人員要符合≥8年的年資,并具備專業的證書和崗位職業證書等。②兒科護理風險評估。將循證醫學理論作為兒科護理風險評估指導,對兒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風險進行分析和總結。本次分析得出兒科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包括護理及時性、記錄內容準確性和護理安全性等,常見的風險包括家屬對治護內容不了解、磕碰等,用藥和輸液亦容易出現護理差錯或技術問題,根據獲得的結果制定合理的風險防范護理。③風險防范護理。全面了解患兒的病情和家屬的具體情況,根據患兒的病情和機體狀況為其制定適宜的護理方案,將制定的護理方案打印成流程表,分發給患兒的家屬,給患兒的護理工作均按照護理流程表展開,在護理的過程中及時給患兒調整護理方案,確保護理內容的針對性和個體化,發現異常問題時即刻告訴醫生,保證患兒能第一時間得到正確處理;遵醫囑給患兒按時按量的用藥,如果患兒出現異常問題,則即刻與醫生溝通,協助醫生給患兒做對癥處理,避免患兒的異常情況持續加重。④家屬疾病與健康知識教育。與患兒的家屬積極交流,使家屬進一步了解患兒的病情,知曉各項臨床治療和護理操作的重要性。囑咐家屬各方面注意事項,提高家屬的警惕性,發現異常時即刻告訴醫務人員,保證患兒得到第一時間的處理。將醫院自制的小兒常見疾病防護小冊子分發給家屬,指導家屬認真閱讀,懂得如何配合醫務人員,保證患兒的病情持續穩定的恢復。告訴家屬注意日常飲食,保證患兒的身體狀況能得到有效恢復,每天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等營養物質,不斷加強患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保證患兒的病情持續恢復。
1.4? 觀察指標
記錄患兒在護理中發生的風險事件,包括記錄差錯和操作誤差、投訴事件以及醫患糾紛與住院時間,調查家屬在患兒圍治療期間的心理狀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SAS評分以50分為界限,得分高說明焦慮癥狀嚴重,SDS評分以53分為界限,得分高說明抑郁癥狀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使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圍治療期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家屬SAS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兒科中的大多數患兒在接受臨床治療與護理時不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和配合度,故而臨床工作中極易出現護理風險事件,寧曉紅[5]指出兒科病房中因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較低和操作水平欠佳造成的風險事件非常關鍵,這也是兒科護理與治療效果降低的一方面原因。
劉芳芳[6]指出風險防范式管理對兒科護理管理工作的效果提高作用明顯,醫患糾紛發生率為1.72%,明顯低于常規組的13.79%,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本次施行的風險防范式護理明顯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僅1例(2.5%)出現記錄差錯,顯著低于常規組的15.0%,同時在患兒治療期間家屬的心理狀態穩定,未出現過度焦慮或抑郁的問題,大約(7.5±0.2)d時間患兒病情恢復并出院,與上述研究結果差異不大。
筆者認為本次施行的風險防范式護理強調醫務人員風險意識的加強,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亦強調對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其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依據循證醫學分析和總結兒科護理中的常見風險等,再以獲得的結果為指導為患兒制定適宜的護理服務,注重每項護理服務的針對性及個體化,強調為每位患兒提供更為細致和精細化的護理,從各個方面消除安全隱患,保證患兒的病情盡早恢復。
參考文獻
[1]俞玲亞.兒科開展風險防范式護理的措施與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0):130-131.
[2]馬賀賀,趙月梅.提高兒科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的管理措施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2):121-122.
[3]李艷.兒科護理管理中的風險因素及應對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7):60-61.
[4]黃利群,姚紹玲,袁美美,等.預見式風險管控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61):202-204.
[5]寧曉紅.淺析兒科病房的護理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3):29-30+33.
[6]劉芳芳.風險防范式護理應用對兒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7):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