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迎觀
書籍,就像心靈的充電站,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有力而富有色彩。曾有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們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它永遠不會中斷,猶如不落的太陽。”閱讀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會有不同的感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夢回大唐,我仿佛是那東船西舫上的一員,悲嘆琵琶女的悲慘身世,同時又被那琵琶聲所震撼。這樣一幅秋江月夜送客圖給人以蕭瑟凄清的感受,這正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民間的變化、社會的動亂、皇權的衰落……仿佛躍然紙上,引人深思。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夢回大宋,我仿佛是那一位旁觀者,李清照南渡不久,丈夫去世了,此后她一直都在孤苦伶仃的轉徙生活中煎熬著,飽嘗顛沛流離的人生苦難,這本就是她孤苦無依的生活境況和內心痛苦的真實寫照。我陪著李清照飲酒,看雁,觀花,守窗,聽雨,一同嘗那“愁”字。“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我和她無心采花的郁悶。“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愁人的苦悶,悲涼之情彌散開來。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1925年,國民大革命已經開始。這年春天,我仿佛跟隨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到湖南,在這短期內便組織了20多個鄉的農會,革命形勢一片大好。深秋時,毛澤東同志在離開長沙之前,重游了橘子洲。以景襯情,以情襯景,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激情澎湃,激昂而又炙熱。“萬類霜天競自由”,寒秋嚴霜,蓬勃活躍,激勵我心。
閱讀經典,使讀者經歷一番文化濡化的過程,它可以不知不覺地帶人走入不同的世界,品味文學作品,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個人氣質的改變,將會影響家庭的氛圍,甚至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也會隨之改變。
閱讀經典文化,培養文化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