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龍
摘? 要:目的? 本文研究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對發生肝炎、丙肝病毒再激活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時間為2018年9月~2020年4月之間,研究患者納入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診治的126例丙肝患者,回顧性分析丙肝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后,發生肝炎以及丙肝病毒再激活情況的數據分析。結果? 患者在性別、年齡、白細胞、血小板數量、ALT、Lg水平等方面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化療、靶向治療患者出現肝炎的患者數據明顯超過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激活組患者數量為:98例。數據顯示: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出現肝炎的概率明顯高于丙肝病毒未再激活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后,化療、靶向治療患者出現肝炎的患者數據超過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療患者,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需要為患者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降低患者病毒再激活的風險概率,縮短病程,減少患者的治療過程。
關鍵詞:丙肝患者;免疫抑制;肝炎、丙肝病毒再激活
中圖分類號:R512.6+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179-03
丙肝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內科疾病,當前全時間約有1.7億患者感染了丙肝病毒,發病概率達到2.5%。其中一部分患者在發病后還會合并有其他疾病,因此需要進行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療。而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治療后病毒再激活的情況[1]。當前,針對治療后病毒再激活的發病情況、風險因素等資料數據較少,所以本文將在2018年9月~2020年4月之間選擇我院診治的126例丙肝患者針對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對發生肝炎、丙肝病毒再激活的作用展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為2018年9月~2020年4月之間,研究患者納入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診治的126例丙肝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療、靶向治療或者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及其他免疫抑制治療。所有患者選取均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所有患者以疾病類型為標準分為兩組,分別為血液腫瘤組(59例)、實體瘤組(6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白細胞、血小板數量、ALT、Lg水平等方面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的診斷結果符合我國醫學會當前給出的丙肝診斷標準;患者接受接受化療或者靶向治療;患者自愿加入到本次的研究當中;患者有足夠的依從性,可以進行各項隨訪[2]。
排除標準:患者出現精神異常問題或者具有妊娠;患者合并有其他肝臟疾病情況;患者具有慢性丙型肝炎治療史;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加入本次研究;患者無法完成隨訪,依從性不足[3]。
1.3? 方法
回顧性分析丙肝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后,發生肝炎以及丙肝病毒再激活情況的數據分析。采集所有患者一般資料、白細胞、血小板數量、ALT、Lg水平、治療方案、肝炎發生情況等數據。
1.4? 觀察指標
采集所有患者一般資料、白細胞、血小板數量、ALT、Lg水平、治療方案、肝炎發生情況等數據。
1.5? 統計學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的各項數據資料,并輸入到統計學計算軟件SPSS22.0當中進行分析。利用 [n(%)]表示一般資料、治療方案、肝炎發生情況的計數信息,通過χ2檢驗,利用(x±s)來對白細胞、血小板數量、ALT、Lg水平的計量資料進行表示,經t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肝炎發生情況與治療方法關系
將所有患者以肝炎發生情況為標準分為兩組,分別為肝炎發生組(45例)、肝炎未發生組(81例),兩組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白細胞數量、ALT、Lg水平等方面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血小板數量、治療方法等方面數據有明顯差異,其中,化療、靶向治療患者出現肝炎的患者數據明顯超過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肝炎發生情況與丙肝病毒再激活關系
將所有患者以丙肝病毒再激活為標準分為兩組,其中未激活組患者數量為28例;激活組患者數量為98例。數據顯示: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出現肝炎的概率明顯高出丙肝病毒未再激活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丙肝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丙肝病毒再激活的風險,因此需要對患者相關指標數據進行分析[4]。在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出患者在進行化療以及靶向治療后,患者血液腫瘤出現丙肝病毒再激活的風險將會增加,進而增加肝炎發生的風險[5]。根據數據分析表明:將所有患者以疾病類型為標準分為兩組,分別為血液腫瘤組(59例)、實體瘤組(6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白細胞、血小板數量、ALT、Lg水平等方面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將所有患者以肝炎發生情況為標準分為兩組,分別為肝炎發生組(45例)、肝炎未發生組(81例),兩組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白細胞數量、ALT、Lg水平等方面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血小板數量、治療方法等方面數據有明顯差異,其中,化療、靶向治療患者出現肝炎的患者數據明顯超過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所有患者以丙肝病毒再激活為標準分為兩組,其中未激活組患者數量為29例;激活組患者數量為99例。數據顯示: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出現肝炎的概率明顯高出丙肝病毒未再激活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后,化療、靶向治療患者出現肝炎的患者數據超過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療患者,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需要為患者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降低患者病毒再激活的風險概率,縮短病程,減少患者的治療過程。
參考文獻
[1]沈潔,楊艷兵,李森森,等.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對發生肝炎、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9,35(9):1421-1424.
[2]應桑雨,高國生,徐曉珍,等.丙肝病毒核心蛋白抑制乙肝病毒復制的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6,26(6):772-774.
[3]沈潔,劉剛,李森森,等.丙肝相關肝細胞癌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對丙肝病毒再激活、肝炎加重的影響[J].現代腫瘤醫學,2019,27(6):993-997.
[4]田雨可,劉紅梅,韓德前,等.抗腫瘤治療相關丙肝病毒再激活的診治現狀[J].腫瘤防治研究,2016,43(12):1081-1084.
[5]張雪飛.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吉利德公司新藥Vosevi用于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復治[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8,18(4):35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