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麗麗
摘? 要:目的? 分析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徒手旋轉應用及對提高安全性的作用。方法? 選擇煙臺海港醫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分娩產婦中頭位難產產婦共計160例,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產婦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助產分娩,觀察組給予徒手旋轉助產分娩,對比兩組分娩結局、新生兒并發癥率。結果?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兩組新生兒并發癥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第二產程時間、分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應用徒手旋轉可提升自然分娩率,預防新生兒分娩過程中的并發癥,縮短了產程時間,實施整體安全性較高,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頭位難產;助產護理;徒手旋轉;分娩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7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91-03
頭位難產是指在分娩過程中胎兒的頭部先娩出,但是因為產力、產道以及胎兒自身的原因,造成胎兒在盆腔內部發生回旋受阻,引起分娩過程中胎兒處于枕后位、枕橫位,出現胎頭難產。這種情況下需立即進行相應的處理,防止對孕婦和新生兒造成損傷。徒手旋轉是指護理人員在發生頭位難產時徒手將胎頭糾正過來,以促進胎兒娩出,降低剖宮產率[1-3]。本文對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徒手旋轉應用及對提高安全性的作用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煙臺海港醫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分娩產婦中頭位難產產婦共計160例,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產婦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初產婦57例,經產婦23例;年齡22~36歲之間,年齡均數(29.32±2.96)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74±1.23)周;枕后位45例,枕橫位35例。觀察組初產婦55例,經產婦25例;年齡21~36歲之間,年齡均數(28.50±3.61)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0±1.54)周;枕后位43例,枕橫位37例。對比兩組孕婦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后實施,家屬簽署實驗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單胎,分娩前診斷符合自然分娩指標,胎心正常;②胎兒無功能窘迫情況;③頭盆評分高于10分;④產檢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骨盆狹窄、畸形;②胎兒無顱骨重疊變形;③胎膜破裂;④嚴重妊娠綜合征,心功能異常;⑤無完整產檢記錄,未簽署手術同意書。
1.3?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模式助產,在分娩實施之前向產婦詳細講解分娩流程,指導產婦正常呼吸,配合宮縮進行各項護理,并進行腹部按摩以促進胎兒順利分娩,并在整個分娩的過程中安撫患者的情緒,給予語言方面的鼓勵,以促進產婦的自然分娩,一旦出現剖宮產指征則及時安排剖宮產手術,做好準備工作。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助產的基礎上增加徒手旋轉:手術實施之前進行陰道的常規消毒,檢查宮頸擴張的情況,確定胎兒在宮內的胎位、宮口擴張程度、觀察骨盆內徑,以確定胎兒位置。首先實施手指旋轉,該手術針對左枕橫位或者右枕橫位的情況,使用手指移動胎頭,將其轉變為枕前位。對于左枕橫位使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指尖放于胎兒前頂骨上端邊緣,直接在宮縮開始時按照逆時針向下用力旋轉胎兒的頭部,將其變為正前位或者枕左前位,并且在胎頭旋轉之后保持右手手術抵住胎頭左頂骨、消枕骨返回左枕橫位的趨勢,防止胎頭位置的再次變化,對于右枕橫位按相反方向操作;如進行手指操作不成功則進行手掌旋轉,一般右枕后位使用左手操作,左枕后位則使用右手,將掌心完全深入至陰道內,手掌伸展并緊握一側胎頭,拇指則按住另一側,將胎頭枕部完全控制在手掌中,將胎頭上推,便于俯屈以及旋轉,之后將胎頭頂部轉至被枕骨占據的一側,同時另一只手放于孕婦腹部中線使胎兒肩部向中線的方向靠攏,上述操作均在宮縮時進行,在經過2~3次調整之后,需加強宮縮,促進胎頭下降。同時及時對產婦進行溝通,緩解產婦緊張和焦慮的狀態,轉移患者的疼痛感,防止因為緊張造成的應激性反應,提升成功率,但是對于胎頭深嵌至骨盆的情況,則無法進行徒手旋轉,需要安排實施手術。
1.4? 觀察指標
①分析兩組分娩結局:自然分娩、人工助產、剖宮產。自然分娩率=自然分娩例數/總例數×100%。②分析兩組新生兒并發癥情況: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并發癥率=(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例數/總例數×100%。③分析兩組分娩指標:第二產程時間、分娩時間。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處理均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當P<0.05時,研究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分娩結局分析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80.00%)顯著高于對照組(6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情況分析
觀察組兩組新生兒并發癥(3.75%)顯著低于對照組(1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分娩指標分析
觀察組第二產程時間、分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造成難產的原因中胎頭位置異常占據較高的比例,頭位難產引發的原因與產婦宮縮、胎頭俯屈不良、盆骨狹窄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胎頭因為在盆底受壓時間較長[4],造成胎兒缺氧,引起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而胎頭下降受到影響則會引發難產,需轉剖,引起產后感染、出血,對胎兒和產婦均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進行科學的干預,使用徒手旋轉減少降低上述事件發生的概率[5]。
上文數據分析,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第二產程時間、分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原因是常規助產在發生頭位難產時實施調整體位、局部按摩等干預,但是上述方法實施之后的效果不佳,無法及時有效的轉變不良體位。而徒手旋轉可以直接的應對頭位難產的問題,助產士將手置入產婦陰道中,待產婦發生下一次宮縮時借助拇指和食指的力量,握住胎兒胎頭并進行調整,直接對胎兒的體位進行糾正,整個過程操作性較強,直接對頭位難產進行改善,因此實施效果較好,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如發現胎兒頭部不可強行進行旋轉,則需要轉剖宮產;徒手旋轉實施過程中整體安全性較高,并且易于控制,但是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力度進行控制,需在產婦宮口開至7~8cm時再進行操作,并且在操作的過程中給予充分的安慰,積極與產婦展開溝通,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控,了解產婦的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指標,增加分娩信心[6]。
綜上所述,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應用徒手旋轉可提升自然分娩率,預防新生兒分娩過程中的并發癥,縮短了產程時間,實施整體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張敏.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2):259-260.
[2]劉鳳珍.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15):2568-2570.
[3]李紅.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徒手旋轉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1):247-248.
[4]魏莉,謝志岳,張麗青.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6):234-235.
[5]陳鑫.徒手旋轉助產干預對頭位難產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23):114-116.
[6]阮淑輝.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8,22(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