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

摘? 要:目的? 觀察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情況的影響。方法? 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此時間段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醫學觀察病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例數相等的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口頭健康教育告知,觀察組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對比兩組自我管控能力、疾病知曉情況及血糖控制效果,并評價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自我管控率、血糖控制率及疾病知識知曉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提升其自我管控能力并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對提升治療效果有益,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自我控制;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127-03
近年來人們生活上更加優越,但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多數人對身體健康缺乏管理,易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而引起多種疾病,如糖尿病。該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其臨床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體質量下降、易疲乏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人體內血糖持續升高還會引發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糖尿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多數老年人對疾病認識有限、疾病知識匱乏,導致部分患者不遵醫治療、也不及時糾正錯誤生活方式,血糖控制率低,并發癥風險高。有文獻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提升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從而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有利于促進其身體健康[1]。本研究對我院糖尿病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效果顯著,詳情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n=48)。其中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52~78歲,平均(65.2±2.7)歲;病程1~12年,平均(5.1±1.7)年;空腹血糖值10.6~12.6mmol/L,空腹血糖均值(11.3±0.2)mmol/L;受教育情況:初中以下25例,初中及高中20例,大學3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50~79歲,平均(65.6±2.2)歲,病程2~13年,平均(5.5±1.3)年,空腹血糖值10.1~12.8mmol/L,空腹血糖均值(11.4±0.3)mmol/L,受教育情況:初中以下26例,初中及高中21例,大學1例。入選患者知情同意,全程配合完成本研究,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知情同意書由患者本人或家屬簽署確認。②均符合2型糖尿病相關的診斷標準[2]。③能清楚表達自身情況,無意識及精神障礙。
排除標準:①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②發生其他嚴重并發癥者。③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肝、腎等功能障礙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口頭健康知識告知,護士為患者口頭講解相關疾病知識、注意事項、用藥指導、生活指導等。
觀察組實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建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組:主治醫師為小組組長,組員由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組成,并由心理咨詢師及營養師作為輔助。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詳細了解其基本資料、病情及血糖控制情況等,然后全體小組成員分析討論,評估綜合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護理方案。②強化健康教育:在陌生環境中患者會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建立聯系,為患者講述醫院的地理位置及醫療環境,穩定其情緒、消除陌生感;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及住院手續等事宜。通過健康教育小手冊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知識,并提醒糖尿患者相關禁忌及注意事項,囑患者及家屬定期進行血糖測量,矯正其血糖測量的錯誤方式;在治療過程中,不斷強調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介紹糖尿病發生并發癥的危害,并為其預防并發癥做出指導;護理人員也要注重對患者家屬加強干預,講解必要的健康知識、注意事項等,爭取獲得家屬的認可和信任,囑其對患者多給予關心,并監督患者,確保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療依從性。③飲食、用藥及生活指導:為患者提供健康飲食清單,用餐原則以“少食多餐”為宜,多食用優質粗糧;禁食辛辣、生冷等食品,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少食鹽分高、糖分大的食物,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囑患者嚴格按醫囑用藥,指導患者預防和識別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家屬要盡到督促、提醒患者遵醫囑用藥的義務,并督促患者合理進行體育鍛煉,運動時量力而行,可采取多次、少量運動方式,并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進行體育鍛煉,增強患者免疫力。④心理干預:大部分住院糖尿病患者為老年人,其在治療中對疾病認識不足,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治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良情緒,如焦躁不安、焦慮、易怒、抑郁等,甚至會抗拒或不配合治療及護理。護理人員可聯合患者家屬共同為其做思想及心理工作,為患者排憂解難,在家屬和醫生的鼓勵下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徹底消除不良情緒。同時護理中也要兼顧患者家屬的心理及情緒,積極回答其疑問,與家屬建立良好信任關系,盡可能解決家屬所面臨的難題,為患者治療和康復提供保障。⑤出院指導:出院前,囑患者及家屬在家中治療的注意事項,保持科學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囑其科學監測血糖水平并定期隨訪,如血糖控制效果不好,要及時回院復查,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1.4?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內容主要為自我管控率、血糖控制率及疾病知識知曉率三個方面[3];每項滿分100分,得分>80分判定為達標。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100分,得分超過90為非常滿意、70~90為滿意、70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配對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進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觀察組自我管控率、血糖控制率及疾病知識知曉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9%,顯著高于對照組79.2%,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發病后患者需終生服藥治療,同時在生活方式、飲食結構、運動鍛煉等方面要合理化、科學化。但不少糖尿病患者在用藥、飲食及生活起居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且對飲食健康缺乏了解,極大增加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其生存質量,對其生命健康產生威脅[4]。故需高度重視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健康意識、健康行為等問題。
對此,本院對患者實施了全程健康教育,結果顯示,觀察組自我管控率、血糖控制率高于對照組,同時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也比對照組高,說明全程健康教育使得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相對較高,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從而促進其血糖控制率的提升,與文獻報道結果基本一致[5]。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并發癥預防方法等,促進其掌握治療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有利于患者自我管控能力的提升。本研究發現,對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后,其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很快,且其健康意識也顯著提高,對有效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也發揮了作用。本研究還發現,此項健康干預模式優勢明顯:①對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使得患者的疾病認識度提高,自我管理意識及技能也顯著提高,從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管控能力,使其血糖控制效果更佳;通過對患者入院、住院治療期間、出院指導等的全程健康教育,多數患者的飲食更佳合理、作息更加規律,且其對血糖控制和飲食方面的自我要求更加嚴格,從而使得血糖控制率顯著提高。②全程健康教育注重發揮家屬的力量,通過動員家屬使其積極加入到護理干預中,加之對家屬進行心理干預和生活上的指導,從而獲得多數家屬的理解和支持;這也促進了患者與家屬間的溝通,使得患者在家屬的支持和關懷下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本研究還觀察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情況,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達97.92%,這有助于提升醫院形象,同時對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價值較大。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實施全程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提升其自我管控能力并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對提升治療效果有益,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沈偉慧.主題式護理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8):1391-1393.
[2]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內分泌代謝分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解放軍總醫院),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編寫組.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2018年版)[J].中華內科雜志,2018,57(9):626-641.
[3]吳翔.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效果對比[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6):114-115,118.
[4]聞紅梅,時海英, 段國威,等.醫防合作模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華養生保健,2020,2(1):4-5.
[5]肖瑋.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3(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