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中紅
【摘要】評價即是導向。基于這樣的認識,我的班級管理,特別是班級評價也著眼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和習慣養成。要想讓學生取得健康長效的發展,離不開連續有效的評價機制的支撐。
【關鍵詞】多元評價;發展;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評價要突出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要著眼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基于這樣的要求以及班級評價和課程評價一以貫之的想法,作為語文老師同時擔任班主任的我,很自然地把語文教學評價納入了班級評價制度(積分卡制度、星級制度、個人得分制)之中,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一、識字寫字評價
高年級識字要求學生要有探索漢字規律和字詞背后豐富含義的意識,甚至要把這種意識變成自覺的行為。因此,識字的評價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學生通過預習和自主思考提出自己對于新課字詞的理解和研究,有新意或者新發現的可酌情加分,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字詞,培養學習和積累字詞的良好習慣;②字詞學習完全放手給學生,鼓勵孩子獨立完成。
寫字教學評價主要關注學生的書寫習慣養成:①坐姿端正、握姿正確的習慣;②心無雜念、卷面干凈、美觀的習慣;③想好再下筆、快速流利的習慣。寫字的評價以過程中寫姿跟蹤評價、作業書寫得星和書法作品展示得星為依據。
二、閱讀能力評價
1.朗讀能力評價
學生朗讀能力的評價以課堂教學和定期朗讀比賽為主。小組長和教師作為評價主體,根據評價標準(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能根據課文內容、情感需要用不同語速、語調準確表達感情,儀態大方、自然、有自信,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等)對學生的朗讀層次進行星級評價,培養學生朗讀的能力,讓孩子們享受朗讀的樂趣。
2.誦讀能力評價
建立古詩文背誦考級制。我們設計了自己的古詩等級沖關表,將古詩文按級別印制成頁,每頁十首古詩左右,一級為一頁,學生從一級開始背誦,每背完一級由考評小組進行檢查,通過后可領取屬于自己的過關等級卡并進入下一級沖關。這樣一來,學生的積累量在逐步增加,學生背誦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背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課外閱讀能力評價
建立班級讀書卡。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讓每個學生設計了自己的讀書卡,每讀完一本書可讓負責人檢查讀書效果,通過后可將書名寫在自己的讀書卡上,并由負責人蓋章確認。每積累五個印章可到老師那里換取一顆星星。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為孩子們的閱讀之路做好鋪墊。
三、寫作評價
1.評價標準多樣化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要求,同時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評價作文的內容包括三方面:基礎分、技能分、附加分。
2.評價主體多樣化
生活是開放的,在評價學生作文時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手段。可以引導學生自評或互評,取長補短,促進他們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①自我評價。
②小組評。把全班學生分成六人一組,每組推薦一名組長。每組循環閱讀其他組的六篇作文,每人將拿到的作文細細閱讀,個人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按具體項目評出分數。
③教師評。老師根據需要可以進行口頭評價, 或者將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相結合。鼓勵習作展示和經驗介紹。酌情可獲得5分或10分的積分卡。
為促進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養成的延續性,期末考評我將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分為三個維度:學習成果評價、閱讀評價、過程性評價和榮譽評價。
這種以“習慣和能力養成”為核心,學科評價與班級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評價,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空間。不同評價方式之間的整合和滲透,有助于評價更為客觀公正,更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進步,從而為教學提供正確的導向,使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得到提高。同時,也讓孩子們在多元評價中多一份成功,多一份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探討[J].高艷.好家長2017年55期
[2]小學語文“讀”與“寫”能力培養[J].劉輝,田進龍.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16期
[3]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鄭成軍.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