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 要:協同教學在教學創新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通過教學團隊的協同教學,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推動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該文通過對協同教學的內涵界定及協同教學的特征分析,梳理歸納協同教學模式的基本類型,提出了基于網絡教學團隊的協同教學模式及協同教學策略,并對協同教學實踐中的一站式團隊模式、橫向和縱向資源共享及個性化學習推薦等問題進行了反思及探討。
關鍵詞:網絡教學團隊? 協同教學? 教學模式? 開放大學
中圖分類號:G728?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b)-0041-04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Team
WANG Nan
(Dali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116021? China)
Abstract: Collaborative teaching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eaching innovation. Through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of teaching team,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an be realized to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types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and puts forward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and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network teaching team,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one-stop team model,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source sharing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commendation i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 team;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Open university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圍繞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要求,開放大學提出要開展創優提質活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辦學體系轉型發展和內涵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推進網絡教學團隊的建設,創新實踐基于網絡教學團隊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協同教學具有系統性、發展性和涵容性的特點,在教學創新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通過教學團隊的協同教學,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因此,在開放大學的教學創新與實踐活動中,探究基于網絡教學團隊的協同教學模式對推動教學改革和提升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1? 協同教學的內涵及特征
國內外學者從各自研究角度界定了協同教學的概念。最早提出協同教學概念的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夏普林教授,他擁有“協同教學之父”的美譽。他認為協同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共同負責同一群組學生的全部教學或部分教學工作[1]。國內學者也給協同教學賦予不同的定義,主要包括以下4種:第一,由具有相同專業基礎的兩個以上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設計、相互協作,對某一主題內容開展教學活動。第二,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由具有不同專業特長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指導相同群組的學習者完成課程教學活動。第三,由多名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分工協作,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第四,根據協同學理論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要素達到動態平衡,協調促進,從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2]。
協同教學通常具有以下4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協同教學的教學團隊需要2名或2名以上的教學人員,教學人員在指導相同群組的學習者進行課程教學中密切合作,協調互補;第二,教學團隊可由若干學生及2名或2名以上的教師共同組成,教師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領域的專業背景;第三,在學生、時間和空間的配置等方面具有靈活性,在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上具有多樣性;第四,協同教學的教學對象是擁有多元特質的學生群體[3]。
2? 協同教學模式基本類型
2.1 支持教學模式
支持教學模式中,合作的教師可以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教學內容,并可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針對每個學生小組,教師進行模塊化的教學,學生的成績由合作教師共同考核及評定,然后小組輪換,即依據教學內容,教師輪流開展適合于他們個人專長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承擔著支持及輔助的教學責任。比如,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的協同合作。
2.2 平行教學模式
平行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由合作的教師共同設計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生小組,各小組同時進行教學活動,即對學生進行小組形式的教學,教師根據小組中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反饋和評價。比如,課程設計中各小組指導教師的協同合作。
2.3 差異化教學模式
差異化教學模式,也可稱為個性化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及學習基礎的差異性,教師可以通過全方位的調查及科學分析,將學生合理劃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組,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及方法,因材施教,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比如,針對開放大學的學生跨學科、跨專業、基礎薄弱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組織上可采用分班分層次教學。
2.4 主持人教學模式
主持人教學模式中,主持人指合作教師中的某一位教師。在該模式中,主持人獨立設計教學內容及教學進程,獨立考核及評定學生的成績,主持人所呈現的教學內容為整個課程計劃的主體,但主持人會定期邀請專業人士或學者以合作者的身份做報告或講座,對課程主體內容進行拓展。比如,定期開辦專題講座,開設專家論壇,豐富教學活動。
2.5 分享教學模式
分享教學模式中,合作的教師會獨立在各自負責教學的班級內授課,但教師會不定期地以各種方式進行溝通交流,探討教學方法,分享教學資源,總結教學經驗。比如,通過線上線下召開各種形式的課程教學研討會、開展專門的教師培訓活動等[4]。
2.6 團隊教學模式
團隊教學模式中,由教學團隊的教師共同合作,協同設計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及教學活動,設定考核評價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團隊成員針對同一主題教學目標,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手段,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形成具有相互促進作用的團隊共同體。比如,通過開放大學的網絡教學平臺,在課程討論區開展課程教學活動。
3? 基于網絡教學團隊的協同教學
3.1 網絡教學團隊的概念及組成
網絡教學團隊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通常是在系統辦學及網絡協同環境的基礎上,以課程為基本單元組建。其目的是集聚優秀的師資隊伍,切實保證教學的實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有效地支持網絡學習,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其內容涵蓋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調整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完善資源形式、改進教學方法、合理評價反饋等。
開放大學一般采用總部和分部兩級統籌的模式組建網絡教學團隊,形成系統聯動、執行有效的網絡團隊運行機制。即總部統籌組建教學核心團隊,由團隊負責人、專家和核心成員組成,負責課程的總體設計以及對各分部的支持、培訓、監控和評價。分部統籌組建的教學實施團隊由責任教師、輔導教師、班主任和技術人員組成,負責在核心團隊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形成分部的教學實施方案,直接組織和開展面向學生的教學和教學服務[5]。
3.2 網絡教學團隊協同教學模式
在團隊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其他協同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開放大學網絡教學團隊兩級統籌、多方協同的特性,構建網絡教學團隊協同教學模式。網絡教學團隊協同教學模式可界定為一種由網絡教學團隊成員依托網絡化環境及協同網絡教學平臺共同協作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協同教學模式的一種延伸。團隊成員依據教學目標共同參與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的制訂,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在教學實施中明確責任、發揮專長、協調發展,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及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學習指導與教學評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3.3 網絡教學團隊協同教學策略
3.3.1 教學團隊的協同
組建協同的教學團隊能確保有效地開展協同教學活動。協同教學團隊的建設應目標明確、人員結構優化合理以及成員角色定位準確。組建教學團隊時,首先要確定共同目標,統一思想。其次應立足系統優勢,依據網絡教學團隊的建制特點及職能分配,遴選專業功底扎實、責任心強、善于溝通協調的教師加入團隊,同時團隊成員分工協作并各盡其責。
3.3.2 教學平臺的協同
網絡教學平臺能為開展協同教學提供良好的協同教學環境。開放大學的網絡協同教學平臺是以Moodle為核心,通過教師空間、管理空間以及學生空間的合理布局,構建可供教學團隊、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開展多樣化的協作教學活動、共建共享教學資源的集成教學平臺。通過平臺的架構設計協同開發優質的教學資源,促進教師的協同教學和學生的協同學習,提高師生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6]。
3.3.3 教學資源的協同
教學資源的協同主要體現在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共享上。首先,網絡教學團隊的教師在協同資源建設中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通過網絡平臺構建教學資源建設的總體框架,選擇合理的媒體呈現方式,有針對性地、高效地進行資源的建設并實現共享。其次,學生也可以自主學習網絡教學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汲取廣博的知識,拓展學習空間。
3.3.4 教學設計的協同
協同教學設計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首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及特點,合理制定教學總體目標和教學計劃,做好頂層設計。其次,開放大學的網絡協同教學平臺為團隊教師設定了不同的角色及登錄權限,方便教師在不同的教學空間開展協同教學設計和協同資源建設,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采用系統工程的設計理念,綜合考慮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并盡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7]。
3.3.5 教學交互的協同
協同教學中的交互是多元化多層面的交互。從學生層面,通過實時與非實時的學習交互,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上的共鳴;當遇到問題時,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學習心得,也能互相學習。從教師及教學團隊層面,通過溝通分享,可以積累教學經驗,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水平及教學能力;在協同教學設計、協同資源建設等方面,交互更加便捷高效。
3.3.6 教學評價的協同
評價的協同是對教師、學生參與協同教學效果的認定。在協同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考核方式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形成性考核管理。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學團隊針對反饋的問題及時做出調整。學生之間可通過討論交流相互評價、自我檢測。此外,網絡教學平臺獲取的在線學習數據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需求進行評估和反饋,有助于教師實現差異化、個性化的教學[8]。
4? 網絡協同教學實踐中的反思
4.1 協同網絡教學團隊的建設規模問題
開放大學的基于網絡教學團隊的課程建設思路以及兩級統籌型三層管理機制,適合大規模課程的教學團隊實施。而分部有時開設的課程屬于小規模課程,即學生數量較少,相對集中。在組建網絡教學實施團隊時,為避免多層機制冗余、效率低的團隊工作方式,團隊可以采用“一站式”模式,即一站式網絡教學團隊。
一站式網絡教學團隊由責任教師、輔導教師、班主任及學生組成,以責任教師為主,輔導教師、班主任協助組織師生在一站式的協同網絡教學平臺中開展教學活動。責任教師直接負責并參與教學,減少團隊構成層級,團隊結構靈活,便于調整。一站式教學能使教學信息傳達快捷,易于實現個別化教學輔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精準提供教學支持服務,有效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4.2 協同教學資源橫向和縱向的共享問題
開放大學的網絡協同教學平臺以網絡學習課程為核心提供了優質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教學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資源的共享性是網絡平臺的優勢,但由于平臺的權限設置及角色分配,只能實現資源的縱向向上共享,即分部共享總部的資源,分部下屬分校共享分部的資源。平臺無法實現資源的橫向共享,即分部之間的資源共享。為避免資源重復建設的弊端,充分發揮系統辦學和教學團隊的優勢,可由核心團隊推薦一些分部的優質教學資源分享到教學平臺;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創建共享資源區,團隊成員隨時上傳資源,供其他教師借鑒和學習;為保證資源的可用性和受歡迎性,也可由系統根據點擊量或評價自動篩選。橫向資源的共享能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學習路徑和方法,讓師生共同受益。
4.3 協同教學平臺個性化學習推薦問題
多數協同教學平臺更偏重于網絡教學的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和教學技術支持,對學生的認知情感分析以及數據的智能挖掘等方面研究不足,開放大學網絡學習平臺在對學生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推薦上也有局限性。建議除了要加強平臺的技術支持以外,還需要考慮3個方面因素:一是分析學生特征及學習需求,特別關注學習基礎的差異性和成人在職學習的特殊性,以便滿足學生不同層次及個性化的需求。二是設計學習路徑導航,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多條學習路徑或關鍵學習路徑,引入問題時要結合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三是挖掘分析學生在線學習行為數據,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路徑,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5? 結語
在網絡教學團隊的協同教學中,教學團隊成員、教師以及學生之間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協同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拓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完善教學進程的落實與運行。不僅團隊成員能通過互相交流探討,總結教學經驗,完善知識結構,全面提升團隊的專業水準和協作能力,學生也能通過協同學習環境,增強學習過程體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此外,針對協同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尤其要進一步提升網絡教學平臺的性能,優化結構,促使學生學習行為的有效發生,真正實現個別化的教學效果。總之,要充分利用系統辦學及網絡教學團隊的優勢,使網絡團隊協同教學在開放大學的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科鋒.構建“多師協同+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探究——以基層電大開放教育會計??啤豆芾頃嫛方虒W為例[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7(2):71-75.
[2] 王志軍,余勝泉.教師團隊協同教學理念及其支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遠程教育雜志,2015,33(1):73-79.
[3] 張強,劉曉劍.國家精品課程實施中的協同教學模式[J].高教探索,2008(5):86-89.
[4]劉秋,陳超,于基成.基于微生物精品視頻開放課程建設的協同教學模式[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9,21(5):467-470.
[5] 劉志芳.遠程高等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與挑戰[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8,31(4):27-33.
[6] 吳曉輝.基于多元聯動下的優質網絡教學團隊建設[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0(3):30-32.
[7] 馬東宇.基于Moodle動態學習環境的在線協同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12):100-105.
[8] 趙珩君,夏蘭,衡若愚.基于慕課的協同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8):129-131,137.